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如果不死或晚死,安史之乱还会爆发吗?叛军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11-07 12:40:27

李林甫死不死,安史之乱都会爆发。安史之乱的爆发,甚至有李林甫的功劳。

李林甫是唐玄宗起用的第一个奸相,他有才能,但只知道排挤异己、打击政敌、阻塞言路、陷害忠良,这也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李林甫当宰相长达19年,他怂恿唐玄宗一天之内逼死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太子,他诬陷前宰相张九龄荐人不当,导致张九龄被免官。

李林甫两度打压太子李亨,诬陷李亨结交外臣图谋不轨,逼死李亨妃子的父亲杜有邻及其女婿,导致李亨正妻的兄弟韦坚以及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被赐死,还导致一大批地方官被杀。

李林甫让人诬告王忠嗣图谋拥兵尊奉太子,导致王忠嗣被免官,不久忧郁而死,李林甫诬陷杨广玄孙杨慎矜谋反,导致杨慎矜被族灭。

李林甫

李林甫还干了一件足以改变历史的大事:

《旧唐书 李林甫传》:开元中,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皆以节度使入知政事,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开元年间,有不少地方节度使因为有才能,而进入朝廷担任宰相,比如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等人。

李林甫担心这些人威胁到自己宰相的地位,准备杜绝出将入相的根源,以巩固自己的相权,于是李林甫上书唐玄宗:

文臣如果当武将,不敢上战场,不如用寒族和胡人担任将领,胡人骁勇善战,而寒族在朝中没有党羽支援。

李林甫这个人为人相当厉害,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他不仅把安禄山的小心思猜得清清楚楚,而且早就把唐玄宗的心思摸透了。

唐玄宗

唐玄宗靠政变上台,最忌讳有人威胁到皇权,李林甫建议唐玄宗任用寒族和胡人担任节度使,他的主意是不让这些人威胁到自己的相位,但他所说的话看起来却像为唐玄宗量身定做的。

因为唐玄宗也担心这些有才能的豪门大族,这些有才能,担任过节度使,上过战场打仗,如果还能进入政治中心当宰相,这些人的权势不是越来越大吗?

从唐玄宗的角度来看,李林甫的建议简直是提到心里去了,自然获得唐玄宗的认可,正因为如此,一批胡人开始担任节度使,包括但不限于高仙芝、安禄山、哥舒瀚,这些人都成为唐朝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而且还身兼数职。

这么做最大的坏处是:原本节度使可以升任宰相,不会长期待在节度使的职务上,现在制度改了,节度使不再进入朝廷担任宰相,那么就只能继续担任节度使,这一制度导致了节度使固定化和长期化,为节度使专权创造了条件,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

节度使作为掌控地方军政大权的官员,长期化和固定化的结果,必然造成大量的割据势力,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就因为他长期在河北担任节度使,而且还是身兼数职,安禄山甚至拿国家的钱为自己培养了属于他的私人武装。

安禄山

李林甫为了一己私利,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政治漏洞,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同样导致了唐朝一直被藩镇势力左右,直到唐朝灭亡,藩镇势力都还存在,这有李林甫的一分功劳。

《旧唐书 列传 卷一百五十 》:李林甫为相,朝臣莫敢抗礼,禄山承恩深。入谒不甚罄折。林甫命王鉷,鉷趋拜谨甚,禄山悚息,腰渐曲。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山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骆谷奏事,先问:“十郎何言?”有好言则喜跃,若但言“大夫须好检校”,则反手据床曰:“阿与,我死也!

李林甫担任宰相时,把安禄山压得死死的,朝廷中的大臣也没有人敢违背李林甫,李林甫命令大夫王鉷做好礼拜,王鉷顺从地接受,直接把安禄山吓得直喘粗气,本来不想弯的腰渐渐地弯下去了。

李林甫能够控制安禄山靠的是权谋,他能够揣摩安禄山的心思,并且提前说出来,安禄山是个胡人,思想简单,看到李林甫这么厉害,就以为李林甫像神仙一样无所不知。

杨国忠

因此安禄山每次见到李林甫都非常害怕,哪怕是寒冬天气,安禄山也会吓得汗流浃背,安禄山每当派出使臣到朝廷之中时,总要先打探李林甫说了什么,如果是好话,安禄山就高兴,如果是不好话,安禄山就撑着床说:哎呀,我死定了!

安禄山怕不怕李林甫,确实怕,李林甫不死的话,安禄山敢不敢反叛?

答案是敢,实力撑大了野心,叛军眼中只有永远的利益。

安禄山反叛的资本是手中近20万唐朝精锐边军,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北三镇节度使,除了河东节度使刚刚兼任不久之外,其余两镇安禄山经营多年。

安禄山的实力在当时已经大于唐朝廷的中央军了,手中强大的兵权是安禄山反叛的资本和底气,如果安禄山没有这个兵权,他压根就不敢反,是兵权撑大了安禄山的野心。

安史之乱

人性如此,当你的力量很弱小的时候,你是不敢有任何反抗的;当你的力量越来越强,甚至超过了中央军的时候,你就不反,手底下也会不断有人劝你反叛。

张九龄一眼就能看出安禄山将来会祸害唐朝,没有理由李林甫看不出来,况且李林甫本来就精于权谋,善于揣摩别人的思想,李林甫一定知道安禄山这个人不安好心,但李林甫并不打压安禄山,至少在表面上,安禄山是顺从李林甫的。

李林甫虽然能揣摩安禄山的心思,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安禄山,安禄山反叛,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整个集团的事,安史叛军的信念不比唐朝军队差多少,真要反起来,管你李林甫还是杨国忠,都一样照杀不误。

安禄山不会因为李林甫而不敢发动叛乱

安禄山同样也很怕唐玄宗,但这同样是他在皇帝面前装出的温顺样子,安禄山都敢谋反了,还会怕唐玄宗与李林甫不成,接替李林甫的宰相杨国忠虽然有逼反安禄山的嫌疑,但这不过是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即使没有杨国忠紧逼安禄山,难道安禄山就不会谋反了吗?

安禄山谋反这事,是一项长期的政治谋划,是安禄山整个利益集团的共同选择,不是几个人阻挡就能改变的,安史之乱的爆发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不是偶然发生的。

0 阅读:189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