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贪官众多,清朝和珅必属其一。其贪腐事迹广为流传,若论及此,和珅之名难以回避。
和珅,身为巨贪,终难逃法网,被嘉庆帝严惩,锒铛入狱。
执刑前夕,和珅望向邻狱囚犯,寄望其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处理一桩事务。
这名狱友身份为何,令和珅求其相助?
【父母双亡】
正史上记载,和珅相貌英俊,与影视剧中矮胖、贪官形象截然不同。
和珅祖上曾获战功,其童年生活颇为优裕,然而好景不长,这种生活并未延续太久。
他三四岁时,母亲因生弟弟和琳难产去世。
和珅失去母亲后,生活变得艰难,因其父为轻车都尉,常伴皇帝,无法顾及家中兄弟二人。
和珅自幼无父母相伴,遂全心投入读书写字,以此度过漫长时光。
弟弟六岁,他九岁时,父亲因病突然去世。
这对和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灾难,犹如遭受灭顶之击。
父亲身为皇帝近臣,逝世后,和珅与弟弟仍可按月领取俸禄,确保生活无忧,不致饥寒交迫。
尽管无饥饿之忧,年幼却拥有巨额遗产的和珅,在族人眼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任其宰割的“鱼肉”。
故而,幼年时的和珅频遭堂叔与堂兄的欺凌。
面对族叔伯欺压,和珅未选拼死反抗,表面虚与委蛇,暗中则奋发图强,致力于勤学苦读。
他坚信,考取功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唯有如此,方能摆脱被他人宰割的命运。
和珅天赋尚可,且勤奋不辍,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然相较于汉人中的佼佼者,其学识仍稍显不足。
他首次参加科举,结果不出意外地落榜。
当时满汉融合初期,八旗子弟对汉文化了解有限。
和珅这类八旗子弟,熟读经史子集,书法尚可,且能背诵诗词数篇,在皇帝眼中,无疑是极为受宠的人才。
随后,和珅获皇帝青睐,入宫担任三等侍卫之职。
尽管他无意成为普通侍卫,但仍接受了此职位,因为这能赋予他一定的社会地位。
获得“侍卫”头衔后,他与弟弟再未遭人轻易欺侮,此头衔成为了他们的有力庇护。
入宫后,日常职责为持刀巡逻皇宫,确保紫禁城安全无虞。
这是一项乏味的工作,因为无人会冒险入宫刺杀皇帝,现实与武侠剧情大相径庭。
因此,和珅期盼着能有一个展现自身才能的契机。
【贪得无厌】
不久,和珅迎来一个极为罕见的机会。
乾隆日游御花园,忽生诗兴,却苦于无人相和,倍感孤寂,恰似曲调高昂而少知音。
此时,有些文墨的和珅迅速运用其奉承技巧,于乾隆身后题下一首颂扬之诗。
宫中侍卫多文盲,现有一人擅诗文,书法亦佳,令乾隆颇为瞩目。
乾隆认为,大臣们通过科举选出的人才平庸无奇,不及他在后花园随意走走便能发掘的有潜力之人。
乾隆审视和珅越久,愈发认为其才华被埋没,犹如明珠覆土。
和珅因其书生气质被提拔为御前侍卫,自此常伴乾隆皇帝左右。
和珅得皇帝宠信,仕途顺畅,迅速升迁,于一年内即任户部侍郎之职。
古代,户部司职赋税管理,乃众人向往之地,亦是众多学子终其一生难以踏足的部门。
和珅自入宫至进入户部,仅用四年,晋升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众人皆讶于和珅晋升之速,乾隆不以为意,三月后,径自擢升其为军机大臣。
随后,至年底,内务府大臣和珅获赐一品花翎,并被允许在紫禁城内骑马。
被赐予“紫禁城骑马”殊荣者,多为年迈且对朝堂有重大贡献的老臣。此荣誉通常授予那些体力衰退却功勋卓著的大臣。
为防有人伪称疾病,规定仅六十岁以上者可入候选,经核实无误,方得皇帝批准。
这一年,和珅年仅二十六岁,其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真可谓前程似锦。
和珅晋升迅速,为官初期尚称“清廉”,非因他遵循圣人教诲,实则尚未掌握聚敛私财之法。
一次查办贪官时,他目睹满室财宝,并从贪官处获知多种聚财方法。
之后,他把查处所得的部分银两上交国库,私藏了大部分金银,自此,他步入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
众皆知和珅贪银上亿,岂止乾隆一人不明?
【临终遗言】
明清时期,朝堂无丞相,致使皇帝独揽大权,所有权力均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身为帝王,对臣下行径多明了,其贪污数额、娶妻纳妾之情,大多尽在掌握之中。
且如和珅般的显赫重臣,日常备受众人瞩目,皆因众人皆欲扳倒他,以图自身取而代之。
古代白银不同于现今纸钞和存款,难以隐秘藏匿。欲将数千万两白银藏得滴水不漏,其难度极大,近乎不可能。
因此,不仅皇帝知晓,朝中大臣亦明了和珅贪婪之程度。
为何乾隆皇帝未调查和珅,反而宠信他,纵容其贪污?
理解此事颇易,国库之财虽属皇帝,然每笔开销均需记录于户部账册。
若和珅掌握此款项,乾隆便能随心所欲地支配使用。
乾隆晚年禅位后仍大办千叟宴,费用不菲,这些资金是否全由乾隆个人承担,引人疑问。
显然,和珅贪污所得大部分暗中用于乾隆,因此得以长期逃避调查。
当然,这些巨额款项并非他一人独吞,尚有同伙名为福长安。
福长安系大臣傅恒之子,且与太子颙琰交情深厚。
福长安与太子交好,但乾隆仍为家主,故他追随和珅,参与贪腐,积累大量不义之财。
乾隆逝世后,颙琰继位,成为皇帝,被后世称为嘉庆帝。
嘉庆帝登基首要之举,即彻查和珅,意图收回乾隆帝寄存于和珅处的全部钱财。
经深入调查后,和珅与福长安相继被捕入狱。
在狱中,和珅确信,因福长安与嘉庆皇帝交好,他必不会遭处决。
和珅跪地恳求福长安,望其日后若能重获自由,能助他一臂之力,完成一件要事。
当然,和珅绝不会指使福长安去刺杀嘉庆帝以图报复,此举对他无益。
和珅期盼福长安出狱后全力保护侄子丰绅宜绵,丰绅宜绵是和珅之弟和琳的独子,对他意义重大。
嘉庆果然仅赐死和珅,福长安则幸免于难,并逐渐晋升高位,深得嘉庆皇帝宠信。
福长安未辜负和珅所托,竭力保全丰绅宜绵,终使其得善终。
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曾任额驸,却不幸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