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在近代中国内地遭受西方列强日益加紧的扩张和侵略之时,边疆地区同样成为列强伺机攫取的对象,西藏亦未能幸免。
英国、俄国从南、北两个方向挟击而来的对中亚、西亚的角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西藏高原的周边相遇,打破了本地区传统的政治平衡与社会秩序,西藏不幸沦为英国和俄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大博弈中的一颗小卒子。
1、英俄争夺下的西藏沙皇俄国图谋西藏始于彼得大帝在位时期。
据张广达先生研究,十八世纪初,淘金的欲望把沙皇的目光吸引到中国的叶尔羌地区,寻访叶尔羌的一系列活动又使他知悉西藏。
此后,沙俄即从与土尔扈特人的交往中摸索出一套对付西藏的策略,也就是利用俄籍蒙古人打入西藏上层。
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进一步增强向亚洲扩张的势头。
继《瑷珲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之后,1864年10月,俄国强迫清朝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夺走中国西北地方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5年6月中旬,俄军在中亚发动攻势,攻陷塔什干。
1871年,沙俄侵占中国伊犁地区,由此接近了西藏高原。
同一时期,英国从南亚向北推进,先后占领锡金(清朝史料作“哲孟雄”)、不丹(清朝史料作“布鲁克巴”)、拉达克等喜马拉雅山南麓诸佛教小国,企图在印度和中亚之间建起一道缓冲地带,以阻止俄罗斯在中亚的扩张对印度的潜在威胁。
1835年,英国自锡金取得大吉岭。1846年,英印势力到达北印,控制了克什米尔,致使原为西藏属境的拉达克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861年,英国控制锡金。1865年,英国控制不丹。
这样,俄英两大帝国势力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同时波及到了西藏高原的周边。
在它们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双方互以猜忌的眼光盯着对方,把对方的每一步进展都看作是充满敌意的、使自己受制于对方的措施”。
打入西藏对沙俄来说极富诱惑性,因为:
“一旦俄国占有西藏高原,就掠取中国来说,昆仑以北的中国土地将尽归俄国所有;就与英国抗衡而言,英国为“保护”印度而苦心经营的屏障:东起喜马拉雅山脉西至兴都库什山脉的“缓冲地带”,亦将因俄国处于高屋建瓴之势而失其作用。”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俄国一方面不断向青藏高原派出各种名目的考察队;另一方面在库伦开办职业学校,训练俄籍蒙古人,以朝圣进香、学经修行为由潜入西藏,进行渗透活动。
据曾留学拉萨的日僧河口慧海回忆,十九世纪末经常逗留在拉萨和日喀则大寺院里的俄籍蒙古人常在150-200人左右。
2、英国为何入侵西藏?这些人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阿旺·德尔智其人。
德尔智是一位俄籍蒙古人,1854年出生于外贝加尔湖地区。1873年随进香队伍第一次到拉萨,入哲蚌寺果莽札仓(札仓相当于学院)学经。
当时西藏对欧洲人有强烈的排斥情绪,德尔智的俄籍身份使他无法在拉萨长期居留。
为获得资助,1875年前后,德尔智一度返回故乡,1880年重返拉萨,再入哲蚌寺学习,八年后获拉然巴格西学位,被选为年轻的十三世DALAI的侍读之一。
1898年,德尔智再次返回故乡,应有强烈侵华主张的华俄道盛银行总裁,乌赫托姆斯基亲王之请,前往圣彼得堡,并在后者引荐之下,晋见了沙皇尼古拉二世。
