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句千古绝唱:一句成为酒鬼的口头禅,一句成为青年的座右铭

施俊灵犀说事阿 2025-02-20 13:42:31

曹操乃是我国历史长河中极为有名的一位人物,他在政治领域以及军事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呢。不过呢,对于曹操这个人,人们给出的评价那可真是各种各样,差别大得很,有的人对他是大力夸赞,觉得他功绩卓著,能力非凡;可也有的人对他是颇多贬损,看法完全不一样呢,真可谓是褒贬不一,而且这两种评价之间的差距简直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啦。

在历史的评价中,对于曹操有着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觉得曹操就是个窃国奸贼,他们认为曹操在那样的乱世之中,通过一些手段掌握了较大的权势,其行为似乎有篡夺汉室江山之嫌,所以给他贴上了窃国奸贼这样不太好的标签。然而呢,还有另外一部分人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觉得曹操应当算是真正的英雄呢。在他们看来,曹操身处乱世,却有着非凡的政治才能、军事谋略,能够在诸多势力的纷争中脱颖而出,建立起自己的一番功业,其能力和作为是相当了不起的,完全配得上英雄的称号。

那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呢,哦。那曹操都留下了哪些被大家广为传颂、十分脍炙人口的诗句?而且这些诗句又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呢?

喝酒也能办大事

早在夏商周时期,酒就已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啦。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喝到酒的哦。不过呢,从众多遗迹当中出土的大量酒器,就足以有力地证明,酒在夏商周那个时候就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了。

关于酒到底是由谁发明的这件事,如今已经没办法去确切考证清楚啦。但是呢,在当下,大家普遍都持有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认为是杜康率先发现了酒哦。

那杜康究竟是何人?他可是夏朝的君王呢,是大禹的后裔哦。身为一国之君,杜康肩负着诸多职责,其中就包括对百姓们所种粮食进行储存这项事务啦。

有这么一位君主名叫杜康,他可是一位贤明的君王呢。在他治理国家期间,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安稳和乐,大家都能各安其业,生活得很是舒心。而且,仿佛上天都特别垂怜眷顾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每年田地里的庄稼收成都特别好,粮食产量极为可观。如此一来,收获的粮食除了满足百姓日常所需之外,还有不少剩余的,没办法,就只能把这些多出来的粮食好好储存起来啦。

在那个时候,压根就没有粮仓这种东西哦。而且呢,人们也完全不晓得要怎样才能合理地把粮食给保存好。面对这样的情况,杜康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大家把粮食都放到山洞里面去储藏起来呢。

山洞里面的环境十分阴暗潮湿,这样的条件下,粮食存放于此,没过多久就会坏掉。鉴于这种情况,杜康没办法继续把粮食放在山洞里了,只能去另外寻觅合适的地方来存放粮食。

话说在这一天,杜康带着众人一同出门去打猎呢。就在这途中,十分凑巧地遇到了一些大树,这些大树看上去可粗壮啦,不过呢,它们都已经枯死了好长一段时间喽。

杜康在一番查看后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那些大树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居然呈现出一种特别的状态,它们的内部是中空的,并且十分干燥。看到这样的情形,杜康不禁心里琢磨起来,他暗自思忖着:这可不就是用来储藏粮食再好不过的地方嘛。

接下来,杜康就安排人手把所有的粮食都运到了指定的这个地方。之后过了一阵子,杜康又一次来到了此处,可这一回,他竟然发现了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瞧,就在那几棵树干已经中空的大树周边,满满当当的全是些动物呢,说是“尸体”吧,其实又不准确,因为它们分明还都有着呼吸呢。可奇怪的是,这些动物,都在呼呼大睡,睡得那叫一个沉,哪怕是已经有人来到跟前了,它们居然都毫无察觉,依旧沉浸在沉沉的睡梦中呢。

在这里的空气当中,居然还弥漫着一股特别的异香呢。杜康呢,就开始四处寻找这股异香的来源。经过一番找寻之后,终于在“粮仓”的根部有了发现,那里出现了一些样子很奇特的“水”。再仔细一看周围那些倒下的动物,想来应该都是喝了这些奇特的“水”,所以才会倒下的。

据说啊,以前杜康在酿酒的时候,有些剩余的“水”留了下来。出于好奇,他就尝了尝这些留下来的“水”呢。您猜怎么着?他可没像之前的人那样晕倒,反而是嘴里感觉到有一股清香在弥漫开来。就这么着,经过这么个偶然的情况,酒就被人们给发现啦。

