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沙坦类降压药,厄贝沙坦和缬沙坦有何区别?

俊恩谈健康 2024-10-09 09:28:40

高血压,以其高发病率和并发症的高风险性,已然成为威胁我们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之一,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降压药物的众多选择中,沙坦类药物凭借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显著的降压效果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但众多患者在步入药店面对琳琅满目、名称相近的沙坦类药物时,往往会感到困惑不已,就比如厄贝沙坦和缬沙坦这两种药物,它们的名字中都带有“沙坦”,似乎有着相似的药理作用,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那么,在选择时我们又该如何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呢?

一、厄贝沙坦和缬沙坦的共通点→护心肾安全

高血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肾脏相关的调节系统出现了问题。肾脏一旦缺血,身体就会相应的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在这其中就会产生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Ⅱ的物质。

它主要是会让血管收缩,通过增加血管的阻力而让血管壁压力增高;同时它还会影响肾脏对盐分和水的吸收,这样的结果就是人体内的血容量增加,进一步的把血压推高。研究人员正是根据这一特性,研发出了“沙坦”类药物。

此类药物正是通过阻断前者与其在血管上的受体结合,阻止了血管的过分收缩,让其保持适当的放松状态,使血压能够平稳下降。

此类药物不单单有助于降低血压,还对人体的多个靶器官(如肾脏、心脏、脑等)具有保护作用,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

同时由于其具有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那些同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或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其中,厄贝沙坦和缬沙坦作为沙坦类降压药物的代表,它们的广泛应用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那它们又有哪些区别呢?

二、厄贝沙坦和缬沙坦的区别

虽然两者的作用机制一样,但它们在适应症和疗效上却各有千秋。

比如,前者作用特点是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还可治疗心力衰竭、改善左心室肥厚的情况,还能帮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减少脑卒中的发病机会。

所以该类药物不仅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对于那些有脑卒中风险或者合并高血压的Ⅱ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后者则适用于各类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耐受的患者来说是个很好的替代选择。

它在保护心脏方面表现的也相当出色,对于高血压导致的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房颤等情况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如果长期高血压并且左心室有点肥大,长期服用可以使病情得到逆转并改善心功能。

所以,从适应症上来看前者会稍微强于后者,后者则主要用于控制轻、中度高血压,对于比较难控制的病情,通常需要与其他类的同类药物联合应用。

这两种药物在稳定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前者在口服给药后,吸收情况相当好(生物利用度≈60%~80%),而且进食并不会对其生物利用度产生显著影响;且具有血浆达峰时间短(≈1h至1.5h)消除半衰期长(≈11h至15h)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它的药效相对更加持久,患者通常每天只需要吃一次的药就能维持稳定的降压效果。

相比之下,后者虽然也能有效降低血压且不影响心率,但其消除半衰期(≈9h)比前者短很多,其口服后吸收迅速但其吸收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平均生物利用度仅约20%左右。

不过其对于轻、中度的患者来说降压效果仍然显著,通常在服药后2h内就能产生降压效果,血浆达峰时间约为服药后的4h至-6h之间,药效能够维持24h以上。

在长期治疗期间其也能保持稳定的降压疗效,但与前者相比后者需要更频繁地给药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和降压效果,所以从药物稳定性方面来看,前者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从代谢途径来看,二者依然存在明显的不同。

比如,前者需要经过肝脏中酶的分解来进行代谢,这样对于肾功能的影响就相对较为温和,那对于存在肾功能不同程度损伤的患者,特别是伴随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来说,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在服用期间还要特别留意同代谢途径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华法林、尼非地平等,以免造成肝脏损伤。

相比之下,后者一半以上的成分通过胆道排出体外,而剩余的部分则通过肾脏进行代谢,并不高度依赖肝脏功能这样也就减轻了肝脏的负担,那对于存在不同程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来说就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由于它不经过肝脏药酶代谢,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很少,对于多种疾病于一身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来说,药物安全性要优于前者。

再有就是在药物的用法用量上,两者也是不同的。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服用前者的时候推荐的刚开始剂量和维持剂量都是150mg/天,食物对它的药效基本没有影响,饭前吃或饭后吃都可以。

