莫迪终于说出心里话,1962年败给中国那一仗,让印度至今翻不了身

蕙言史说 2025-02-10 11:45:42

在印度的网络世界中,对于开国总理尼赫鲁的评价一直是负面居多。

尽管尼赫鲁在印度独立前期,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有着一定成绩。

但让印度人最为无法接受的一件事,就是在1962年的时候,尼赫鲁在任期间与中国进行了边境战争。

而在战争发生以前,尼赫鲁叫嚣着“一个印度士兵能抵上十个解放军”,最终结果却是让印度人无法接受的存在。

这件事仅仅是印度网友的讨论,尚且让人觉得尖锐,毕竟如此否定一位历史人物,有些过于片面。

可让人更想不到的是,就连印度总理莫迪在最近的国内发言中。

为了抨击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大党,也是直接将开国总理尼赫鲁抬了出来,翻这位历史人物身上的旧账。

莫迪对尼赫鲁这位开国总理的评价是十分尖锐的,在往常就没有什么好话,这一次更是直接提及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

在莫迪看来,印度正是因为输给中国的这一仗,导致到了现在都无法翻身,可以说是印度历史上“最痛苦”的回忆之一!

那么,莫迪对于尼赫鲁的评价都有哪些?他的发言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动机?

一 九次入狱的爱国者

在知道莫迪对尼赫鲁的评价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这位印度开国总理在政治上的建树和得失,清楚他在印度人民心中的形象。

尼赫鲁出生于1889年的印度北境城市,在奉行种姓制度的印度国内,属于婆罗门这种高种姓家族。

因此生来就注定是衣食无忧的存在。

而在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之后,更是成为了印度内部的精英阶层,从事法律行业。

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后,尼赫鲁毅然辞掉了高薪职业,跟着甘地进行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可以说是抛弃荣华富贵,只为印度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在国大党工作期间,尼赫鲁也是第一个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领导人。

并且因为能力突出,前后多次被选为国大党的领袖人物。

英国殖民者对尼赫鲁十分痛恨,先后多次将他逮捕入狱。

尼赫鲁入狱期间并未放弃与英国殖民者的斗争,完成了许多著作,号召更多的印度人起来反抗。

这些经历得到了甘地的认可,甘地曾评价尼赫鲁是他所知道的所有印度青年中最孤独的人。

没有人比他更热爱国家,因此把民族交托于尼赫鲁是十分可靠的。

一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因为在人民心中的巨大影响力,成为了印度历史上的开国总理。

并且一直到1964年逝世,都在总理这一位置上连任。

执政期间,尼赫鲁尝试在政治上废除印度长久以来的贵族封建特权,将议会民主制深入印度人民心中。

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也有着许多有成绩的改革,包括农村建设、计划经济,以及废除不可接触种姓制等等。

但这些改革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包括对印度资本家和地主阶层采取怀柔政策。

导致印度的土地国有化问题一直延续至今都没有解决,地主依旧存在于印度的社会阶级中。

而在外交方面,尼赫鲁则表现出了极强的进攻性,对周边国家实行扩张政策。

因此引发的中印边境战争,就是其霸权主义倾向的最终结果。

特别是因为在这场边境战争中,因为尼赫鲁的扩张政策,导致与中国军队进行了一场正面冲突。

并且是以印度战败为结局,使印度的国际形象在那一时期一落千丈。

所以即使到了现在的网络时代,在印度互联网上,大部分人对于尼赫鲁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能够上网的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也就是印度社会的精英阶层。

他们对于尼赫鲁的批评更是严厉,很多人都将尼赫鲁在政治上的作为,贬低得一文不值。

其中对于尼赫鲁在中印战争的失利,更是印度网友反复提及的一个内容。

二 为何这么多批评?