1899年底,德尔智返回拉萨,此后与西藏政局的关系更为紧密。
英国方面,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另议专条》,英国强迫清政府打开西藏门户,规定自次年开始,准许英国人入藏游历。
1886年7月,英国通过《中英缅甸条约》吞并上缅甸,使缅甸全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
同年,孟加拉政府官员马科蕾带领随员进驻大吉岭,准备入藏解决印藏商务问题。藏人闻此认为马科蕾即将率兵强行入藏,派兵在入藏隘口隆吐山设卡,以防止英人由此进藏。
1888年,英军攻毁隆吐兵房,藏军被迫撤退。1890年3月《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签署,清政府将西藏的属地锡金拱手让与英国,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893年12月签订《中英会议藏印续约》,清廷将藏境亚东地方开为商埠,准许外国人前往贸易。
应该注意的是,清政府这一系列开放西藏的决策,是在藏人极度不愿意的情绪下做出的,而且在藏人为抗拒外国入侵而不惜一战时,清政府及其封疆大吏一味保守怕事,逼迫西藏服从朝廷的决策,致使藏人的不满与日俱增。
十三世DALAI于1895年亲政,坚决抵制英国打开西藏门户的谋划,拒绝履行中英所订西藏约章。
德尔智因而经常建议十三世DALAI称,清朝势力衰弱,不足依恃,唯有与俄修好,方能与英抗衡。
据河口慧河称,德尔智还利用西藏文献中有关香巴拉的传说,声称香巴拉就是俄国,沙皇便是宗喀巴转世的活佛,他迟早将征服全世界,建立伟大的佛教帝国香巴拉,因此,世人应对沙皇效忠。
十三世DALAI向清廷提出抗英的主张,然而遭到拒绝,在失望与不满之余,遂派德尔智出使俄国,为抗英寻找外援。
1900和1901年,德尔智两次出使俄国,两次晋见沙皇尼古拉二世与俄国其他重要官员。
随后,运送军火的俄国分遣队很快接踵而至,俄国还派遣工程师为西藏监造毛瑟式枪支。俄国的行为震撼了英伦政府,引起新任印度总督寇松对印度北部边境安全的极度担心。
加上此前与十三世DALAI建立直接联系的努力一再碰壁,与清政府的交涉亦毫无实际结果,寇松决心采取前进政策,改变这种状况,把西藏变成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缓冲区。
1903年,荣赫鹏受命率领远征军入侵西藏。1904年5月,英军抵达江孜,7月30日,十三世DALAI被迫出走外蒙,8月3日,英军开进拉萨城,9月7日,荣赫鹏逼迫西藏代表在布达拉宫签署《拉萨条约》。
条约规定,除了英国,西藏不得与任何其他国家发展商业和外交关系。
3、清廷最后的努力——川军进藏十三世DALAI逃离拉萨后,北赴外蒙首府库伦,本想投奔俄国,希望建立某种俄藏联盟。
然而,俄国此时正陷于对日战争,连连败绩,加以国内革命风暴日益迫近,为了避免与清朝发生纠葛和刺激英国,不敢怂恿十三世DALAI赴俄。
1905年9月2日,十三世DALAI离开库伦南行,三年后到达北京,清政府昧于形势,先因十三世DALAI出逃而革去其名号,后又在接见时使其受辱。1908年12月,十三世DALAI离京返藏,决心与英印政府友好相处。
清政府方面,鉴于《拉萨条约》有损中国主权过甚,开始转变治藏政策,一面派熟悉外交事务的唐绍仪(1860-1938)赴印度,和英国重新办理西藏交涉;另一面积极整顿西藏内政,试图以新政改变藏局,重建清朝在西藏的权威。
1906年,清政府令张荫棠由印入藏处理善后,同年派遣赵尔丰出任川滇边务大臣,在康区进行改土归流,西藏和川边并举推行新政。
过去,清朝主要派满族或蒙古人处理西藏事务,现在,汉族官员开始卷入涉藏事务,而且他们决心保证包括清朝曾经统治过的新有属地在内的中国领土的完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清朝官员在藏区执行新政时,他们完全不顾当地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将汉地的风俗制度强硬推行,从而激起藏族僧俗的反对。
