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狭隘,决定了儒家的阴暗面

纤尘历史呀 2023-03-05 11:09:28

孔子骨子里应该是一个对功名利禄理想抱负十分执着的人,不然也不会人到老年还带着弟子四处向各国君王苦谏自己的主张,希望学说被真正的重用。

直到50岁高龄才终于被国君重视却又未多时再度遭遇变故。

人生之路不可谓不坎坷。

究其本质,究竟是因为其出身还是自身性格原因,或者学说本身的实用性问题?

于是有人说:是因为孔子太狭隘了。

一:看孔子如何从私生子实现阶层跨越

说来讽刺,一向讲究礼法治国的孔子其实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私生子。

其父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9个女儿都未得到儿子,妾侍所生长子孟皮却又是个跛子。

于是66岁的叔梁纥在不被世人认可的情况下,与比自己小近50岁的颜氏小女儿颜徵在外野合,于尼山生下孔子。

虽然孔子是贵族之后,却又是个私生子,所以他一直未被家族认可。

当然,当时其实世家大族找小门小户生私生子的事情很常见。

大多数最终都不被自己父亲一族认可,而孔子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机智”最终实现了阶级跨越,成了“士”这一级。

孔子用到方法其实现在看来也很简单,他将母亲灵柩停放在闹市,向路人打听叔梁纥的墓地在哪里,逢人便说自己想将死去的母亲与父亲合葬。

最后迫于舆论压力,叔梁纥的家人不得不认下孔子,那一年,孔子15岁。

然而这些机智与努力,却并不是孔子用于教化众人的“君子道义”。

众所周知,孔子传递给大家,更多的仍然是非常正能量且大公无私的一面。

但孔子迫于各种原因,自身很多行为却又不能像老子庄子一般以身作则维护自己的主张。

因其主张主要涉及的点就是为人处世如何约束自己,如何忠于君主忠于社稷。

注重人的内心精神领域而未能对“客观世界”的变化足够重视,有趣的是道家学派的列子还专就此问题写了一篇寓言故事,名曰《两小儿辩日》。

二:列子对孔子的讥讽揭示了什么

一日孔子去东方游历,途经一村落,偶见两个7,8岁大的孩童站在烈日下不停争论,

“不,太阳就是刚出来的时候近。”

“不是,是正午的时候最近。”

两个孩童为“太阳什么时候最近”产生了争执。

眼见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竟争得是面红耳赤,好像谁都不愿信服对方的样子。

于是孔子走下马车问其何故争论。

个头高点的男孩见有外乡人路过,便急忙上前问道:

“先生从何处来?又是哪里人,可懂学问?”

孔子觉得这个孩童饶是有趣,于是如实回答:

“吾乃鲁国孔丘,倒是会些学问。”

小点的孩童一听也是来了精神:

“您就是孔夫子?”

孔子摸着胡须笑道:

“正是老夫。”

大点的男孩一听来人是孔子,也是瞬间来了精神,

“学生听闻孔夫子熟读经略学富五车,眼下正好遇到我等无法决断之事,想来夫子一定能够帮助我二人解惑。”

孔子笑眯眯的看着这两个比稻谷高点的小童,点头笑道:

“愿闻其详。”

高个子男孩先开口了:

“夫子,方才我与小弟正在稻田里玩耍,被正午的烈日所侵晒,一时酷暑难耐。

于是我便认为:正午是离太阳我们人最近的时候,因为正午的太阳最热。

就像火把一样,离得远的时候,我们就不觉得烫,离得近了,就会灼伤到手。

但小弟却认为,是清晨的太阳离我们最近,因为清晨的太阳最大。

就像我们的茅草屋,离得远了看起来就小,离得近了,看起来就大。

所以我们为此争论不休。还请夫子明断。”

两个幼童不约而同满怀期待的望着孔子,希望孔子能够为二人解惑。

孔子听完后,负手而立,对着烈日思索良久,却是毫无头绪。

于是略带歉意的说:

“你们这个争论实在有趣,但老夫以目前所学,也是不能分辨出你们究竟孰是孰非。”

小个子孩童坐不住了,有些狐疑的看着孔子:

“您不是桃李满天下的孔夫子吗?何故看似如此简单的问题都不能作答?

