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夏天,那是戴柳记忆中的一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夏天。
当年她参加高考,一举夺得状元,北京大学的校门就在前方为她敞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可是,她的父亲却瞒着她,打着为她好的借口,偷偷把她志愿上的北京大学改成了其他学校。
这个举动改变了戴柳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个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
戴柳父亲为什么会擅自篡改她的志愿?戴柳又会因此迎来怎样的人生?
1999年以前,戴柳一直觉得自己生活在全世界最幸福的家庭里。
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最丰富多彩的地方就是书房。
各种领域和门类的书籍被罗列在其中,那是戴柳心底深处最向往的乐园。
小时候,她认识的字不太多,就窝在父亲的怀里,听着父亲为她读书。
后来长大,她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常常和父母一同探讨书中的各种情节,兴致高昂。
对她来说,和爸爸妈妈进行思想交流的时刻,总是她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
后来上了高中,学习任务渐渐繁琐,这也成了她难得的喘息时刻。
在父母的悉心教养之下,戴柳成长为了一个共情能力特别强的姑娘。
她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当时人生的梦想就是考上北京大学,在未名湖畔捧一本书,和先人碰撞思想。
她想做学术,想在干干净净的氛围中,品味人生百态。
那时候,包括她父母在内的很多人都知道,北京大学就是戴柳高考的目标。
同学们支持她,老师也鼓励她,以她的成绩,考上这所高等学府不成问题。
转眼间就到了1999年的夏天,迎着父母期盼的目光,戴柳斗志昂扬的走进了考场。
她发挥得十分顺畅,考完之后自我感觉也十分良好,带着憧憬的心情等待着分数的出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像戴柳这样坚韧的姑娘,一定会得到回报。
她考了687分的高分,拿到了黄冈的状元,北京大学就在前方向她招手。
凭这个成绩,她完全能够放放心心地在志愿书上填写北京大学,这没有任何风险。
所以填完志愿之后,一切压力全部被掀开,戴柳终于像一条自由的鱼儿融入海洋,尽情享受人生中最为轻松的暑假。
她无须为结果而焦虑,也无须胆战心惊。
直到录取通知书真正发下来的那一刻,一切才天崩地裂。
戴柳怎么也不会想到,她满心期待的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封面上竟然成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名字。
诚然,这也是一座高等学府,也是万千学子挤破脑袋都想挤进去的地方,但这并非戴柳的心之所向。
中国的好大学有那么多,能够成才的地方也有那么多,但戴柳真正想去的地方也就只有一个北京大学。
她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学校的志愿填报系统出了差错,所以赶紧拿着录取通知书跑到学校,想要查个究竟。
可她万万没想到,真相最终竟然指向了她的亲生父亲。
原来,在戴柳填报完志愿书之后,她的父亲在没有经过她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篡改了她的志愿,把北京大学改成了中国政法大学。
她不明白,自己家里一向开明温和的父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伤人的事情?
伤心欲绝的戴柳回到家里,拿出录取通知书和父亲对峙,想要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可父亲给出的却是轻描淡写的三个字,为你好。
在这位矛盾的父亲看来,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戴柳的成绩那么好,理应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而他固执的认为,成为律师就是女儿最好的前途。
要想从事律师行业,中国政法大学就是最好的选择,戴柳的成绩也完全能够得上这所学校的门槛。
所以他就发挥了家长独断专行的劣根性,完全没有问过女儿同不同意,喜不喜欢,就擅自做了决定。
他的做法,裹着一层家庭的甜蜜外衣叫做为你好,拨开这层外衣,就是明晃晃的犯罪。
他的眼界也实在太过狭窄,对于人才培养这件事的看法也非常片面。
其实按照戴柳自己的人生规划,在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深耕,凭借戴柳的聪明才智,她也照样可以取得成功。
通往所谓的成功的道路,本身就有千万条,没有某一条是固定的标准。
而他的这一番做法,不仅暴露了自己的愚蠢和无知,还亲手斩断了与女儿之间最浓烈的情感联结。
高考报名志愿书已经改了,录取通知书也已经发下来了,一切已经成为定局,无法改变。
可悲的是,面对女儿受伤的神情,戴柳父亲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反而梗着脖子,固执己见。
带着强烈的悲伤和失望,九月来临,戴柳离开了家乡,前往中国政法大学。
在那之后,如果没有必要的情况,她不会再回家。
大学本科的学业结束之后,戴柳得到了一个去韩国深造的机会。
原本这么大的事情,她应该好好和家里人商量,但是被父亲深深伤害过的她,这一次没有声张,自己做了决定,办理好了一切手续。
她当然什么都不能说,万一说出来之后,申请表又被改了怎么办,各种证明材料被故意藏起来怎么办?
她的父亲在她这里,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信誉,这也是家长的咎由自取。
远离家乡,甚至远离祖国,这是戴柳自我疗伤的一种方式。
家庭从她最温暖的港湾,变成了伤她最深的地方,她无法释怀,也无法原谅。
因为一纸志愿,她的命运在关键节点被改变,从此以后,她学乖了,命运得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去往韩国的戴柳也遇到过生理和精神双层面的水土不服。
语言文化是一座大山,社会习俗是一座大山,饮食习惯是一座大山,职场环境与就业生态又是大山。
正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只要把搬走大山的过程看成打怪升级,那她相信,自己终究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天。
韩国虽然是异国他乡,但对她来说却是个完全自由的地方。
她积极参加各种项目和实践活动,努力融入当地人的群体,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并且在集体项目中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她的学历过硬,实践能力也过硬,这支撑着她在残酷的职场中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也让她遇到了自己共度一生的人。
其实找工作,找伴侣,组建家庭,这些都是人生大事。
但是从戴柳的父亲篡改她志愿的那一刻起,那个男人就彻底失去了在她的生命中参与重大决策的资格。
离家24年,彻底失望的戴柳没有想过再回去。
任凭她的父母如何打亲情牌,甚至主动承认自己后悔,承认错误,她也不想再回头。
结婚之后,她和母亲联系,主动说过的一句话,让母亲泪目,她说:
“我结婚了,以后没事的话不会再回去了。”
或许听到她的话,家里长辈会有深重的迟来的后悔。
但这后悔到底是因为真的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还是因为现在已经无法弥补和女儿的感情裂缝,谁又知道呢?
戴柳不后悔自己的决定,生命是自己的,人生得由自己来安排。
只要这辈子过得精彩,自由自在,那她就无须向任何人交代。
以爱之名,行捆绑之事,如此落后的想法,早就应该被社会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