1910年2月,在赵尔丰支持下,统领钟颖率领四川陆军约2000人到达拉萨。
刚刚返回布达拉宫不久的十三世DALAI因畏惧再次出逃,这一次的方向是喜马拉雅山南部的英印政府。
清朝用兵西藏不止一次,但清末川军却是第一次在不受西藏人欢迎的情况下开进西藏的。况且军人主要是新募的市井流氓无赖,又多杂哥老会中人,缺少训练,漫无纪律,重帮规甚于军法。
统领钟颖年少狂放,志大才疏,对部属惟以宽纵笼络为事,日久渐失控驭之力。川军进藏途中已诸多骚扰,军行所至,百姓逃避一空。
到达拉萨后更是横行霸道,无法无天。
在拉萨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中,哲蚌寺素以与汉人关系亲善著称,川军对哲蚌寺铁棒喇嘛都加以侮辱,其他寺院和百姓见了更加心寒切齿。只是彼时十三世DALAI逃亡在外,西藏政府受制于清朝驻藏大臣。所以对川军种种欺凌恶行,藏人并不敢发一言,但对于川军及内地的怨恨情绪却更加强烈了。
西藏上下对清政府的失望和愤慨剧增,从而为民国以后,乃至新中国成立后错综复杂的汉藏关系埋下了深远的隐患。
4、川军出藏的波折1911年11月武昌起义后不久,由于数月没有饷银,驻藏川军在哥老会首唆使下发生哗变,13、14两日连续抢劫拉萨驻藏大臣使署和兵备处,15日擒拿驻藏大臣联豫,囚禁于札什城营。
此后又声言勤王,要求居住在西藏的汉人官民同行东归。不久驻扎在江孜、日喀则及波密等处的军队除一部分直接返回内地外,其余陆续抵达拉萨,致使拉萨川军人多势众,内部派系倾轧,自相残害,局面愈加混乱。
1912年初,听说内地建立共和民国,川军亦在拉萨设立公议局一所,议长议员均以袍哥充任,一切政权兵权都隶属公议局,不久又逼迫联豫和陆军统领钟颖退位。
川军变乱之初,曾向西藏政府索取回川路费银十万两,但拿到钱后一直没有东还,而是整天仇杀抢劫,图财害命。
拉萨秩序紊乱,人心惶惶,谣言四起。藏人疑虑俱生,担心川军用完这笔钱后再次劫掠,故一面把财物迁存于拉萨北郊的色拉寺;一面暗集军队,以为防卫。
1912年3月23日,因图财起见,川军在哥老会首指使下进攻色拉寺,战事持续两日,不仅色拉寺没有攻下,反自伤多人。
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之一,修建于1419年。川军进攻色拉寺引起藏人公愤,拉萨当局遂召集军队包围川军,拉萨各寺僧人及藏民也多四处攻击在藏内地百姓。
西藏自清末以来对内地的不满、愤慨至此一气爆发出来,掀起了广泛的反汉活动。哥老会首见此无策,因统领钟颖平素待军较宽,兵心较为服从钟颖,遂仍请钟颖出局主持军政。
战端开后,川军寡不敌众,被困重围,从1912年3月至7月,食物无出,牛马驴骡均食尽,进退维谷,不得已请尼泊尔驻拉萨代表出面调停。几经协商,至8月12日正式订立和约,议定除驻藏大臣及其卫队60名仍驻藏外,其余川军全部“退伍”,由印度回国;川军枪弹则上交封存。
和局议成,川军准备离藏。
然而到了1912年9月3日,钟颖忽然接到北京电报,称据5月9日临时大总统令,撤换联豫,以钟颖继任“西藏办事长官”。
9月14日,联豫离藏返京,钟颖移居驻藏大臣衙门,继续留守。
但是,由于川军在藏做尽坏事,而钟颖为川军统领,藏人坚持认为,川军既然出藏,统领也应一同离开,不认钟颖为长官,屡次行文催促钟颖启程。
钟颖答称:既奉大总统之令充任长官驻藏,决无出藏之理。
9月24日午后两点,尼泊尔官员来驻藏大臣衙门商谈,刚坐下,枪炮声四起,汉藏战事复起。在藏汉军民第二次被围。
此时大部分川军已经出藏,钟颖身边所剩士兵大约只有500人。人少粮缺,久之粮尽,草根树皮及牛皮包亦食用殆尽,老弱饿毙及投河者日渐增多。
钟颖多次请尼泊尔官员出面调停,然而毫无音信。
1912年12月13日,川军意外攻取十三世DALAI家族的宅第,尼泊尔官员终于露面,次日汉藏双方在尼泊尔驻拉萨代表处二次议和。
商定钟颖及内地官兵百姓一律出藏,沿途不得抢劫民户并不得逗留,由印度返国。
1912年12月19日,钟颖率领军民共1000余名出藏,其中川军400来人,其他为难民。