您说,到底是谁的学识更渊博呢。”

一袭问题问得孔子也是深感无奈,只得摸着两个孩童的头说道:

“你二人皆是博学好问之辈,日后必成大器。”

说完便急忙扬长而去。

此故事出自道家学派《列子》。

有说此文是列子所著,目的是表达孔子的谦卑。

也有人说此文是列子为了讽刺孔子过于以人为本,忽略了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

不管怎样,故事嘛,不过就是为了博人一笑而已。

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封建帝国,因皇权的绝对压迫性,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统治而实施愚民政策,自汉武帝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过后,中国结束了百家争鸣时代,进入了数千年的孔孟思想大行其道时期,这也为后期我国从泱泱大国的世界经济政治中心,最终沦为被八国联军攻破城门,彻底变为闭关锁国的东亚病夫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话说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

难道孔子的家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教育人民要知礼仪辨是非错了吗?

说到此处,倒是可以讲一讲,孔子此人的前世今生。

三:孔子为什么直到死后近千年才被帝王“重用”

战国是一个文化高度开放且自由的时期。

一家之言,只要能自成一派就可立书做派招揽门徒。

所以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态。

国家虽然没有大一统,但正因为如此,各诸侯国的君主为了巩固自身王权,在选拔人才上更是煞费苦心。

生怕一些有真实本领的人才未能为自己所用,最终导致国家落寞甚至被吞并的结局。

而当时,颇受欢迎的派别比如道家的鬼谷子,他是战国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

教出来的徒弟虽然不多,但个个都是经世之才且封侯拜相,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战国时期其著作便被君主及世人推崇。

墨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值得一提的是,墨子本来师从儒学,但后来他舍弃了儒学,自成一派成立了墨家。

墨子不光精通木匠工艺,还会自制武器,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至于法家的韩非子就更不用说了,他重点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其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秦始皇非常欣赏他。

除此之外,各个朝代都有的道家的炼丹术,观天术等。

虽然其因为统治阶级的自大与自私,这类学术很大程度上被皇帝“独享”。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孔子的儒家学派与以上“实用性”学派比起来,它更多的是“思想层面”的教化。

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实际生活中对于科学进步的需求”。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在大多外国人还是野人的时候,我们的诸葛丞相已经懂得夜观天象,陡借东风。

当大多数外国人上厕所都还在用树叶的时候,东汉的蔡伦已经发明了纸张。

当大多数外国人还在盲目祈祷上帝不要降灾于自己的时候,东汉张恒已经发明了地震仪。

以上学派,可以说是奠定了一个国家生产发展力的雏形。

但它们却都与孔子及其弟子整日花大量时间所研究的内容毫无关系。

当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连年战乱朝不保夕的时候,你和别人谈论如何正确自己的三观,如何爱国爱民尊老爱幼。

显然孔子的学说诸侯混战的战国时期是“实用性”不大的一门学科。

所以他周游列国,收弟子三千,弟子有一些都红得发紫了,他依然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做出发的准备,却一直未得到任何君主的实际重用,最终郁郁而终。

直到700年后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真实的情况却是,汉武帝实施外儒内法,即面对百姓他让大家学习儒家孔孟之道,对于吏治他实行法家酷吏执法。

由此可见,他本人虽然认可儒家,但他也明白,真正要管理并监督好一个庞大的帝国,光靠百姓“学习礼法当个好人自觉遵守规则”是不大现实的。

至于武帝为何要用儒术治理国家,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汉朝在经历了40年的文景之治以后,有了和匈奴正面出击的实力。

但原来汉朝推崇的黄老之术,讲究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所以他为了开启大规模战争,不得不启用了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即一是国家和民族统一理论,二是社会制度统一理论。

有人说:儒学其实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让每个人都要当“君子”,但实际上,哪里有真正意义上的君子。

人性本就是趋利避害的。

就像孔子辛辛苦苦创了一辈子业,无非也只是想做个官。

奈何他的那些道理在当时人精般的帝王面前,确实是不够“看”。

所以实际上,孔子并非怀才不遇,只是他的才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确实是难当大任。

而孔子的局限性,除了他在学术上的“把过多精力花在对人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天地万物自然界本身的研究以外”,也从他个人的一些行为上可以窥见一二。

四:正人君子孔子做宰相后的第七天干了什么

鲁定公10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那一年孔子52岁。要知道,在此之前,孔子已经辗转各国多年,在战国时期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50岁。

所以一朝得势的孔子也算是“光宗耀祖扬眉吐气”了,鲁国国君终于开始认可孔子的儒家学说。

而孔子上任后七天就火急火燎的干了一件招人非议的事。

他在没有经过任何审理,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处决了一个叫少正卯的人,并且将其尸体在城门外曝尸三天三夜。

于是很多人开始质疑:孔子不是一向讲究仁爱,谦恭,做任何事情都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吗。

为什么会在刚得势的时候就做出如此鲁莽残忍之事?

