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牵动无数中国人的心。当大家缅怀革命先烈之际,宁波姑娘孙嘉怿已经在为烈士寻亲、帮英雄回家的道路上跋涉7年。她和团队努力还原着英烈们的身前身后事,只为让他们叶落归根。6年间,她与志愿者跨越7个国家,行走25个省份,成功帮助1328位中国烈士归乡,与亲人“团圆”。这位第十三届全国妇代会年轻代表,有着怎样的经历?

与老英雄合影
别具一格的蜜月游,带她走向寻亲之路1985年,孙嘉怿出生于宁波一个军人世家。她爷爷是新四军,父亲当过海军,外公曾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侦察兵。“外公的一些老战友牺牲后,不知安葬在了哪里,每当念叨起他们,老爷子都会泪流满面。”孙嘉怿说,她从小就经常听母亲讲外公的事。
她没有见过外公,只记得小时候家里有老人的照片,他穿着志愿军的衣服,看上去很威武。妈妈也经常带孙嘉怿去看《奇袭白虎团》《英雄儿女》等革命影片,她从小就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2008年,23岁的孙嘉怿大学毕业后刚工作。一次,朋友带她参加在金华市举办的“收集抗日老兵手印”志愿活动。十多名老兵的年龄都在85岁以上,他们脸上皱纹纵横。孙嘉怿给老兵洗手时,碰到他们硬硬的老茧和伤疤,心也被深深触动。“这些都是握过枪的手啊!老英雄们曾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我也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从此以后,孙嘉怿便成了关爱老兵服务团队中的一员。在照顾身体瘫痪的老兵王爷爷时,孙嘉怿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为了让老人开心,每到周末,她就拉着男友一起去看望孙爷爷,给他讲笑话,推着他晒太阳,为他操办生日……相处久了,王爷爷把她看得比自己孙女还亲,经常让孙嘉怿在网上帮忙查找他战友安葬地的信息。
这一查孙嘉怿才发现,很多烈士的信息中都不包括具体安葬地,导致烈属们不知亲人魂归何处,从而无法祭奠。
为此,孙嘉怿到各地的烈士陵园去祭奠英烈,寻找线索。从宁波、金华到浙江全省,再拓展到全国各地。每找到一处,她都会拍下照片,建立信息档案。一些烈士陵园和没有集中的分散烈士墓,都是在山上和荒郊野外的偏远之地,平时去的人少。她要么动员身边的人一起参加,要么独自前往。“虽然是墓地,但我并不会感到害怕,因为那里埋葬的是我们的英雄先烈。”孙嘉怿说。
2011年底,孙嘉怿结婚了。当时的年轻人流行去国外度蜜月,她却突发奇想,对丈夫说:“我们沿着边境线去看看烈士陵园吧?没有他们,哪有我们幸福的今天啊。”爱人虽然很诧异,但因为曾多次陪她看望老兵,也理解妻子的心情。于是,两人开始了别具一格的蜜月之旅。
半个月的边境行,孙嘉怿和爱人走遍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烈士陵园。每到一处,他们都会献上鲜花,拍下铭刻烈士姓名的墓碑。曾经炮火连天的战场,如今荒无人烟,唯留一座座坟茔安静地呆在那里,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许多烈士牺牲时只有20来岁,和孙嘉怿年龄相仿,这令她感动又难过。
“他会是谁的儿子?亲人知道他在这里吗?”这些念头开始萦绕在孙嘉怿的心头。在战争年代,全国牺牲的烈士约为2000万,但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96万,明确安葬地点的烈士有55.9万。由于信息不畅,加上烈士证多为手写,有不少出现了错误,导致众多烈士无法魂归故里,烈属们不知亲人安葬何处。
这趟西南边疆行,让孙嘉怿对烈士的感恩之心更加坚定。以至于她每到外地出差,都会抽空去当地的烈士陵园祭奠,并将相关的照片、感受和烈士信息发到微博上,号召更多人去祭奠英烈,并给她提供“为漂泊烈士寻亲”的线索。
孙嘉怿发布的信息,渐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2017年初,安徽太和县烈士王心恒的侄子王志宝联系上她。王心恒于1949年在宁波牺牲,不知葬于何处,想请求她的帮助,孙嘉怿二话不说便答应了。
