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连云港公布2024年GDP,数据有点不理想。
一方面继续坐稳「十三妹」的位置,另一方面,与宿迁的差距不断拉大。随便打开一个社交平台,网友们都在调侃连云港GDP的梗。
短视频平台上的宿迁网友说,连云港要啥有啥,怎么就被我们超了。
有一些连云港骨灰级网友说,我们不怕,等徐圩化工投产,就能超越宿迁。然后下面有个网友说,上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在念高中,现在都大学毕业了,徐圩石化就一直没投产吗。
说的都挺好,下次别说了。
这些年来,领导们为大力发展连云港经济,“弯「后」道「发」超车”的口号得以提出。努力是巨大的,尽管饱受质疑,甚至在长久的时间线上,成了一个梗。
但现在,城市格局被打破,随着宿迁、淮安的持续发力,连云港人都认识到:
坐稳十三妹毫无悬念。
所以说哪有什么弯道超车,不翻车已经是万幸了。
经济不景气直接导致了城市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尤其反应在民生福祉上。城市界面得不到改善,重大民生配套难以落地。缓解民生需求,只能依靠「缝缝补补」,越发满足不了老百姓「吃喝住行」的需求。
我看了很多网友的分析,大家认为连云港经济增长放缓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产业结构单一,对冲能力较弱。对连云港贡献较大的产业,主要是医药、石化和化工。这三个产业虽然在连云港形成一定的龙头和集聚效应,但与经济周期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
面对经济下行环境,整体的抗风险能力较低。而规模大,在上行周期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下行周期反而「船大难掉头」。
其次是招商引资。事实如何,我们看结果说话。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大致如下:
宿迁2024年1-11月份,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78个,协议投资3857.5亿元;
淮安2024年1-11月,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08个、新开工484个、新竣工305个;
连云港2024年1-11月,375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807.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9%。
怎么评?连云港破除数量论,真正实现了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此外,诸如营商环境、城市软实力等老生常谈问题,本文就不赘述了。
不过,我觉得连云港GDP数据不理想,可能也是件好事。之前徐圩石化落地,大概所有人觉得连云港未来可期,以后GDP肯定能摧枯拉朽。现在事实明明白白告诉你一个信息,牛逼的不是你的名头,你的产业,而是你城市的: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