这就要从孔子和少正卯的“恩怨”说起了。

少正卯是道家学派的当代大家。

年轻时候和孔子一样著书立传广纳学徒。

而在当时,学生的多寡优劣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所以他和孔子对于自己学生的“数量”那可是锱铢必较。

话说当时,正好少正卯和孔子讲学的地方离得特别近。

二者一个是宣扬道家,一个是宣扬儒家。

本是不同的学术派别,学生爱听谁听谁就好。

可是偏偏,少正卯此人能言善道且往往结合当时实政,讲课时可谓引经据典中不乏惟妙惟肖,以至于当时很多商人,农民等底层人民都喜欢跑去听他讲课。

一时间少正卯在当地的名气竟大过了孔子。

虽然孔子的学生碍于老师的“情面”都没有去凑这个热闹。

但时间长了总架不住好奇心驱使。

于是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就有学生陆续去到少正卯的课堂听讲。

这一去却不得了,原本只是“窥探敌情”的学生,最后居然一部分被其“同化”,甚至有一些干脆改投少正卯。

一时间,孔子的学问不如少正卯的流言此起彼伏。

这也为日后少正卯的“飞来横祸”埋下了伏笔。

于是孔子一上位,第一件事便是斩杀少正卯。

少正卯死后,孔子的学生都不禁问老师道:

“夫子杀少正卯真的如传言所说,是因为嫉妒吗?”

面对爱徒的质疑,而孔子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少正卯知晓世故且为人阴险,行为乖张反常却全然不知悔改,言辞激烈蛊惑人心,不懂教导学生只知雄辩,所记之事多为怪异之说。”

事实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是非对错也不是后人所能评判。

毕竟站在孔子的立场,尤其是当一个学说已经成为治国主流的时候,如果有另一个学说对其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排除异己巩固自身地位”是常人都会用到的手段。

但一向讲究“仁爱,谦卑有礼,不耻下问,一字之师”的孔子在教导别人宽厚待人,要有容人的气量与觉悟的时候,自己却高调打脸了。

杀死少正卯三年后,孔子被鲁国当权派所不容,只能收拾行囊继续远征。

这样的结局也不禁令人感慨,由此可见,靠自我修养德行自我监督时时警醒自己做个君子这件事,还是不如法家的“依法治国”靠谱。

结语:

孔子作为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且功在千秋的作用。

其人更是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可见其学术成就对古今中外的影响之大。

至今世界各地更是将孔子的著作翻译成几十个国家的语言进行学习,孔子庙也早已不是中国才有的建筑。

只是任何一门学术都有其局限性,比如儒家学术在科学领域上确实是比较鲜少钻研,这和当时的社会发展及孔子本人的治学方向不无瓜葛。

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圣人也不例外。

但帝王却将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与其他学术互补,为了一己私利罢黜百家,为后来中国在科学领域的落后埋下祸根。

人无完人,哪怕是孔子,他也有七情六欲,所以他在面对自己的私欲的时候,也难免会有为了政治目的讨好君王,为了巩固自身权利排斥异党的行为。

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的“大公无私”,哪怕是圣人孔子。

这本来就是人性,无所谓对错。

但因为这种狭隘,却真实的导致了儒家学派在实际致事上的偏颇与非理性化。

所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亘古不变。

再伟大的人都会犯错,再伟大的著作也会有其局限性。

只是看后人如何合理运用与领悟其精髓罢了。

24 阅读:2220
评论列表
  • 2023-03-06 11:57

    各位看到这篇文章的网友请注意,作者是汉奸,企图通过批孔来树立文化对立,像外国人培养宗教对立一样。大家不要点赞,一起举报文章。

  • 2023-03-06 17:43

    祖龙虽死魂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我是赵佩茹 回复:
    始皇销尽天下兵,于今不见咸阳宫[得瑟]
    皇上 回复: 我是赵佩茹
    不见咸阳宫,但见中国红!孔丘名高实秕糠。
  • 2023-03-06 11:58