话说后来,杜康经过不断探索,居然发现了人工制作酒的办法呢。就因为这个重大发现,人们都把杜康看作是“酒圣”啦,意思就是认定他是发明酒的人哦。有意思的是,杜康的儿子也很厉害,他发明了用酒糟来酿醋的工艺,在酿酒相关领域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呢。

大家知道吗?杜康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那就是发明了人工酿酒。就因为他这了不起的贡献,后来人们渐渐就把杜康直接当成酒的代名词啦。你看,在一些不太适合直接把“酒”这个字说出来的场合呢,老百姓们就会很巧妙地用“杜康”来指代酒哦。

大家都知道,曹操曾在诗里这样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你看啊,这么一表达,就显得特别文雅呢。要是换成直白地说“何以解忧,唯有喝酒”,那感觉可就完全不一样啦,明显还是曹操诗里的那种表述更好听。

当然啦,曹操写下这句诗可不是单纯为了劝别人喝酒哦,实际上,他是借着喝酒这件事儿在说别的方面的事儿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话是出自曹操所写的《短歌行·其一》。要知道,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前呢。在那个时候,曹操已经取得了不少的功绩啦,他成功地击破了乌桓,还把辽东给平定了下来,并且连西凉也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了哦。

在正常情况下,曹操所率领的那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凭借其强大的兵力、精良的装备以及出色的将领指挥等诸多优势,是完全具备足够的实力去将敌军彻底击败的,甚至能够凭借这样的优势一路高歌猛进,最终达成统一中原的宏大目标。

然而,上天似乎并不打算让曹操顺顺利利地成就那一番大业。就在曹操征讨乌桓归来之际,一个沉重的打击降临了,他最为钟爱的谋士郭嘉竟然与世长辞了。要知道,郭嘉对于曹操而言,那重要性可非同一般呐,就如同曹操的一条臂膀一样,如今郭嘉这一离世,就仿佛是曹操生生断了一条手臂,这对曹操的事业无疑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在当时那个时候,曹操心里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了人才对于自己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呢。恰好就借着这么一个契机,他便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短歌行·其一》啦。

这首诗里可是多处引用了典故呢,不过它的目的很明确,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招揽贤才。至于其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一句呢,得联系它前面的几句一起来看才行哦。

你看啊,人们常常会在饮酒作乐的时候,不禁感叹起人生来。这人生啊,能有多长时间呢?就好比那清晨的露水一般,存在的时间是那么短暂,而过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细细想来,其中的遗憾和感慨实在是太多太多啦。每当心中涌起这样的情绪时,就会变得慷慨激昂起来,那些忧愁的思绪啊,始终在心头萦绕,怎么也忘不掉。那到底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化解这满心的忧愁呢?想来想去,大概也只有那美酒杜康,才能在这忧愁烦闷之时,稍稍慰藉一下自己的心灵吧。

那时候的曹操啊,早已没了青春年少时的模样,不禁就对人生的短促发出深深的感怀。想想看呐,这人生如此短暂,可竟然还积攒着那么多的事儿,这可让人心里头憋闷得慌,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这苦闷的心情得到些许缓解呢?思来想去,曹操觉得似乎也只有借酒消愁,才能让自己从这苦闷当中暂且解脱出来啦。

有这么一句话,老是被那些酒鬼们挂在嘴边念叨着呢。其实呢,人家曹操当初那可是借着喝酒来抒发心中的忧愁,喝酒只是个由头,重点是倾诉那份愁绪。可这些酒鬼们呢,完全搞反了,他们压根就没什么忧愁事儿,却一个劲儿地光知道喝酒,把曹操原本的意思都给弄颠倒啦。

瞧,在这儿曹操把自身的状况描绘得那叫一个凄惨。不过呢,紧接着他就开始表述啦,说自己之所以会这般难过,究其原因呢,就是压根没有贤能之才前来投奔自己。

要是有谁能来给自己帮上一把,那自己肯定会对其赞赏有加。曹操就曾对着天下的读书人这般说道:“我可是很乐意去效仿周公的哦,为了能迎接各位贤才的到来,就算是正在吃饭,我都可以先把嘴里嚼着的食物吐出来放一会儿,之后再接着吃呢。”

慷慨激昂酬壮志

曹操会去寻找人才,这其中的原因啊,就是他深刻认识到了“人”的重要性。那大家可能就会好奇了,他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认识到这一点的呢?