有关尼赫鲁的负面评价并不难理解,第一是在他任期内,印度是真的打了一场败仗。

其次就是他的许多改革政策,都触及了精英阶层的实际利益。

比如尼赫鲁试图加强国家的法律机器,因此导致各宗教信徒抨击,认为这是对印度人民宗教信仰和生活上的干涉。

要不然就是尼赫鲁扶持过印度种姓制度中的“不可接触者”这种贱民,这是对婆罗门这种高种姓人群的阶级瓦解。

正是这些原因,让尼赫鲁在印度互联网上是一片骂声,如果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平民世界,或许只是刺耳。

可等到印度总理莫迪也站出来攻击尼赫鲁的那一刻,就成为了对国家历史领导人的重新审视和官方评价。

首先莫迪是印度政治中的人民党领袖,而国大党一直是有关印度国家执政党的竞争对手之一。

所以莫迪对于国大党自然是没有好话可说的。

就在莫迪最近的印度议会演讲中,莫迪先是将印度国大党批评了一顿,然后直接将怒火发泄在了开国总理尼赫鲁身上。

在莫迪的演讲内容中,尼赫鲁在六十年前的对华政策是无比失败的,导致了印度与中国的较量失败。

随后莫迪开始大讲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声称正是这场战争的失败,导致印度一直到今天都无法翻身,并且深受其害。

而尼赫鲁作为当初的执政者,自然要站出来承担责任。

在过往的公开发言中,莫迪也不止一次的公开批评尼赫鲁,从经济改革政策到外交政策,可以说都有提及。

这不仅让人困惑,对于一个国家先前历史领导人物进行这么大程度的抨击,尼赫鲁真的有这么多错误吗?

其实并不是,历史人物都有着自己存在于某一历史阶段的局限性,尼赫鲁对印度进行的多项改革政策,在印度独立前期还是存在价值的。

但印度在尼赫鲁执政时期存在的最大问题,乃至于延续到现在的问题,就是法律条文上的薄弱性。

他们是一个披着现代化国家体制,实际上还是被宗教和种姓制度统治的伪现代化国家。

仅仅是一条铁路的工期都能推迟数十年无法完成,这背后的深层原因,难道不值得莫迪这样的国家领导人深思吗?

三 尼赫鲁眼中的印度人

尼赫鲁在执政期间想到过这些问题,因为他本身就是法律专业出身。

所以想要推进国家法律制度的建设,提高基层人民的地位,剥夺地主和贵族阶级手中的财富和权力。

可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对这些婆罗门阶层进行怀柔政策。

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尼赫鲁看到了印度基层百姓的无知和软弱性,以及官僚制度的腐化。

根据尼赫鲁留下的文字记录来看,他这位印度总理对于本国人的剖析是十分精准和露骨的。

在尼赫鲁看来,印度人是说得太多,做得太少,每件事都要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和调查委员会。

在一通忙活以后,总要先发表一份研究报告,宣称这是一份伟大的国家文件。

可在受到赞扬后就开始束之高阁,因为这样他们既有前进和进步的名声,又有着停滞不前的好处。

只要停滞不前,就总是有进步的空间可以追寻。

然后积极进取的荣誉得到了满足,既得利益者也可以安然无恙,社会在一片矛盾中继续着以前的稳定。

我们反观尼赫鲁的这些文字,不难发现印度长久以来吹嘘的“大国梦”和“挺进五常”,完全就是符合其中观点和剖析内容的。

尼赫鲁接手下的印度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所以在认清楚人民需要“美梦”。

但并不想为这个梦想付出血淋淋的代价以后,尼赫鲁最后也摆烂了。

从对国家法律机器的加强失败以后,尼赫鲁就开始建立起福利制度。

推进科教兴国,想以教育的方式培养下一代印度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了他们身上。

结果就是把持着精英教育的婆罗门阶层,认为尼赫鲁在剥夺他们的优越成分。

这也就是现在印度互联网上对这位开国总理一片骂声的存在原因。

因为能上网的都是印度精英分子,穷人连电都用不起,玩电脑和把持舆论只能是奢望。

综合这些原因,不难发现莫迪对尼赫鲁进行批评的原因。

既是在攻击竞争对手的国大党,也是在讨好印度的精英阶层,以此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至于印度的未来,印度人民的生活怎么办?

或许正如尼赫鲁所看到的那样,印度人擅长造梦,但没有人甘愿为血淋淋的奋斗过程去牺牲。

即便有,也是像他一样,死后都落不得好名声。

0 阅读:27
蕙言史说

蕙言史说

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