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软是病,情深要命,永远不要去赌人性,因为你会输得一败涂地

君吉志勇 2024-03-06 01:20:35

生活中你会发现,自私的人好像大多都过得挺好,老实的人呢,好像通常都不会被尊重,心软的人永远都会被践踏,而心狠的人大多都很潇洒。你得罪了什么人?有时候并不是你说错了什么,恰恰是因为你说对了什么。一个好心永远比不上一张好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装的,你觉得这段话对吗?

显然这句话在现实之中的很多时候都是应证了的,有句话说的好,人类在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没有在历史中接受到教训。就以刚才那段为准,历史上类似的真人真事从来都不少发生,但是却从来很少有人在当下接受这个教训。

比如网上有这样一个令无数网友废寝忘食的问题:韩信若选择自立门户,会有多大胜算,能否打败刘邦和项羽?

这个问题要说难回答吗?其实也不难,但是说不难呢,其实最主要的纠结就是,韩信到底在楚汉战争时期有几次反叛的机会?其实如果你对楚汉这段历史比较了解的话,你就会发现,韩信叛汉的最佳时机其实就两个节点,第一次就是项羽派龙且帅二十万大军攻打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说客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此时是韩信叛汉的最佳时机,今天很多人,大多根据电视剧的剧情演绎去分析,比如韩信手底下的将领大多是刘邦泗水县的故友,因此韩信忌惮刘邦的后手,所以不敢叛汉,实则这些对于韩信而言根本不算事情,且史书上也没有详细记载韩信攻打齐国的兵和将中有刘邦的旧部。可以说从攻打赵国后,刘邦把韩信的主力调走,并封韩信为相国,要求韩信收拢赵国残部,去攻打燕国和齐国,从这点上看,说韩信手底下有刘邦的很多旧部,就不成立了。

况且攻打赵国的兵马,也是韩信临时收拢来的市井小民为主所组成的草台班子,真正的精锐只不过是两千轻骑兵,且刘邦的故友张耳被封为赵王,最后留在了赵国,所以说在齐国韩信之所以不反叛刘邦,说是忌惮刘邦的旧部,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韩信竟敢在此期间要挟刘邦,要做代理齐王,因而迟迟不对被项羽围困的刘邦去救援,若韩信军中确实有刘邦沛县的旧部大将,这些人岂能放过韩信的这种乘人之危?

所以韩信之所以不叛汉,主要原因还是感谢刘邦的知遇之恩能站住脚,毕竟从后来韩信回到楚国,赏赐给他饭吃的漂母千金,而对于他所记恨的南昌亭涨,他也没有打击报复,更加对那个让他受胯下之辱的人,他也以怨报德,所以你可以看到韩信的心软的一面。这是一个底层人特有的一种对于知遇之恩的感恩。

韩信的功成名就,离不开刘邦的贵人提携,漂母的善意帮扶,萧何的鼎力相助,胯下之辱的小人刺激,可以说一路走来,你能看到的就是韩信在兵法运用上的诡计多端,却从未看到他有屠城的恶贯满盈。要知道被韩信称之为妇人之仁的项羽,却坑杀了二十万秦军,不可为不残暴,甚至屡次被刘邦羞辱后,差点就要屠城,从这些对比上,你就能看出,在作为主帅方面,韩信除了军事上果断刚毅,但是在本性上却比项羽还要妇人之仁。

韩信的第二次机会就是在被封为楚王之后,刘邦故意捏造韩信谋反的罪名,在朝堂之上询问诸将对策,然而张良退休已多时,就剩下千古第一毒士陈平属于朝堂上智商最在线的人。诸将均说要将韩信死无葬身之地,唯独陈平一语不发。退朝后刘邦多次追问陈平,陈平才勉为其难的问,告发韩信谋反的人,是陛下自己安排的托吧。刘邦当即就承认了。然后陈平又问,你认为你的军事实力有韩信强吗?刘邦答,不如韩信。陈平问:你手底下有能和韩信过哪怕两招的将领吗?刘邦答,没有。陈平直接摊牌,你军事实力不如韩信,手下将领没有一个是韩信对手,你这不是要把皇位白送给韩信吗?

