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苏振华被迫离婚,独自带6个孩子,毛泽东:天涯何处无芳草

静心的历史 2022-03-14 12:37:57
前言

1959年10月1日晚上,苏振华带着家里的孩子们去天安门城楼上观看焰火晚会。

正在他手忙脚乱带孩子的时候,刘少奇和王光美迎面走了过来。王光美赶紧快走几步,接过他怀里抱着的小男孩,“老苏啊,你离了婚以后,又当爹又当妈,太难了,这可不是个办法啊。”

苏振华苦笑,“没办法啊,家里缺个人,只能一肩挑两担。”

后来,毛泽东听说了这件事,他专门找到苏振华对他说,

“老苏,捆绑成不了夫妻,既然离婚了,那就再找个合适的吧,天涯何处无芳草嘛。”

图丨苏振华

第一次婚姻

说起苏振华的婚姻,其实并不是很顺。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在1930年,妥妥的媒妁之言。

没有任何彩礼、没有置办喜酒,放了一挂鞭炮,新郎新娘一同拜了天地,亲戚朋友吃个便饭,闹闹洞房,这婚就算结完了。

第二天清晨,还叫“苏七生”的苏振华就去到红军队伍报到了,新娘子哭得停不下来,送了他一程又一程。

到了红军军部,彭德怀打量着眼前这个充满朝气的新兵,“你叫什么名字?”

苏振华站直了身子,“我叫苏七生,两年前,你说我还小,不让我参加红军,现在我是个汉子了。”

“当红军要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你能行吗?”彭德怀继续问他。

“我才不怕呢!打土豪,斗劣绅,我背着一支猎枪,次次走在前头,他们见到我都发抖呢。”

图丨彭德怀

他的话把平时不苟言笑的彭德怀都逗笑了,“行,小鬼,你已经是红军了,这个名字不好,改个威风点的,叫苏振华吧,你看好不?”

“好!”苏振华高兴地接受了,从此,“苏七生”变成了苏振华,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不过,苏振华为什么要急不可待地在新婚第二天就去参军呢?

1926年,共产党领导的平江工农运动开展后,苏振华参加了少年队,还当上了队长,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要为了穷人参加革命。

1928年平江武装起义胜利后,苏振华就找到了彭德怀,要求参加红军,那时候,彭德怀只是笑着摸摸他的头,“小鬼,你还没枪杆子高呢,过两年再来吧。”

没办法,苏振华只能在家乡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秘密游击队,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却表现得英勇无畏,192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这一次,他再去报名参加红军的时候,获得了批准,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地跟着彭德怀,踏上革命路。

图丨苏振华

离开家后不久,苏振华就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后来又在反“围剿”的硝烟中拼杀。

那时候,战争频发,苏振华跟着队伍,三天两头的换地方,再加上国民党的封锁,他便跟家人失去了联系。

而他的妻子余娇凤,则留在了家里,同婆婆相依为命,苏振华走后第二年,她生下个儿子。

余娇凤经常向人打听苏振华的消息,可是问来问去也没个准信,有人说他已经死在瑞金了,也有人说他转移到贵州了。

同时,她们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很难保证,国民党反动派不停搜捕苏振华的家人,她带着婆婆整天东躲西藏,提心吊胆。

后来,余娇凤思夫心切,开始精神恍惚,到了晚上,她会整夜整夜地做噩梦,常常以泪洗面。

最后,余娇凤身心交瘁,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

图丨抗日军政大学

第二段婚姻

1938年的延安,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纷纷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因为延安的校舍不够安排,第四期第一大队的学员,便决定迁至瓦窑堡,单独组织教学。

第一大队的大队长便是苏振华,临出发前,他还和担任政委的胡耀邦说,“我们去瓦窑堡扎根,开辟新的军政课堂,肩上的胆子可不轻。”

去到瓦窑堡后,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苏振华和胡耀邦操心。一天,苏振华组织学员们去山上背碳,准备冬天的时候,用来做饭取暖。

当苏振华背着一筐走到山下的时候,正好看到了队里的一名女学员,她单瘦的身子背着一筐,气喘吁吁却脚步不停。

苏振华快走几步赶了上去,“孟玮同志,不要着急,放下休息一会嘛。”

