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为一日乐,慰此百年愁。
此为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的最后一句。
全诗颇长,全然未言读书之事,有些句子却堪称警语。
如:
士方其未得,惟以不得忧。既得又忧失,此心浩难收。
用通俗的话来讲,我喜欢那个美女,好想追到她。结果追到了呢?又怕她被别人抢走……
不过,此诗重点,并非一日乐,而是百年愁。
说起愁,很多人应该已想到李太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尽管他的二十个字,写尽人生际遇,引发很多共鸣,然则,李白的愁,多是个人之愁,是为自己身已半百而壮志难酬之愁。
苏轼的愁则是完全相反。
观其所写,一目了然:
桥山日月迫,
府县烦差抽;
王事谁敢诉?
民劳吏宜羞。
……
千夫挽一木,
十步八九休。
……
对之食不饱,
余事更遑求。
他所忧愁者,乃是为给仁宗皇帝建陵,凤翔百姓伐木运木时的困苦“衙前”差役。
衙前“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
后一句看似是朝廷看到了民间疾苦,却证明了前一句所言不虚,明知负担沉重却无彻底改变之意。且在不久之后,连承包酒坊一事,又行废止。
李白想为朝廷办事而不得,苏轼年纪轻轻就已为仁宗皇帝所看重,然百姓苦难当前,他也顾不得什么知遇之恩,而要把老百姓的痛苦一一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