刘邦顿时急的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问,如之奈何!最后陈平实在躲不过去,出了一个险招,要刘邦像秦始皇一样迅游四海,查看自己的领第,实则用意是,迅游的时候,按规定每到一地,当地的王侯酱相按规矩要拜见天子,你故意在楚国边境路过,切忌不要深入楚国腹地,且做好掩护,召集大量兵马埋伏在四周,如果韩信孤身前来拜见,你可肆机将其拿下,如果他带大军前来,至少伏兵可保证陛下的安全退出。

这招就是在赌韩信仁义,也就是说陈平看重的是韩信这人实则并没有明显的反心,否则以韩信的能力,早就非池中物了,于是刘邦心领神会,直呼陈平果然不输张良。后来的结果果然如同陈平所料,韩信就是心太软,没有带多少人马,就是怕刘邦起疑心,也是赌刘邦能心慈手软,结果就是韩信被生擒,直呼,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然而为时已晚,最后刘邦把韩信软禁在常安城中,赦免了韩信的谋反罪名,实则刘邦并非心慈手软,而是历史上在他之前,并没有杀功臣的先例,他怕人言可畏,而不是刘邦良心发现,对韩信还有一丝温存。

而如果韩信在见刘邦之前,就听从项羽的大将钟离昧的谏言,则韩信也不会落的成为瓮中之鳖的下场。韩信早年在项羽帐下为官之时,和大将钟离眜私交甚好,项羽败亡后,钟离昧遭到刘邦通缉,后钟离眜投靠韩信,韩信冒着风险收留了钟离昧,这点又显示了韩信的重情的一面,结果得知刘邦也要给韩信摆宴席,钟离昧果断提醒韩信,这是刘邦给你摆的鸿门宴,刘邦可比项羽腹黑狡诈,劝韩信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刘邦做了,这样大汉群龙无首,以韩信的能力假以时日必成气候,即便韩信没有当陛下的念头,至少楚王世世代代都坐的安稳,毕竟无人敢挑战你韩信的军事才能啊,结果韩信不听,最后在被吕后谋杀前,大喊,后悔不听蒯通之言。何止是蒯通,钟离昧的话韩信也煤听啊。

说白了,韩信之所以没叛汉,纯属个人太重情重义的缘故,实际上他是完全有能力在项羽求他三足鼎立时,他就自立门户的。以项羽久困刘邦的形式,灭掉刘邦,只要韩信不掺和,就只是时间问题。即便张良和陈平绞尽脑汁,把除了韩信之外的藩王都调动起来对抗项羽,也不可能是项羽的对手,更何况煤没有韩信的参与,剩余的藩王也是持观望态度,即便许诺封地加大,和自己的脑袋相比,还是苟苟营来的妥当。

要知道韩信的本事已经让项羽忌惮,项羽虽然有三万骑兵打败刘邦和诸侯王联合的五十三万大军的战绩,这就表明,除了韩信之外,刘邦加上其他藩王曾经不是项羽的对手,而现在韩信已经灭掉了赵,魏,燕,齐四个藩王,刘邦再牛,也不可能凑出和之前一样的五十三万大军的阵容,那自然是必败无疑。所以很多人说垓下之战是刘邦出大力,显然站不住脚,整体指挥是韩信,如果没有韩信,结局还是一样,刘邦联军必败。

而且项羽派去齐国的龙且大将,也是自己手底下多年能征善战的猛将,且大军总人数二十余万,却被韩信一日之内击溃,剩余的全部投降,且龙且当场战死。这狆战绩已经让项羽瑟瑟发抖,能让西楚霸王都忌惮的战将,楚汉战争中也就这一位,那就是韩信。要知道在没有和韩信在战场上相遇时,项羽也是从来就没有败绩,所以从这点上看,在垓下之战前就已经定格,韩信第一,项羽第二,刘邦等一群乌合之众加起来勉强第三。

所以即便是韩信在当齐王时叛汉,那结局肯定是刘邦被项羽消灭,而项羽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招惹韩信,于是新的诸侯割据历史成型,比如又恢复到战国七雄的割据状态,毕竟项羽只想衣锦还乡,韩信也就想当个真齐王,其余封地本来就有各个诸侯,于是新的秩序就此诞生。

当然如果韩信选在当了楚王后,听取钟离昧的建议,和刘邦撕破脸,即便刘邦侥幸在楚国边境逃脱,但是根据当时很多藩王还在的形式,也没有几个藩王敢轻易和韩信做对,毕竟项羽的下场就在那里放着呢。但是以韩信的用兵,他不可能探查不到刘邦的伏兵,且肯定已经提前截断了刘邦的逃跑路线,那显然韩信对付刘邦也是轻而易举的。况且没有了项羽的阻拦,甚至韩信直接挥师长安,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你再翻看开头那句话:自私的人好像大多都过得挺好,刘邦为了自己的江山可以千秋万代,自己雇托诬告韩信,而其余藩王也是如此下场,每一个都是先被扣上反叛的帽子,然后再各个击破,并且留下了非刘姓,不得称王的遗言,所以刘邦的自私已经超越了对他有功的人。老实的人呢,好像通常都不会被尊重,心软的人永远都会被践踏,韩信就是不被刘邦所尊重,发现他好拿捏后,刘邦才敢冒险去楚国边境去引诱韩信入圈套,试问要不是吃定韩信了,以刘邦不愿意冒险的性格,他愿意去引诱韩信吗?而心狠的人大多都很潇洒。比如吕后处死韩信后,刘邦是又可惜又惊喜,但最终还是惊喜。