如果吃了一段时间病情控制的还不是很理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大剂量到300mg/天,或者是通过联合用药(如+利尿剂等)来增加药物疗效;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血液透析患者,年龄≥75岁等)初始剂量建议为75mg/天。

如果是治疗合并高血压的Ⅱ型糖尿病肾病,初始剂量不变,维持剂量通常会增加为300mg/天,对于轻中度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一般不用调整剂量,但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还是要从低剂量开始吃。

相比之下,后者的推荐剂量较为统一,无论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还是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等,其推荐剂量均为每天80mg/天,可以在进餐时或空腹时服用,但最好每天在同一时间用药,虽然有研究显示餐后服药会降低其吸收速度,但并不会影响药效。

在服药一个月后若病情控制的不够理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加大剂量到160mg/天,对于增加药物剂量(最高临床剂量为320mg/天)依然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可以选择联合用药或是换药。

所以从药物剂量来看,当患者病情较轻,仅需要少量药物就可以控制住病情时,就可以选择服用后者;当病情较重,需要服用大量药物才能控制,就可以选择前者。

而在药物的不良反应方面两者的差异并不是很大。

它们都可能引起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在内的相关不良反应,如偶尔出现的轻度头痛、头晕、疲劳,直立性低血压、关节痛、恶心、腹泻,高钾血症、肌酐升高等,对于重度的肾功能不全和双肾动脉都狭窄的患者来说,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特别小心。

还有一些少见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如心血管系统的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

所以在用药安全性上还是需要特别注意,虽然两者都是目前一线降压药,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在服药过程还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从最小的剂量开始服用,并根据个人的病情变化情况逐步调整用药量,切勿陷入用药误区,药虽然吃了病情却得不到缓解,反而还有可能变的更加严重。

生活中,其实很多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存在误解,认为“只有出现了高血压症状(如头晕、目眩、心率加快等)的时候才应该立刻吃降压药,平时无症状时不需要吃药”的不在少数。

其实这个病按目前医疗手段来看,它仍属于一类不容易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它的病情本身就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就比如季节性的时而平稳时而波动等,多数患者都是需要定时定量终身服药的,即便是病情控制稳定的时候也需要按时吃药。

如果不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服用药物,比如自己随便增减剂量,或者吃吃停停,甚至直接停药,都有可能造成血压不受控制的恶性反弹,这种情况比单纯的高血压还要严重。

频繁不正常的波动或急剧上升会持续性的对靶器官(如肾脏、脑、心脏、眼底等)造成损害。如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血肌酐升高、肾小球缺血,呕吐、意识模糊,甚至急性肾衰竭、出血性脑卒中等症状。

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患者,他们可能已经和高血压相伴多年了,吃药就变得不那么规律。有些人觉得自己控制得还不错,或者认为“是药三分毒”就直接停药了。但老年人的血管本身就比较脆弱更承受不了血压的异常波动,出现心脑血管破裂、急性脑卒中或心猝死的风险就更高了。

其实现在的药物安全性都是经过多方面评估的,不用太担心长期服药的副作用。

就比如在一项关于前者过量给药的研究中提到,连续56天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每天900毫克的给药,并未发现药毒性。

所以,其实错误的用药方式对身体带来的危害,要远高于长期服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风险。

总而言之,厄贝沙坦和缬沙坦都属于“沙坦”类药物,其作用机制、副作用虽然相似,但药效、适应症、稳定性及服药剂量等都存在些微差异,例如,对于存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来说那前者更优秀,而对于病情较轻患者则后者更优秀。

日常生活中选择服用哪种药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切勿私自“对症下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海明,王连富.厄贝沙坦与缬沙坦对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探讨[J].安徽医学, 2016(3):3.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6.03.024.

[2]杨旭.缬沙坦与厄贝沙坦在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效果比较[J].临床研究, 2021, 29(9):2.

[3]柴艳芬.服用沙坦类降压药有哪些注意事项[J].人人健康, 2020.

[4]王钢,朱俊.降压药缬沙坦,厄贝莎坦的功效有何不同[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3(4):61-61.

0 阅读:18

俊恩谈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