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一品”这个名字,想必大部分稍微了解过一点房地产的人都不会陌生:
作为富豪们最青睐的住宅区之一,汤臣一品以其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超前的定位,在上海的各类豪宅当中早早地脱颖而出,而时至如今,汤臣一品仍然以二三十万一平米的“天价”,让普通百姓对其“望尘莫及”。
而比起汤臣一品,汤臣集团目前参与“掌舵”的两位公子——哥哥汤子嘉和弟弟汤珈铖却显得格外低调。作为汤臣集团的“富二代”,这两位公子哥都有着不凡的出身:
父亲汤君年曾经是浦东的“第一地主”,而母亲徐枫则是传奇的“侠女”影后。在汤君年身故后,兄弟俩继承了父亲在全国各地购置的多处房产,其中汤珈铖更是得到了上海的133套房,21岁时便轻松达到了百亿身家!
“金汤匙”、“富二代”,在很多人的眼里,汤家兄弟一出生,就好像自然而然地站在了人生的“金字塔尖”之上。不过,把汤臣集团真正带到地产顶峰位置上的,还是当年那个独具慧眼、勇闯浦东的“窗帘商人”——汤君年。
一,汤臣集团当我们把日历往前拨,改变汤臣集团发展最大的契机,完全就是1990年时,汤君年前往上海的那一次观光之行。
鲜为人知的是,汤君年的祖籍正是上海浦东。早在那段动荡岁月当中,汤君年的祖父便是依靠上海街角一处不起眼的书店养活了一家人,而汤君年的父亲又在卖书的基础上发展了业务,在上海经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印刷纸售卖和印刷厂的工作,为汤家人积累了最初的一笔“小财”。
新中国成立前,汤父携家带口迁居香港,开始售卖印刷壁纸、装饰布等基础装潢材料;17岁时,汤君年开始接手父亲的生意,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23岁时,汤君年前往台湾,创立了“汤臣集团”,开始从事窗帘等装潢材料的买卖——谁也没想到的是,在台湾的汤君年除了收获了生意上的“第一桶金”,还收获了属于他的爱情。
如今,汤君年究竟是怎么和徐枫相识并结为好友,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在了许多人的记忆当中,不过,汤君年真正开始追求徐枫,却是出于朋友的“助攻”:
那是在一次闲谈当中,汤君年的某个朋友突然特地前来询问汤君年和徐枫“熟不熟”,可不可以帮他“追求她”。得知这件事后,汤君年罕见地失眠了,与此同时,这位在商场上睥睨纵横的商人,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心意,而属于他的情场之路,就此徐徐向他开启。
在后来对徐枫的一次专访当中,她曾经形容,汤君年当时追求的方式带着一股“很难形容的热情”:
“他是非常内向的性格,但是他居然会用很热情的方式来追求我。比如说那个时候,我在一个很远的片场拍戏,按照他的性格,平时是不会去拍戏的现场,可是他还是会送我去片场,然后再接我。反正他做了很多违反他个性的事情。”
1980年,两人在台湾喜结连理。结婚后,徐枫助力汤臣集团开拓了影视板块,而汤君年则第一次抓住了台湾和香港经济腾飞的“东风”,在1987年正式步入房地产行业:
他先是在台北市接连买下了两栋百货大楼,而这两栋楼也在这之后的很多年里,始终是汤臣集团在台北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此后,汤君年又在香港和“赌王”何鸿燊一起,在香港接连以配股集资的方式投资了两家大型公司——然而,他这一行为引起了香港政府的注意,1992年,香港政府开始着手调查汤臣和世贸两大集团,公司的收入也因此停滞不前。
那大概是汤君年和汤臣集团最为艰难的几年时光。不过,在香港“沉寂”的同时,汤君年也找到了汤臣集团的另一条“出口”,那就是上海。
1990年,汤君年以观光旅游客的身份前往上海,看到了荒芜的浦东;1992年,徐枫前往北京拍摄《霸王别姬》,汤君年在前往北京探班妻子以后,又来到了上海,而浦东破败依旧。
在徐枫的回忆当中,那个时候的浦东,“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当地人甚至有句俗语,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满地滩涂泥泞、杂草丛生的浦东,究竟是怎么得到汤君年的青睐的,至今仍然是个奇怪的“谜团”。
