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银青庙,入桂潘姓始祖在此落业已有450年历史

巧云聊旅游 2025-01-16 19:14:44

参观完青山千年古寨后顺着公路往英圩赶,途中看到一座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大庙,对着大庙的好奇走进去参观一下。大庙的顶层的门檐上写有银青庙三个字,银青庙感觉不是庙,因为里面供奉的不是各路神仙而是潘姓迁英江始祖潘忍,想来应该是潘氏祠堂这样描述更加准确。祠堂里供奉的不是英江落业始祖潘忍,而是北宋开朝元勋潘美。

潘美,追随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南征北战,为北宋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是北宋初期难得的功臣。看到潘美这两个字想来看过杨家将小说,还有杨家将的戏份则闪现出另一个人物潘仁美。小说里的潘仁美是个奸臣,不仅残害杨家将,而且还是个十足的投降派,大家对潘仁美的就是个反面人物,对潘仁美非常的痛恨。

潘仁美只是故事情节里虚幻人物,并不是潘美的原型,不过潘美确实跟杨家将始祖杨业有点过节,战场上的小失误断送杨业的命。968年,宋太祖赵光义命曹彬、潘美各带领军队北伐,初期进展顺利,潘美更是攻下寰、云、朔、应四州,曹彬在歧沟关之战打败仗被迫撤退,潘美变成为孤军深入不得不撤退。

依照朝廷的军令,寰、云、应、朔四州百姓转移到关内,潘美命手下杨业保护百姓入关。北宋军队撤退固然引来辽军的追击,监军王侁命杨业出击辽军,杨业认为首要任务保护百姓进入关内,不适合出击。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杨业只能硬着头皮出击,杨业知道出击是九死一生,并恳求王侁、潘美在陈家谷口派一支援军,王侁、潘美答应在陈家谷口接应。

战斗非常的激烈,杨业将辽军打得直败退,王侁认为杨业已经打胜仗,便离开陈家谷口早回抢攻。殊不知辽军人数众多,杨业一波攻击后就被辽军打败,由于王侁率先离开,潘美爱莫能助也只能仓皇撤退。杨业退至陈家谷口没看到援军,死战被俘后绝食而亡,陈家谷口战死的则有杨业的次子杨廷玉。潘美虽然不是直接害死杨业,但作为军事主官没能施救杨业,让杨业战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潘美没能施救杨业深感自责,回朝后官阶降三级,可能是潘美与杨业有这段渊源,使得一生有点不完美。

人无完人,尽管潘美毕生有不大光彩的一面,但在潘姓家族绝对是名声最响亮的一个,毕竟是北宋的开朝元勋、朝中重臣,授封代国公、韩国公、死后还追封郑王,这么显赫的地位足够潘姓家族吹的。正是潘美的显赫身份,英江的迁居始祖潘忍才将潘美为银青庙供奉鼻祖,可能潘忍有点谦虚不争功,以其迁居始祖的身份,银青庙供奉潘忍都不为过。

其实潘忍的父亲潘恩也不弱,明朝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每一个授封都足以吹得上一辈子,银青庙里供奉潘恩都不为过,不知为何潘忍是明朝末期人,供奉的则是北宋的潘姓先祖。银青庙里的墙报上对潘忍的描述,祖籍上海县旧城相安仁里,1533年生于桂林,1570年迁居南宁府武缘县英江村。

潘忍生于桂林,想来应该是潘恩在桂林任职期间出生,潘恩任职期满后返回原籍,潘忍则留在广西,迁居来英江,可能是不喜欢在广西皇权中心的桂林混。明朝时期的地方藩王府在桂林,潘忍深知伴君如伴虎而被迫离开,也可能是潘忍无官职,无奈离开桂林,不管潘忍是因何原因离开桂林都不能抹掉其是迁居始祖的地位。

潘忍生有10个儿子1个女儿,当时能够养活这么多子女,想来潘忍的财富应该非常的充足,同时阳刚之气旺盛。潘忍起至今有400多年,其后代散播在英江村周边,功德碑上密密麻麻的的人名来看,其后代得用万来算。前段时间在隆安县原敏阳乡的良一村碰到姓潘的,不知这边的潘姓跟潘忍有何关系。

银青庙说起来也挺悲惨的,起初在英圩街的东北角,正是因为银青庙的存在才形成英圩。起初的银青庙规模非常的庞大,总面积达20多亩,前后两栋砖瓦结构楼房,左右两排厢房,左厢房还挂大钟,潘美木雕像正中,左右有护身。民国23年(1934)国民党政府派人打砸银青庙,强行把银青庙作为英利乡的办公场所,解放后则成为英圩小学。民国35年(1946)村民集资在英圩西南角重建银青庙,解放后新建的银青庙收归国有安置旧职人员,60年代改做粮库。1984年村民集资在渌民简单的重建银青庙,1994年在坡留重建银青庙,2014年扩建成现在气势磅礴的大庙,修建这么好的大庙,再来一次天乱而被充公岂不是白建,当然只是玩笑话。本文纯属茶后文,看过就好,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2
巧云聊旅游

巧云聊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