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短鞑、蓝大顺率昭通义军由滇入川后因何迅速被清军击败?

娇洋看过去 2025-02-11 02:07:07

咸丰九年(1859)秋,毗邻四川的云南昭通地区爆发了李永和(李短鞑)、蓝大顺( 蓝朝鼎)起义,不久即转战四川,相继攻克筠连、高县、庆符等地,旋即进围叙州,遇守军顽强抵抗,久攻不下,遂分兵直趋犍为、自流井(今自贡),沿途民众踊跃投军,队伍很快扩充至数万人。

彼时驻川清军八旗、绿营腐败透顶,毫无战力,朝廷指望不上,遂调湘军萧启江部六千人马入川为援。但悍将萧启江抵达四川后不久即一病而亡,所部一分为三,由箫庆高、胡中和、何胜必分别节制,导致士气衰减,战斗力大打折扣。朝廷特意调骆秉章督办四川军务,希望曾任湖南巡抚的骆秉章再次与湘军集团精诚合作,以挽救四川危局。

到咸丰十一年(1861)时,李永和、蓝大顺义军已经拥众二十余万,冲州撞府,攻城拔寨,所向无前,骆秉章在呈给清廷的奏稿中说:

“(李、蓝)已多至二十余万人,出没于潼、绵、资、简、叙、泸、富、隆之间,蔓延日宽,蹂躏至四十余州县......‘贼众’一度逼近省垣, 西、南、北三路遍地皆贼,道路梗阻”。

彼时李永和部将何国梁兄弟率三万人马正在围攻定远(今渠县),企图凿通进入川东之路。1861年5月,骆秉章派黄淳熙等部赴援定远,击败何国梁军,但旋即在二郎场遭义军伏击,黄淳熙及麾下将弁五十余人被打死,兵卒死伤二百余人。(铁马冰河wu作品)定远得而复失。七月,清廷罢免川督崇实,由骆秉章接任。

骆秉章出任四川总督后,大力整饬军伍,除积极整顿、编练川军外,特别倚重能征善战的湘军。骆在原有各军的基础上,先后增加刘岳昭部湘军4500人 、易佩绅军3000人、朱贵秋军2000余人、周达武军3000余人,萧启江旧部三军也扩编至万人,刘德谦军增至2000余人,军纪较严、战斗力较强的川军唐友耕部也得到了扩充。,

骆秉章虽大力整饬、扩充军力,但在数量上,到咸丰十一年(1861)时,相较于义军,清军仍远远处于劣势。骆秉章接任川督时,义军亦分为两大部:李永和军占据川南,分军攻掠眉州、嘉定等地;蓝大顺军盘踞川北,主力围攻绵州,偏师攻掠江油、彰明、绵竹、安县等地。其大战略是取远势自外而内,夹击成都,进而一举攻占。针对这一情况,骆秉章和其高参刘蓉议定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先集中湘军精锐打击实力较强的蓝大顺军,并以提督蒋玉龙督率川军阻抗、牵制川南李永和军;待攻灭蓝大顺军后, 再集中力量歼灭兵力最多但战斗力较弱的李永和军。

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蓝大顺军开始围攻绵州,知州唐炯督率黔勇和当地民团奋起抵抗,屡次挫败蓝军进攻,双方鏖战至七月,蓝军仍毫无进展,死伤颇重,士气沮丧,锐气消磨殆尽。七月下旬,湘军精锐进至绵州近郊,蓝大顺分出部分兵力主动出击,均为湘军击败。八月一日,双方展开大战,湘军在唐友耕部川军以及城内黔军的配合下,大破义军,斩获可观。

遭遇惨败后,蓝大顺不改变战法,仍率残军退守绵州西面的西山观、青衣坝一带。 结果十四日湘军、川军联合绵州守军再次大举袭来,蓝军再次大败亏输,尸横遍野, 面对空前的惨败,蓝大顺 被迫带领残兵败将溃逃至丹棱,试图靠拢李永和军,以便相互策应、支援。

当年十月,湘军集结优势兵力攻打李永和军,以解眉州之围,李军力战不支, 遂撤围退往青神。湘军趁势进围屯扎丹棱的蓝大顺残军。蓝大顺督军顽强固守, 打退了湘军一波波进攻,激战至十一月中旬,蓝军突围北走,湘军、川军紧追不舍,沿途截击。突围途中,蓝大顺军大部战死或溃散,最后只有部分将士辗转抵达陕西南部,与西征太平军会合。

十二月,在清军的猛烈围攻下,李永和率部自青神突围,转战于铁山、龙孔场一带,与清军周旋至同治元年(1862)闰八月,李军主力几遭团灭,李永和被擒斩。其余部在周跛子(周绍涌)、郭刀刀(郭福贵)的率领下活动于川北、川东一带,先后遭清军剿灭,周、郭亦被俘斩。

【配图源于网络】

0 阅读:61
娇洋看过去

娇洋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