你得罪了什么人?有时候并不是你说错了什么,恰恰是因为你说对了什么。韩信因为自己的一张破嘴,没少惹麻烦,比如刘邦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最多带十万,我则多多益善。刘邦立刻不淡定了,我们可以分辨到韩信这话里的实在,但是刘邦显然面子上挂不住啊,正所谓实话最伤人啊。一个好心永远比不上一张好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装的,这句话你看韩信就明白,在最该叛汉的时候,守住了底线,但是吕后杀他的时候何曾因为韩信对刘邦心好而手下留情?而韩信显然是会做事的,萧何也是会做事的,但是这两个人都受到了刘邦的刁难,其中萧何也险些死在大牢里,且萧何孩是当年刘邦困难时,经常接济刘邦的人,直到萧何被刘邦打入大牢。

几天之后想起来了,看着萧何因为带着刑具半死的身躯,才想起来自己曾经落魄时,萧何是如何接济他的,一时竟心生惭愧,显然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所谓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虽然刘邦关押萧何纯属跟萧何开个玩笑,打压一下萧何的锐气,但是骨子里带着自私,脸上满是看不起。纵然萧何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但刘邦骨子里的薄情寡义还是显露无疑。这点从刘邦兵败逃跑时,把老爸和老婆都丢给了项羽,半路上还强行推自己的儿女下车,以减轻马车的重量,好跑的快些,就能看出,真的是自私起来连亲人都坑。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关键时刻刘邦的自私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难怪后世有一针见血的对刘邦的评价:刘邦的成功说明:心软和不好意思,只会杀死自己,冷酷和自私的薄情和无情,才是理智,才是生存的利器。后来据说刘邦成了皇帝后,特别爱去看望自己的老父亲,你说他是孝顺呢,还是良心终于痛了呢?还是给后世摆拍做个样子?一个好心永远比不上一张好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装的。后世多拿刘邦当了皇帝还不忘老父亲,来说明刘邦的孝顺,实属传统美德,我则认为,这点牵强了,毕竟他也曾说过项羽,记得煮熟了分我一碗,至于煮的是什么,谁都清楚,但是刘邦当时心痛不痛,这个后世还真的不好猜,毕竟,谁也不是刘邦肚子里的蛔虫。

所以有人提出疑问,刘邦作为一个混混,如何能最后登上皇帝的位置?因为他放弃过父亲,放弃过老婆,放弃过儿女,更放得下兄弟,谁都不能叛他,但是他在关键时候会为了自己毫不犹豫放弃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人。这点项羽做不到,比如看到士兵负伤都心痛的流泪哭泣,韩信更做不到,比如项羽劝韩信三分天下,韩信因知遇之恩,说死都不会背叛刘邦,同时他也确实到死,都没有背叛刘邦,而杀他的即便不是刘邦动的手,也和刘邦拖不聊干系。

所以:心软是病,情深要命,永远不要去赌人性,因为你会输得一败涂第,这点项羽和韩信已经用自己的小命证明了一切,项羽是体力的第一名,可以一个人抵挡一千人的进攻,韩信是智力的天花板,可以一个人率领乌合之众打败所有的藩王。两者都属于能力的天花板,但是现实却告诉你成功和能力大多数时候毫无关系,这两个天下第一照样栽在了毫无能力的刘邦手里。可有些人他就是不听啊,以为有能力就会成功,实际上现实世界,大街上到处都是有能力的失败者。

所以还是那句话: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在历史中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训。你的人品往往决定你的人生,但大多数人以为说到人品,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做个好人,但人品从来分两面,分好坏,你光说好的一面,显然就说明你认知不够,或者说受到的教训还太少。果然每次群体要顾全大局时,牺牲的都是那些最善良的人的利益。群体如此,平时小圈子里也是如此,亲人间更是如此,总有人要做出让步,而那个让步的往往就是最善良的那位。善良的人从不为难别人,但别人却因为他的善良而好意思为难他,这就是现实。

0 阅读:0

君吉志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