饥疲之众,日行三四十里。
在拉萨的混战中,约有1000名川军及1000名内地百姓被杀;同时,约有3000名藏军及1000名藏民罹难。
西藏当局和尼泊尔驻拉萨代表派兵护送钟颖一行到雅鲁藏布江北岸,虽名护送,实如押解。拉萨自清朝康熙以来的两百年间,第一次没有中国内地的官员与驻军。
5、十三世DALAI的返藏及其影响当驻藏川军变乱并在拉萨被困重围之时,正是内地建立共和民国之初。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次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第二任临时大总统,25日发布“劝谕蒙藏令”,敦促蒙藏地方作为“西北屏藩”,须“安心内向”:并应“体察舆情”,“保守治安”;同时批准在京蒙藏同胞组织“蒙藏统一政治改良会”,以加强中央与蒙藏地方的政治联系。
4月22日袁世凯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中华民国领土;蒙、藏、回疆各民族,同为中华民国国民。
同时废除理藩院,而于内务部下设蒙藏事务处。
5月9日,任命钟颖为西藏办事长官。7月24日,以蒙藏事务繁巨,改蒙藏事务处为蒙藏事务局(以下简称蒙藏局),直隶于国务院,总理蒙藏事务。
中国内地革命和西藏汉藏冲突的消息,传到印度的时候,十三世DALAI正在大吉岭过着流亡生涯,他立即派手下官员四出活动,动员全藏人民起来反对在藏汉人,同时授与其亲信达桑占东为藏军总司令职衔,令他回藏督战。
在十三世DALAI两次流亡期间,达桑占东曾先后被送到俄罗斯和英属大吉岭郊外的英军总部接受军事训练。
1912年1月,达桑占东抵达拉萨,立即与孜本、泽墨·诺布旺杰、噶仲、强巴丹达取得联系,组成一个战争部,指挥藏军和川军作战。
5月,战争部逮捕了有与汉人合作嫌疑的噶伦擦绒·旺秋杰波及其长子噶厦秘书桑珠才仁,并将他们杀害。
清末任命的其他三个噶伦(有四人,正三品,为主持"噶厦"之官,总办西藏行政事务,受驻藏大臣及DALAI喇嘛管辖)丹增曲扎、然巴·索南衮夹和朗通亦全部被囚入狱。
其他受到制裁的官员还有彭绕巴、门仲巴及洛桑多杰等人。
经过这样一番政变,噶厦政府不复存在,战争部成为拉萨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有时召开春都会议(意为“民众大会”)听取意见,但直接听命于流亡印度的十三世DALAI。
与此同时,十三世DALAI积极地进行着外交活动,试图取得英、俄等国对他谋求独立活动的支持。
经过多年流亡生涯的磨练,十三世DALAI,掌握了一个弱者如何在那个优胜劣汰的强权政治时代图求生存空间的技巧。
一方面,他希望英、俄两国修改1907年签订的《西藏协定》,共同充当西藏的保护国;另一方面,他亦希望英国派遣一支卫队护送他返回拉萨。
1912年2月,十三世DALAI派人正式向锡金行政长官贝尔提出此项要求,卫队的数目开始要求100人,到3月增加至500人,十三世DALAI还要求向英国购买大约200支来复枪。
3月14日,十三世DALAI的代表到加尔各答会见印度外务大臣麦克马洪,重申希望得到英国帮助的要求,作为交换条件,他提出愿意由英国“保护”西藏。
麦克马洪就英藏友好关系回答了几句含糊其词的话,但是拒绝了卫队的要求。
十三世DALAI的代表,表现出明显的失望,转而要求英国至少委派一位官员陪同十三世DALAI返藏。
印度政府决定派孟加拉警局副局长,锡金人莱登拉随行。
1912年6月24日,川军在拉萨已经被困多时,十三世DALAI在大约50名官员及150名扈从的陪同下,从噶伦堡动身启程返回拉萨。
6月28日,十三世DALAI到达亚东,他在那里住了一周,号召藏区东部的僧侣和土司反抗汉人
那时,康区各地(川边)早已纷纷响应卫藏的反击活动,驱逐清朝官兵,恢复土司制度。从4月到8月,今乡城、稻城、芒康、察雅、盐井、理塘、巴塘、雅江等已在清末改土归流之地,先后复被土司掌控,以此川藏路阻,消息不通。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