孟玮回头,看见是大队长,嫣然一笑,放下碳和苏振华一起坐了一会儿。

图丨孟玮

苏振华问了问她最近的生活,还鼓励了她,动身前,苏振华坚持要把孟玮筐里的碳倒给自己一半,孟玮轻声细语地感谢了他。

苏振华只觉得心砰砰跳,他爱上了孟玮。

这是余娇凤去世后,苏振华第一次对一个女孩动心,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苏振华就印象深刻,可爱清秀的脸庞、苗条玲珑的身段,只要有机会,苏振华就会对孟玮表示关心。

久而久之,孟玮对苏振华也产生了好感,顺理成章,两个人在一起了。

没过多久,抗大教育长罗瑞卿知道了苏振华和孟玮谈恋爱的事,主动出面给他俩牵红线,组织批准后,苏振华和孟玮喜结连理。

婚后不久,他们就跟着第五纵队进入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燎原的烽火中出生入死。

解放后,苏振华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政委,与司令员杨勇一起,率部在邯郸战役、鲁西南战役、淮海战役、横渡长江及解放大西南等诸多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图丨孟玮和6个孩子

解放后,苏振华出任贵州省军区政委和中共贵州省委书记,两个人的生活环境总算安定了下来。

这么多年,两个人如胶似漆,他们共养育了7个儿女(夭折1个),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幸福美满的一家。

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白头偕老的时候,苏振华和孟玮的感情却出现了问题。

1954年4月,苏振华调离贵州,出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新中国的海军建设中。

一天晚上,苏振华好不容易忙完了一个调查研究后回到家,孟玮却为了一件生活小事跟苏振华吵了起来。

图丨苏振华(右)

本来,苏振华觉得夫妻吵架无可厚非,没想到的是,孟玮向他提出了离婚,更让苏振华觉得离谱的是孟玮要求离婚的理由。

她说她从河南家乡去延安的途中,认识了一个男青年,他们建立了感情,而且这个男青年现在还在等她,她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男青年,所以决定离婚。

苏振华一听,心里当时凉了一半,他没有发怒,强忍着自己的情绪说,“我们都已经有6个孩子了,为了这些孩子,也不该离婚啊。”

孟玮没有回答,但她之后的表现告诉了苏振华她有多么坚持,1957年秋天,孟玮不辞而别,单独搬进机关宿舍居住。

苏振华多次要求妻子回家,不料孟玮去意已决,不愿回头,后来,有些老同志知道此事后,先后做过孟玮的工作,都没起到任何作用。

孩子们甚至哭着跪在孟玮面前,求妈妈不要走,不要离婚,孟玮却依旧坚持,还写下了自己的离婚报告。

图丨苏振华

苏振华不舍两人已经20年的感情,迟迟没有在离婚报告上签字,直到1959年,苏振华访苏回国后,听说家里孩子生病,孟玮都没有回来看过一眼,他才彻底心寒,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孟玮离开后,苏振华就独自带着6个孩子生活,又当爹又当妈。下班回到家已经不早了,可苏振华还要挨个给孩子们做饭、洗澡,孩子们睡下后,他才能收拾收拾睡觉。

1959年国庆节的晚上,苏振华带着6个孩子去天安门城楼上看焰火,他左边跟着一个,右边跟着一个,怀里抱着一个,手里牵着一个,还有两个拉着他的衣角,寸步不离。

刘少奇和王光美看到了苏振华拖家带口的样子,叹息着说“这样不是办法”,苏振华只能无奈的笑。

后来,毛泽东听说了这件事,他专门找来苏振华,劝他再找个合适的。

图丨毛泽东

携手余生的人

可能是缘分真的到了吧,就在毛泽东劝完没多久,海政文工团去到海军部队演出,舞台上一个翩翩起舞的女演员引起了苏振华的注意。

这个女孩名叫陆迪伦,曾出演过电影《红珊瑚》中的角色,50年代,她曾去过中南海伴舞,后来,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成立了,陆迪伦就成为了第一批舞蹈演员。

和苏振华坐在一起观看演出的肖劲光,很快就发现了他的不对劲,只见苏振华眼睛都不眨地跟着陆迪伦的身影转,心里当即明白了七八分。

演出结束后,肖劲光找到陆迪伦,向她介绍了苏振华的个人情况。陆迪伦也在海军工作,对苏振华有一定了解,虽然苏振华年纪比她大不少,但她确实对苏振华的为人处世、能力作风蛮有好感。

图丨陆迪伦

没想到的是,问题竟然出在苏振华这边,他确实很喜欢陆迪伦,这姑娘不仅长得漂亮,人也热情善良。

可是他比陆迪伦大24岁,还带着6个孩子,而且他还没从上一段婚姻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最关键的是,周围有很多人不看好他们,甚至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其中也包括苏振华的孩子们。

1960年,苏振华和陆迪伦反复挣扎后,还是决定结婚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的过程中,贺龙为他们主持了一个简单又特别的婚礼。

随后,苏振华带着陆迪伦回到家中,迎接二人的不是欢声笑语的祝福,而是子女们冷漠忧伤的眼神。

秘书把装着喜糖的盒子递给大女儿,她生气地把盒子往地上一摔,“我不吃你们的臭糖!”