不可否认的是,汤君年的眼光确实独到。数年以后,高楼林立的浦东真的成为他当年口中的那个“世界金融经济舞台中心”,而“寸土寸金”也成为了浦东在千禧年以后的“新名片”;
与此同时,让汤臣集团在浦东乃至于全中国彻底打响名号的“汤臣一品”,也在汤君年的指挥下逐渐成型,最终坐落在了这片土地之上——
二,“炒股天才”汤珈铖1981年,哥哥汤子嘉出生;两年后,弟弟汤珈铖出生。
在汤子嘉的记忆里,年轻的父亲格外强势,也非常意气风发。在十来岁时,汤君年就带着汤子嘉来到了浦东,两个人站在几乎和小汤子嘉一样高的芦苇荡里,听汤君年有条不紊地给儿子讲解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惊世骇俗”的规划:
这里有一处高尔夫球场,那里要盖一栋五星级酒店和商务中心;别墅区临江而建,风景优美,空气舒适……
然而,汤臣集团在香港的挫折,给了汤家十分沉重的压力,也严重影响到了汤君年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在汤子嘉的回忆当中,因为父亲身体不好,他的大学只读了两年,就于1999年匆匆回国,开始尝试接手父亲肩膀上的担子。
实际上,对于那段艰难的时光,汤珈铖的印象和感受似乎更为深刻。那时,因为哥哥在美国读书,汤珈铖也同样跟着去了美国求学,可是,或许是因为年龄尚小,身边又没有多少亲人陪伴,在学校里,汤珈铖过得并不愉快,和国内体制不同的繁重学业,常常压得汤珈铖缓不过气,也让他变得越发沉闷。
不久后,汤子嘉回国接手生意,而汤珈铖也跟着哥哥一起回到了上海,准备继续完成学业。
谁也没想到的是,由于“汤臣集团二公子”的身份,汤珈铖无论走到哪里,都仍旧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这让原本就有些沉闷内向的汤珈铖更加难受;
天长日久,这位在外人看来“含着金汤匙”的富家公子,因为心里的情绪无从纾解,竟然患上了抑郁症,沮丧和沉默如同灰暗的影子,兜头罩住了他。
为了儿子的健康,徐枫帮汤珈铖办理了退学手续,并且陪着儿子一起旅游散心。两个人在跨越了大半个地球之后,汤珈铖的病况终于有所好转,而就在日复一日的陪伴当中,徐枫竟然发现了汤珈铖的“天才之处”:
原来,在退学以后,百无聊赖的汤珈铖在旅游之余,开始看起了电视里的金融频道。对于大部分十几岁的少年来说,那些复杂的股市数字和折线图堪比天书,可是汤珈铖竟然看得津津有味。
在连续看了几个月以后,某一天,汤珈铖突然告诉徐枫,哪支股票明天可能会跌、哪支股票过几天又可能看涨,恒生指数的预料又会是多少……起初,徐枫只以为儿子只是随口预测着玩的,可是过了几天,徐枫惊讶地发现,汤珈铖所说的和股市实际上的波动竟然相差无几!
在注意到儿子的天赋以后,徐枫决定给儿子一次机会。在汤珈铖的要求下,徐枫拿出了一百万,让儿子在股市里“试试水”——一个月后,汤珈铖除了收回了所有本金以外,还拿回了额外的四十多万元盈利,他的经商和炒股天赋就此崭露头角。
十几年后,谈起这段幼年时的往事,汤珈铖依旧表现得十分轻描淡写。在他看来,那段炒股其实并没有什么奇迹和“秘诀”,因为在每买入一支股票的同时,汤珈铖都会充分收集这家公司的年报和资金走向,只有在掌握了足够多的资料以后,他才会果断下手;
与此同时,汤珈铖也表示,自己并不贪心:“见好就收,赚的差不多就够了,不会想一次一定要赚多少。”
这样的心态,让他在股市和商道当中,都混得如鱼得水。18岁时,汤珈铖也和哥哥汤子嘉一样,成为了汤臣集团的副董事,汤臣集团的“新一代”,逐渐翻开了属于他们的篇章——
三,“第一高价楼盘”早在汤君年开发“汤臣一品”的时候,在他心里就曾经有过一条不成文的“铁则”,那就是“定价第一”。而这条规则在汤子嘉这里,体验得最为深刻:
在刚刚回到上海,进入汤臣集团的时候,汤子嘉被分配负责张江汤臣豪园项目。那是一套公寓房型,最主要的受众是在浦东张江一带工作的都市白领,汤子嘉接手后准备了很多工作,而楼盘开盘第一天,开放的第一批户型就全部售罄了。
这样好的销售成绩,让汤子嘉十分高兴,他“邀功”似的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父亲,没想到却得到了汤君年严厉的批评:“你知道吗,全部售罄,意味着你把价格定得太便宜了!”