为了找到遗骸,她把宁波的烈士陵园走了个遍。两周后,终于在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找到了王心恒烈士的墓!在老英雄牺牲几十年后,亲人终于找到了他的安葬地。
这天,孙嘉怿带着白酒和水果等,陪伴王心恒烈士的亲属来到他的墓碑前,轻声说:“老英雄,亲人们从家乡赶来看望您了……”烈属们跪倒在墓前泣不成声,孙嘉怿也陪着落泪。

“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者活动发起人孙嘉怿(右一)
为烈属万里奔赴,召集志愿者帮他人圆梦2017年2月,孙嘉怿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是陕西老人黄军平打来的。“嘉怿,我没找到自己的亲人,但拍回来的志愿军烈士名单或许能帮助其他人……”70岁的黄军平哽咽着说,半年前,他千里迢迢奔赴朝鲜,只为寻找自己的父亲黄建国,一连跑了好几个陵园都失望而归。但他拍摄了1.5万条志愿军烈士信息。整理完1000名烈士资料后,已经年迈的他深感无力,迫切需要援手。
收到黄伯伯发来的视频后,孙嘉怿震惊了。一条视频五六分钟,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烈士名字。“可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几十年前,风华正茂的他们为了祖国献出宝贵生命,作为后辈子孙,我们怎么忍心让英雄埋骨他乡,有亲难寻呢?”孙嘉怿说。
但因为视频中只有名字,她需要一帧帧截屏,再从抗美援朝纪念馆烈士数据库、中华英烈网烈士数据库中,一条条寻找相匹配的信息输入表格,工作量巨大。
几天后,感到无力的孙嘉怿在微博发起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活动,从全国各地招募了26名爱心志愿者。“整理资料很枯燥,但一定要认真,它关系到一位位烈士能不能回家。”孙嘉怿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叮嘱大家。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大家把整理好的资料按省份和属地分类,以照片的形式发到微博、朋友圈、短视频平台。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批发布的是河北、陕西和浙江的烈士信息,被网友们广泛转发之后,马上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在问清来龙去脉后,各种官媒、自媒体也加入转发宣传的行列,不到一天时间,便有烈士家属发私信询问并配对成功!孙嘉怿激动得热泪盈眶。
更让她难忘的是2018年的朝鲜寻亲之行。那天下着小雨,开往朝鲜的火车慢慢行驶着,雨滴敲打着车窗,似乎在倾诉不尽的哀思。还未到站,同行的60多位烈士家属已是泪流满面。
5天的行程,他们走了3个烈士陵园。烈属们拿着残破的烈士证,抚摸着英烈碑上亲人的名字,一个个泣不成声。“这么多年,我们都在家乡朝着您所在的方向思念您、呼唤您、祭奠您。今天,终于能在离您最近的地方祭拜了!”烈属郭军用厚厚的家书,把爷爷郭占鳌烈士的墓整整围了一圈。
但70多岁的陈传文,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父亲陈士成烈士的墓碑。“老爸,我来看你了,你到底在哪儿啊?”白发苍苍的他不停地走来走去,用手中的拐杖敲击着地面,一声又一声焦急的呼唤回响在陵园中,让同行的人潸然泪下。
在朝鲜的每一天,都激荡着孙嘉怿的心。68年的漫长等待,割不断的血脉之思总算有了安放之处。回国后,她委托朋友继续帮陈传文老人寻找父亲。有了确切消息后,她专程赶到老人南京的家中,把照片交给他,并将陈思诚烈士安葬地在地图上圈出来。那一刻,陈传文哭得像个孩子,“有生之年,就算我坐着轮椅,也一定要去见爸爸。”
为了帮更多烈士找到亲人,孙嘉怿买了许多关于革命战争、党史、英烈文集的书籍,研究抗战和新四军的相关史料,花大量时间从中找线索。她把每次祭奠完烈士所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烈士信息表,有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部队番号、牺牲时间、牺牲地点以及参加革命的时间。她还去中华英烈网查找一些烈士的信息,补全信息后又发到微博上,希望能帮助更多烈属找到烈士安葬地,从而让烈士“回家”。
