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食堂”开到家门口!陕西一地优待清单上新

青春不散宴 2025-04-14 17:50:02

拿着优待证就能享福利,吃饭三餐都打折,叫“崇军优惠”!退伍军人王大哥,在西安阎良区康桥村那个双拥社区的食堂买单时,满脸都是开心的笑。

3月份春天味道正足,西安市阎良区的第一个双拥社区食堂在关山街道的康桥村挂牌开张了。这家食堂有个温馨的名字——“家门口的拥军味道”,专门为军人、军属还有退役军人提供贴心服务,送上实实在在的温暖。

老军人亲自下厨做饭。

实惠送到家门口,真正做到触手可及

说到心底,咱得把每位退伍老兵都服务得妥妥当当!食堂的头儿说,这食堂是村里集体企业开的,里面干活的大多是退伍兵和现役军人的家属。康桥村挨着城里,周围军人家庭特别多,所以这食堂就搞了个“拥军特惠”,只要有退伍证,吃饭就能打折。第一天开张,中午那会儿,大厅里挤得满满当当,一碗碗热饭热菜,满满的都是对军人的尊重和关心。

实惠政策正式实施

将尊重融进日常生活点滴尊重,这个看似高大上的词汇,其实并不需要多么隆重的场合来体现。它完全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就拿最日常的“柴米油盐”来说吧。想想看,在厨房里忙碌时,对食材的精心挑选,对烹饪过程的专注认真,这不就是对食物的尊重吗?每一粒米、每一滴油、每一勺盐,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对待,因为它们最终都会化作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滋养着我们的生活。同样地,在与家人朋友相处时,多一份耐心倾听,少一些急躁抱怨,这也是对彼此情感的尊重。在餐桌上,大家围坐一起,分享美食,谈笑风生,这份温馨和谐的氛围,正是尊重带来的美好体验。所以,尊重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实践,就能让尊重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一天都充满温暖和美好。

真没想到,拥军活动都融进一日三餐里了,真是落到实处!退伍军人王先生端着饭盘,满心感慨。走进食堂,“军人及军属优先”的牌子特别显眼,菜单上还有价格实惠的“拥军餐”。一位现役军人的家属在舀汤时说道:“孩子在外当兵,我们在这儿吃饭也能体会到家人的温暖。”从买菜到定价,食堂一直把“惠及军人和士兵”放在首位,让尊重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模式上的新尝试在做事的方式上,我们总得想办法搞点新花样,这就是所谓的模式创新。说白了,就是不走寻常路,试着换个方法来达成目标。很多时候,老一套的做法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或者效果不那么理想。这时候,就得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整出个新招儿来。这个新招儿,就是模式创新。它可能意味着流程上的调整,也可能是策略上的转变,反正目的就是让事情进行得更顺畅,结果更满意。模式创新可不是瞎折腾,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得搞清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啥,然后针对性地想招儿。这样搞出来的创新模式,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当然了,模式创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可能得试好几次,才能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做法。但只要有耐心,肯下功夫,总能搞出点名堂来。毕竟,创新这事儿,就是得不断摸索,才能越搞越好。

双拥活动深入社区,打造坚实阵地双拥工作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正地走进了社区,与居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把双拥的阵地建设在社区,确保各项工作都能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在社区的每个角落,你都能看到双拥的身影。无论是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还是为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双拥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深受居民们的欢迎。这种深入社区的做法,不仅增强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凝聚力。双拥阵地“扎根社区”,意味着我们要把双拥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细致。我们要时刻群众的需求,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让双拥工作真正成为社区发展的有力支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动双拥工作向前发展,为社区的和谐稳定贡献更多的力量。

阎良区在拥军方面搞了个新尝试,那就是双拥社区食堂,它不光是“崇军联盟”的拓展,还变成了社区管理的一条“红色连接线”。阎良区管退役军人事务的领导说:“我们要好好利用资源,给军人带去更多好处!”往后,阎良区还打算在食堂里加些新服务,比如政策讲解、找工作咨询这些,弄成一个“全能型”的双拥小平台,让尊敬军人的氛围遍布更多地方。

一顿饭的暖意,一座城的情谊。阎良区拿“双拥社区食堂”当开头,靠美食传递对军人的敬重。从实惠饭菜到贴心照料,这儿不光能让人吃饱,还是军民心连心的纽带。往后啊,全省都要推广这种做法,让尊重军人的光芒遍地开花!

双拥社区食堂福利清单

阎良这块地方,说起来也挺有特色的。它不像其他区域那么喧嚣,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要是你想了解它,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阎良区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不少故事呢。

福利优惠明细表

0 阅读:25
青春不散宴

青春不散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