年轻的汤子嘉一下子愣住了。直到多年以后,自己也经手了多次房地产买卖项目以后,汤子嘉才逐渐明白过来,当年的那一顿看起来有些奇怪、甚至带着点苛责的批评,其背后其实代表着父亲想要教给他的,汤臣集团内部独到的营销策略和定价奥秘。
2004年,汤君年因为心脏原因病逝,妻子徐枫接过了汤臣集团的董事职务。第二年,汤君年耗费了很多心血、主打“顶级豪宅”的汤臣一品在上海浦东横空出世。它践行了汤君年最初的“价格思路”,以“临江第一排”的噱头,在那个上海人均年收入才两万元的年代,喊出了均价11万一平米的天价,迅速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当时,为了营造一个豪宅的形象,汤臣一品的看房条件极为严苛,例如买主得是在上海有着一定人脉的人物,在看房前需要提供相应的资产证明……种种条件,将汤臣一品迅速捧上了“神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对于这套“豪宅”望而却步。
开盘后,汤臣一品很是“冷寂”了一段时间。2006年,汤臣一品曾经将B栋整栋委托戴德梁行做全球销售,并将定价定在了40亿元左右;
可是,招标足足进行了四个月,却只有一家基金愿意出价30亿元购买,而汤臣集团则坚决不肯降价销售,全球招标就此不了了之。
2008年,汤臣一品第一次调整了销售方针,将“售卖”改成了“租赁”,然而应者仍旧寥寥无几,一直到2009年,汤臣一品仅仅售出了四套,市场成绩格外惨淡。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上海也零星出现了几个单价超过十万的楼盘,汤臣一品不再是“一骑绝尘”的“顶级豪宅”,汤臣集团营销的种种“优势”,似乎正在逐渐褪色——
也正是在这一年里,汤家兄弟两人先后在汤臣集团当中担任副董事职务。在上任后,兄弟俩再度调整了汤臣一品的销售策略,废除了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看房条件,转而展露出务实的另一面:
例如对汤臣一品重新作出市场定位,摘掉“第一高价楼盘”的帽子,让汤臣一品不再被“妖魔化”;开放中介市场,并且设置了媒体接待日,还推出了价格相对较低的小户型豪宅,无需验资,预约即可参观房源,甚至和世界顶级时尚家居品牌范思哲签订了合作协议,跨界营销,打造品牌。
“放下身段”的效果显著。仅仅在调整后几个月内,汤臣一品就售出了5套房源;随后的一年里,汤臣一品卖出了60套左右的房源,并且对外出租了50余套,汤臣一品,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在汤子嘉和汤珈铖的计划之下,汤臣集团也将触角伸向了更远的地方。
2013年,汤臣集团位于天津的汤臣津湾一品上市,成为了京津两地富豪们争相追捧的豪宅之一。兄弟俩在商业上的布局能力,终于彻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四,一团空白的感情路如今,汤珈铖和汤子嘉仍旧担任着汤臣集团的副董事职务。而随着年龄渐长,弟弟汤珈铖的感情生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心,很多人都好奇,汤珈铖究竟会喜欢怎样的另一半?
而在面对杂志采访时,汤珈铖也曾经透露过自己的“喜好”:“我比较欣赏眼睛大,心地善良的女生,比如Amanda。”
有趣的是,这段采访刚刚放出去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汤珈铖喜欢的是明星Amanda S,直到后来,汤珈铖才辟谣称,此“Amanda”并非那位明星,而是香港九巴集团董事的女儿Amanda Liu,且对方早已经在2006年结婚,自己对于对方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希望网友不要因为采访而打扰她。
如今,汤珈铖已经四十有余,然而他的感情之路仍旧“一团空白”。而在面对记者时,汤珈铖十分坦诚地表示,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那么单身也并不是什么麻烦的事情,这么过完一生也“完全没有问题”:
“我足够享受自我,也足够享受孤独。”
实际上,比起哥哥汤子嘉,汤珈铖似乎在感情一事上更为执拗和挑剔,连交友都十分审慎,在对待朋友时,汤珈铖更是十分“严格”:“我朋友哪怕多买一个四千块的手机,都会被我骂一年,因为这个手机里百分之九十的功能他都不会用到。”
这样“严格”的眼光,让汤珈铖始终独自一人。有人戏称他是“钻石王老五”,也有人在汤珈铖的网络媒体下留言,做着“豪门太太”的美梦,梦想着有一天被这位富二代所眷顾。
尽管有不少女性在后面对他示好,也有不少人替他操心着婚姻问题,可是汤珈铖的全部注意力,仍旧被他放在了工作上。“不爱玩乐爱工作,不爱便服爱西服。”这句被香港媒体拿来调侃汤珈铖的话,被汤珈铖毫不犹豫地认了下来,而这位执掌汤臣集团的公子之一,在未来,还有很多想要完成的事情。
如今,汤臣集团正在着手开发上海金桥花园项目,这又是一套以独栋别墅和花园洋房为主的户型,未来是否会缔造第二个“汤臣一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期刊《台声》2005年01期
期刊《经济视角》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