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火箭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苏联炮兵装备的“喀秋莎”多管火箭炮。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研制并装备了多种多管火箭炮系统,其中主流的有3种:使用82毫米火箭弹的BM-8火箭炮、使用132毫米火箭弹的BM-13火箭炮和使用300毫米火箭炮的BM-31火箭炮。
在苏联这几种口径不一,大小搭配的多管火箭炮轰击下,当时的德军自然也不是只会挨炸的角色,很快在战争中拿出了属于自己的火箭炮系统。而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装备的一些多管火箭炮系统。
第一款被德军在二战中大规模使用的多管火箭炮是41式多管火箭炮,虽然这款多管火箭炮早在1938年就已经研制成功。但是当时追求大火力的德军炮兵部队,对直径只有150毫米的Do 38型火箭弹并不感冒,因此只是将这款火箭炮作为防化部队的烟雾发生器使用,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德军内部都把多管火箭炮称为“烟雾发生器”。
41式多管火箭炮是在Pak 36型37毫米战防炮炮架上,直接架设了一个6管星形布置的发射管而形成的。发射管采用电击发点火,能够在10秒钟内完成6发火箭弹的发射,最大射程达到了6000米。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41型火箭炮的精度不错。在达到最大6000米的射程时,基本能够保证6发火箭弹都落在130米X80米的范围内。41型火箭炮的精度能有这个水平,和41型火箭炮的定向管有关。每根定向管的内部,均安装有3道滑轨,使火箭弹在发射之后能够产生自旋,维持稳定的发射状态,以提升射击精度。
作为比照的苏军“喀秋莎”火箭炮,其使用的是发射滑轨。火箭弹的发射后没有旋转,只能够依靠弹体尾部的固定位移来稳定火箭弹的飞行状态。因此和德国的41型火箭炮相比,其精度相对较低。
除了150毫米的41型火箭炮之外,德军还装备了另一款装备210毫米火箭弹的41型多管火箭炮。210毫米的41型火箭炮因为使用了直径更大的火箭弹,因此发射管从6根减少到5根,其余的模块变化并不大。
42型多管火箭炮是41型多管火箭炮的自走型号,主要是将火箭弹发射管从牵引式炮架搬到了半履带车上,同时将6管星型布置的发射器变为上下对称布置的10管发射器,42型从1943年开始投入东线战场,受到德军前线部队的欢迎。
42型多管火箭炮最大的问题在于持续作战能力较差,如果不考虑发射管中是否随时装填有弹药,42型多管火箭炮只能够在车体内部携带20枚150毫米火箭弹,在经过两轮齐射后就没有弹药了,只能够依赖弹药车的再次补给。
以上这几款火箭炮是二战德军中比较常见的火箭炮,此外还有几种使用范围和影响力比较少的火箭炮型号。
德军内部还有其他的41型火箭炮,不过这些41型火箭炮使用的是老式的笼式发射架,木质的笼式发射架称为40型,金属的笼式发射架称为41型,这些火箭炮使用的是280毫米/320毫米重型火箭弹。
这些重型火箭炮的使用方法也比较灵活,除了常规的牵引式之外,还有自行式和拆开后挂载装甲车、坦克车体两侧的非正式型号,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根据德军炮兵的实际需要而单独组装使用。
德军还使用过一种80毫米小口径火箭炮,这种火箭炮和苏制“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一样,同样使用滑轨进行发射,火箭弹的弹体尾部也使用固定弹翼来保证火箭弹的飞行状态稳定。其采用了24根双排轨道,一次性可以发射48枚80毫米火箭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