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右江边废弃的码头,古代曾有位武将军冤死在江边

巧云聊旅游 2025-01-28 19:18:34

前段时间去上邓村参观神仙桥,听老人说上游有个码头,上世纪90年代之前来往的商客非常多,现在已经废弃。听到上邓村还有个废弃的码头非常感兴趣,感兴趣的不是码头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按着老人的指路来到上邓村这座废弃的码头,看到青石板阶梯后感到惊讶,码头废弃只不过是没人走,码头的很多基础设施还保留非常的完整。

码头地址在上邓村龙床屯,听到龙床屯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龙床屯明明是乔建镇博浪村的龙床屯,为何那桐镇上邓村也有个龙床屯。经打听才得知,博浪村的龙床屯是新屯,上邓村的龙床屯则是老屯。龙床屯位于罗兴河与右江的交汇处,罗兴河蜿蜒曲折的汇入右江就像一条龙躺在床上一样,人们将此地叫做龙床。

罗兴河两岸都叫龙床,而行政区域上北岸是乔建镇博浪村的,南岸则是那桐镇上邓村的,因此就有各属博浪和上邓两个村的龙床屯。上学的时候在隆安,乘坐公交车时报的是龙床站,龙床属博浪村,所以对上邓村也有龙床屯感到奇怪。很多人都知道博浪村的龙床,殊不知上邓村的龙床才是龙床的根基。

博浪村右江边的龙床为何搬迁到二级公路边,原因就是上图的那座桥。桥是铁路桥,铁路不同公路,修铁路时把博浪村的龙床屯给隔开,对于博浪村龙床屯的村民外出极为不便,博浪村村民不得不搬迁到二级公路边,上邓村的龙床屯未受到铁路的影响而原封不动。博浪村的龙床靠近公路边,名声大于上邓村的龙床屯,上邓村的龙床屯不被人所知那就正常不过了。

龙床这个名字被博浪村抢占风头,上邓村的龙床屯也不吃亏,起码有个龙床码头。上世纪60年代之前陆路通不够完善,走水路的人相对较多,上邓村的龙床码头非常的繁荣。上邓村的龙床码头虽说不像某个大码头一样最后形成街圩,但龙床码头的存在,起名能够养得起上邓村龙床屯的两三家商店,还有掌舵渡船的船夫。

右江对岸是原小林乡,上邓这边还有57中学,上邓包括博浪还有乔建镇的村民去小林赶集,或者生意人跑买卖,还有小林乡来57中学上学的学生都要借助龙床码头。陆路交通网不完善亦给水路带来繁荣,上游的百色、田东、平果还有隆安的客船走南宁都要经过龙床码头,因此跑南宁的村民都来龙床码头登船。

听老人讲古代曾有位武将军骑着军马腰挎大刀来到码头,本想登船去小林。走下阶梯时小路边的聚果榕树枝挂住将军的脸,将军感到非常的愤怒,举起大刀使劲坎树枝,没想到树枝借力反弹正好压在大刀上,大刀也跟着反作用弹到将军的身上,将军毫无征兆的倒在地上。村民看到将军倒地就围过来看,将军已经断气,地上留有一滩血,原来将军的喉咙有深深的刀口。

话说将军也真够倒霉的,反弹回来的刀口打在哪里不好非要打在喉咙上,偏偏是个武将,大刀都保持锋利,如果大刀生锈或者没那么锋利,想来将军就不会冤死。战马倒是对将军有感情,看到将军断气后战马跳河自杀。此故事真实,将军的大刀就放在县文物馆,可能将军的事发地点不明确,有些说是大林村路边的大树,有些说在那律,有些说龙床码头。事发时间太久,老人们也不知道事发生在哪里,不过将军倒霉死那是真的。

2005年小林乡撤销,小林圩不再赶集,加上57中学停办,两岸来往的人减少,龙床码头逐步变得荒凉。龙床码头变得荒凉,上邓村的龙床屯逐步被人们遗忘,原来依靠码头而生意红火的商店也关闭,不要说商店,连生活在码头边的两户人家现在都搬走。兴旺几百年的龙床码头就此彻底被人们所抛弃,加上下游修水电站,现在的码头已经面目全非。

青石板阶梯是龙床码头走完兴衰的见证者,码头集体还在但已不如当年。说龙床码头彻底废弃也不完全正确,倒是经常有人来此地光顾。龙床码头地处罗兴河与右江的交汇处,江里面的鱼来此地游弋,倒是给钓鱼爱好者前来聚集,很多渔船停靠在码头边,或许这就是龙床码头保留人气最大的底气,龙床码头是不是彻底废弃,想来应该是看钓鱼爱好者的心情了。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3 阅读:426
巧云聊旅游

巧云聊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