随身带着U盘,已成为孙嘉怿的习惯。每次有烈属询问,只需打开电脑,插上她的U盘复制一份,就可以快速查询表格,里面汇集着华中、华东等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的开城、上甘岭、江东郡等战役中,牺牲的近2万名烈士信息。

孙嘉怿为烈士们献花
崇尚英雄,让后代记住他们的名字2020年11月,历时3年、由77名志愿者接力参与、涵盖1万余名烈士信息的朝鲜开城烈士陵园烈士信息数据库终于建成。为烈士寻亲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如今,孙嘉怿身边有了越来越多同行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已过花甲,最小的才仅仅18岁。根据需要,他们被分在整理、拍摄、美工等小组,担负着不同的职责。
其中,最让孙嘉怿担心的是常年奔波在外的“拍客”。因为国内许多烈士陵园处于偏远山区、国境边疆,有的在地图上都找不到,要想建立烈士个人信息库,就必须实地采集烈士信息。接受任务的志愿者又被称作“拍客”,通常只带少量生活必需品,骑着性能好、省油省过路费的摩托车,独自一人沿着漫长的国道或省道,一路寻找烈士陵园,拍摄陵园中所有烈士信息,带回一一对照记录。每次出行时间短则一周或半月,长则几个月。
这中间的所有费用基本自理,有时为了省钱省时,志愿者甚至在陵园搭简易帐篷过夜,以便次日继续开展工作……他们太辛苦了。
2021年2月,孙嘉怿获评宁波市“榜样的力量”第五届海曙区道德模范称号,区里给她颁发了5000元奖金。她把这笔钱全部转给了志愿者团队,用来启动团队新一年的西部边境烈士陵园拍摄项目。
5月份,孙嘉怿在微博晒出一张烈士毛阿根的修复照。1952年底,毛阿根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母亲日夜哭泣,终日抚摸照片,直到临死前还在喃喃自语:“我找不到我的儿子了。”孙嘉怿在了解到情况后,为了宽慰烈属,特意自费找技术人员将早已模糊的照片修复成功。
一位网友留言说:“多阳光的年轻人,如果生在当今盛世,必定是个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感谢他们的浴血奋战,为后人争来一个晴朗朗的大中国!”这话让孙嘉怿感慨万千:同样的年龄,不同的时代,但这份爱国情怀应该传承下去。
此后,孙嘉怿又在微博发起了“我为烈士修遗物”“我为烈属代祭扫”等一系列衍生的志愿项目。其中“我为烈士来寻亲”项目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孙嘉怿本人也曾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等荣誉。2023年10月,她还当选了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烈士们的事迹,孙嘉怿还将她替烈士寻亲的故事编成课件,以“英烈故事我来讲”的主题到学校做传播,迄今为止已演讲了几十场。当看到台下悄悄抹泪的学生们,其中甚至还包括自己读小学的女儿,孙嘉怿觉得她所吃的苦都值得了。
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25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当大家缅怀革命先烈之际,孙嘉怿已经在为烈士寻亲、帮英雄回家的道路上,跋涉了6年。数年来,她和志愿者们跨越7个国家,行走25个省份,成功帮助1328位烈士归乡与亲人“团圆”。
如今,孙嘉怿每日素面朝天,身上穿着廉价的T恤,和过去那个时尚女孩判若两人。她认为是老天的安排,让自己有缘用另一种方式守护军人。“多年来,‘帮烈士回家’活动也改变了我自己,我要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而不是只做光鲜的自己。先烈们用宝贵生命才换来我们的太平日子,绝不能挥霍浪费了。”
【著作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发,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