图丨陆迪伦和苏振华

还有几个孩子,恶作剧的在家里挂上了一副俄罗斯名画《不相称的婚姻》,画上是一个年老的俄罗斯伯爵和一个年轻姑娘的婚礼,小女儿还故意让苏振华发表一下感想。

工作人员气得把小女儿拉到一边,“你们这是干什么,你们不准再伤害你爸爸,你妈妈离开,责任不在他!”

面对最亲最爱的人的伤害,苏振华和陆迪伦什么都没说,他们只是默默忍受,尤其是陆迪伦,她一次都没向人抱怨过这几个孩子。

苏振华工作忙,很多时候,都是她独自面对的,不过,在陆迪伦心中,她喜欢的正是工作重于一切,严谨又认真的苏振华,所以她心甘情愿。

有一回,儿子苏大建来看望苏振华,可是,已经安排好的下部队视察不能改变,于是,苏振华毅然决然地说,“我先去看看我的战士,再来看看我的儿子。”

只和儿子打了个照面,苏振华就马不停蹄地赶去码头了,陆迪伦有些心疼孩子,她知道这个孩子虽然有些内向,但却是敏感柔软的,后来,苏大建还给姐姐写信,让姐姐试探一下爸爸,看看爸爸是不是不喜欢自己。

图丨苏振华、陆迪伦和部分子女

在陆迪伦眼中,孩子们是真心喜欢他们的爸爸,也是万分想念的,小女儿苏燕燕常常模仿着苏振华的平江口音,自己和自己对话。

“爸爸!”

“呃!”

“你干什么去?”

“开会”

.........

1960年前后,国家经济不好,家里每月会配两斤大米给工作繁忙的苏振华吃,陆迪伦和孩子们吃的都是地瓜面和菜叶,每次吃饭的时候,苏振华都会把小小的一碗米饭,喂给最小的孩子吃。

陆迪伦需要省吃俭用,做好一家的开销,但是孩子们的需求,她总是尽力满足。

图丨苏振华、陆迪伦和家人合影

那时候,大女儿苏承业喜欢拉手风琴,苏振华和陆迪伦商量后,给她买了琴,陆迪伦还为她请了文工团拉手风琴的叔叔做老师。

时间长了,孩子们接纳了陆迪伦,1961年后,陆迪伦先后生下儿子——陆一和陆二,孩子们不仅没有生气,反倒特别喜欢这俩小弟弟。

小女儿苏燕燕是最喜欢的,成天陪着两个小弟弟玩,小弟弟们也“二姐二姐”地叫着,在任何人看来,这就是其乐融融的亲姐弟。

1963年8月,大女儿苏承业考上了解放军外语学院,出发当天,陆一吵着要跟姐姐走,苏承业假意说,“你赶快收拾东西,我带你走。”

陆一竟真的翻出一个小箱子,准备跟着走,打开箱子一看,里面全是小帽子,一家人笑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最后,全家人拍了一张合照,陆迪伦将它挂在客厅里面。

图丨陆迪伦陪伴苏振华

1979年2月,苏振华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医生检查后说,苏振华左心室前壁破裂1.7厘米,完全是操劳过度所致。

这时候,陆迪伦只有43岁,几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也才刚刚稳定。

很多人都在看着,看苏振华家中这个年轻的妻子,以及9个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一切,苏振华早就想过,生前,他就隐隐担心,他去世后,这个特殊的“合作社”是不是还能办得下去。

陆迪伦用行动告诉所有想要看热闹的人,可以。她最常跟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咱家这个‘合作社’一定要办下去!”

孩子们也纷纷表态,“父亲不在了,您就是我们这个‘合作社’的‘社长’,我们会支持您的!”

苏振华的遗产由陆迪伦公平公开的分给了所有孩子,而她自己,只留下苏振华火化时留下的一个子弹头和几件旧衣服。

0 阅读:7

静心的历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静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