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5岁就当了军委副主席,为何之后地位一路走低,最终遗憾收场?

青春不散宴 2025-02-18 14:17:08

1974年1月25日凌晨,北京一处不起眼之地,一颗卓越的心脏永远停止了工作。

王稼祥是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虽对许多人而言名字陌生,但他25岁便任军委副主席。然而,其后仕途不顺,最终遗憾告终。

王稼祥本应拥有辉煌人生,却为何遭遇此般结局?

王稼祥与毛主席关系紧密,在毛主席政治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两人最显著的交集出现在遵义会议之前。

1931年,王稼祥回国后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前夕,他初见毛主席,两人深入交谈,毛主席的远见卓识给王稼祥留下深刻印象。

多年后,他仍铭记在心:毛泽东赋予他宝贵见识,给予政治上的重大启发,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极其关键的重要时刻。

毛主席与王稼祥交谈后,王稼祥深受启发,摆脱了王明“左”倾路线。1931年,25岁的他任中革军委副主席,并迅速决定全面支持毛主席。

1932年10月,临时中央欲撤毛主席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王稼祥不惧孤立斗争,作为苏区“钦差”,他立场坚定,在会议上鲜明地为毛主席辩护。

王稼祥表示,他始终服从中央指示,但从多次反围剿中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和战术已被证实有效,红军与苏区的今日成就,离不开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会议上,王稼祥的发言令中央领导震惊,连毛主席也感诧异。此次会议,王稼祥成为唯一力挺毛主席者。

毛主席重情重义,王稼祥的举动深深触动了他。会后,他紧握王稼祥的手说:“你我虽属少数,但事实如此,我将赴后方,你就别再争执了。”

王稼祥在毛主席被撤销职务后,仍坚信其无误,并持续全力支持毛主席。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王稼祥深刻意识到临时中央的“左倾”错误,作为革命者,他毅然决定推动博古下台。

长征途中,王稼祥与毛主席深入交流,话题涵盖中央苏区初创至战斗成败原因。讨论间,张闻天加入讨论。

王稼祥明确对张闻天表示,毛泽东同志在打仗方面有办法且比我们更擅长,我们应让毛泽东同志出面应对。

张闻天赞同后,王稼祥分别征询周恩来、彭德怀、杨尚昆、林彪意见,他们均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力挺毛主席出山。

王稼祥积极推动下,遵义会议成功召开。会上,博古等归咎战败于敌力强,而周恩来则实事求是分析战败原因。

毛主席发言深刻剖析中国革命特点及“左倾”失败教训,指明红军发展方向。王稼祥带病仍坚持发言,直率批评博古、李德错误,明确支持毛主席领导。

王稼祥的全力支持促使会议后,中央红军新设“三人团”指挥军队,成员为毛主席、周恩来及王稼祥。

遵义会议是1921年建党后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会议,它挽救了红军、党和革命,因此被视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王稼祥在遵义会议前后均坚定站队正确一方,明确支持毛主席。历史铭记,他的名字必将闪耀于中国历史的丰碑之上。

毛主席深知王稼祥的历史贡献,公开表示:“王稼祥早期即支持我,遵义会议上他的关键一票至关重要。”

1964年,周恩来遵毛主席之命探望王稼祥,二人深入交谈。周恩来言:“你较他人更早支持毛主席。”

抗战期间,王稼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及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1943年,值党成立22周年之际,他受命撰写文章,并在一周内圆满完成了任务。

本文中,他首提“毛泽东思想”概念。王稼祥称,此思想为毛泽东指出的民族解放正确道路,体现于其著作与实践中,即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共产主义。

党内领导均赞同王稼祥的意见。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正式写入党章。然而,首次提出此概念的王稼祥,竟意外落选中央委员。

杨尚昆分析王稼祥落选原因:早年被视为“王明”一派,且鲜少参与基层工作,导致大家对其缺乏了解。

毛主席闻讯后心绪难平,遂亲自为王稼祥争取,使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第二。中共八大时,王稼祥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建国初期,王稼祥首任驻苏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及联络部部长。1960年后,因不理解中央政策,思想滞后,他逐渐失去了在党组织中继续工作的机会。

晚年,王稼祥曾短暂复出工作,但当时他已十分憔悴。1974年1月25日凌晨,王稼祥因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

王稼祥毕生致力于党的事业,秉持余生多为党和国家贡献的理念行事,期望离世时手握党和人民的认可。他的一生伟大光明,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值得后人永远尊敬。

0 阅读:22
青春不散宴

青春不散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