    日本人写的文章

  • 2023-03-06 14:51

    礼有大害,根据人脑科学,有些领域不应该是年轻人快速上位,年纪大的另有安排吗?能者上,不能者下,打破地位尊卑

  • 2023-03-06 14:48

    当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连年战乱朝不保夕的时候,你和别人谈论如何正确自己的三观,如何爱国爱民尊老爱幼

    皇上 回复:
    这就是孔丘的幼稚可笑可悲可笑之处!
    我是赵佩茹 回复: 皇上
    皇上今天又淘气了,太傅罚它跪在孔圣人像前悔过[得瑟]
  • 2023-05-01 10:56

    这个作者全篇胡扯!15岁的少年,寻找族亲不正常吗?衣食无着的人为了活下去,找亲爹错了吗?所以孔子说:仓廪足而知礼仪!君臣父子是谁说的你搞清楚再来造谣好吗?那是朱熹的存天理,干孔子何事?孔子的学说流传到董仲舒不过三百多年,哪来的一千多年。放屁也找个没人都地方好吗?

    林三疯 回复:
    我是整不明白了,现在的文盲也能学人家当小编了[笑着哭][笑着哭]
    君子不器 回复:
    顶你,你是真懂[点赞][点赞][点赞]
  • 2023-03-08 09:24

    批林批孔时期文章?

  • 2023-04-30 16:51

    愚昧小人,蛊惑人心。孔子的学问,是个人发展修为,人和人相处,社会运行的学问,是建立社会稳定价值观的学问,只有人人向善,社会和谐,各方面的科技和人才,才能得到发展。倘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倘若人人都无仁无义无礼无信,人与兽何异。

  • 2023-03-06 14:36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023-03-06 19:26

    孔子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他的语录是谁写的?他行走天下是谁记录下来的?这些由如千年后的耶酥都是后人编排出的故事!到现在有谁敢说三道四?《老子》巜孟子》等都有其传世之作。

  • 2023-04-29 22:05

    拉倒吧,看看孔孟两人的言论,那个君王敢用,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为寇仇,更别说孔子带着三千弟子,这君王不听劝,说不定就被废了

    林三疯 回复:
    孔孟之道都是君轻民重
  • 2023-03-06 19:42

    好文章,有见地,分析地有理有据,应该收藏![点赞]

    福尔摩白 回复:
    有个鸡毛的见地,你多读几本书都能发现这个文章的问题。
  • 2023-04-22 19:08

    还有项家小朋友的故事

  • 2023-03-06 14:04

    如果你是孔子,有三干识文断字的弟子,哪个诸候敢重用他,秦始皇也害怕吧。要知道识字是可以做官的。

    我是赵佩茹 回复:
    不仅识文断字,还允文允武,纵横捭阖,足智多谋,只要夺块地盘,妥妥的诸侯国
  • 2023-04-30 05:51

    别几把扯了,孔子都没想到他说的话两千年后都有人捧臭脚,[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3-03-06 19:40

    是的,你说的有道理!

  • GC 3
    2023-04-23 10:08

    小编胡言乱语!

  • 2023-04-29 22:33

    拾人牙慧。

  • 2023-04-30 21:54

    孔子杀少正卯

  • 2023-05-02 08:25

    奴隶制维护者,诈骗犯的祖师

  • 2023-05-02 13:56

    太浅薄了!

  • 6689 2
    2023-03-07 09:28

    礼是现代法律的基础原理

  • 2023-03-06 19:42

    说的对![点赞]

    我是赵佩茹 回复:
    皇上为何每天都跪在孔圣人像前呢?[得瑟]
  • 6689 2
    2023-03-07 09:27

    孔子与他们的学生所要表达的是生活轨迹,就像现在的车轨一样,只是自私的人看了和心胸开阔的人看了后有不同的表述。

  • 6689 2
    2023-03-07 09:35

    礼和法律被个人自私的利用了,是贪婪的,所以表现出来为无用的,禁锢的。但是放在公众利益面前,无私共拥面前,他的作用是无限的,

  • 2023-04-20 18:09

    别装逼了,你看看身边,这种诡辩的鸟人不少,要我我也杀。[得瑟]

  • 2023-05-01 11:14

    已举报!右上角有竖列三个“点”,点击,左下有“举报”!不谢!

  • 6689 1
    2023-03-07 09:30

    读书读死了,和读书活着用是两个方向,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因为矛盾是活着的动力。

  • 2023-05-01 11:01

    任何学术派别都是与人为善,从心而论,没有必要打压绝对,都有所长所短,取齐长,避其短,是我们后辈所要做的。

纤尘历史呀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