袁绍离世以后呢,他的那些儿子们压根就不甘心向曹操投降。于是,他们便逃窜到了北方少数民族乌桓所聚居的地方。到了那儿之后呢,还不安分,竟然带着乌桓人屡次对中原地区发动侵袭。他们这般行径,实在是为人所不齿,太无耻啦。

曹操一心想要为民除害,于是便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出发,前去征讨乌桓。在这次出征行动当中,有个情况对曹操颇为不利,那就是他极为倚重的郭嘉因为患病,没办法一同随军前往。要知道,郭嘉向来智谋超群,以往很多战事都多亏了他的出谋划策才得以顺利推进。而此次征讨乌桓,没了郭嘉在旁辅佐,曹操尽管指挥大军多次发起进攻,可结果却都没能取得什么成效,每次的进攻最终都无果而终。

话说在曹操领军作战期间,军中有这么一个人,他脑筋一转,想出了一个主意,并且给曹操提出了一条很不错的建议呢,那就是去探寻一条新的路径。您还别说,这一找还真就找到了这么一条小路。于是,曹操就带着军队顺着这条小路行进,这一路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绕过了那个原本最难行走、最不好通过的地区。也正因如此,曹操在这场战争当中占得了先机,最终成功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呢。

话说在凯旋而归的路途之中,曹操兴致大发,创作了一首名为《观沧海》的诗。这首诗那可是气势恢宏、磅礴大气,尤其是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简直太贴合曹操当时那种得胜归来、豪情满怀的心境啦。

有这么一个人,他在战场上连连取胜,成功统一了北方。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想必他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毕竟那种将大局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感觉,真的是会让人深深着迷、欲罢不能呢。然而,当这份喜悦渐渐平复之后,大家不妨想一想,曹操在经历了这一切,获得了这样的功绩之后,他又真正得到了些什么呢?

老马也想去远方

在曹操所创作的诗歌当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两首之外呢,还有一首名为《龟虽寿》的作品。在这首诗里,有这么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可不得了,它已经成为了众多人在努力奋斗道路上所秉持的座右铭啦,激励着大家即便如年老的骏马伏在马槽旁,也依然怀揣着驰骋千里的志向呢。

所谓“老骥”呢,说的就是那种上了年纪的马。你看啊,有这么一匹老马,它真的是已经老到连站都很困难,甚至都站不起来的程度了。可即便如此呢,它可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它心里头啊,还一直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呢,那个志向的所在之处,远在千里之外呢。就算这匹老马清楚地知道,就凭自己现在这样的状况,这辈子恐怕是没办法真的抵达那个远方了,可它依旧还是满心向往着那遥远的地方。

在创作这首诗之时,曹操已然五十三岁啦。想当年,他曾有过刺杀董卓的壮举,那时的他还正值年少,满腔热血,无所畏惧。然而到了写这首诗的时候呢,岁月已然流逝,他早已不再是那个曾经意气风发去行刺董卓的少年模样了。

要知道,在古人眼中,五十岁可算得上是一道分水岭啦。在五十岁之前呢,人往往还比较有精力,做事也还算能干的。可一旦到了五十岁之后,人的身体就渐渐开始走下坡路啦,各种各样的毛病也就随之而来了呢。

在那个时候,医疗技术的发展程度还很低呢,并不像现在这样先进。就因为这样的情况,人们只要稍微生点儿病,哪怕只是小病,都有可能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丢掉性命。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写下《龟虽寿》这首诗的时间,相较于他创作《观沧海》的时候,仅仅是晚了那么一点点而已哦。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首诗当中所蕴含的情感,那差别可真是相当大呢。

可以看出,曹操并非是那种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的人。就拿他作《观沧海》来说吧,在这首诗里,乍一看他好像表现得十分狂妄自大,给人一种很张扬的感觉呢。不过呢,好在他能够迅速地让自己冷静下来,没有一直沉浸在那种看似张狂的状态中,还是挺能把控自己情绪的呢。

咱们来说说真正的英雄是什么样的。真正的英雄呢,可不会因为一时之间的得与失就内心波动不已哦。就拿曹操来说吧,他在成功统一了北方之后,并没有被那胜利带来的喜悦给弄得晕头转向呢。相反,他深刻地感悟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其实很短暂,虽然身体会逐渐老去,可内心却依然可以保持年轻的状态呢。

在这之后,他并没有一直陷在年华逝去、青春不再的那种悲伤情绪里头难以自拔呢。相反地,他积极行动起来啦,开始广泛地招揽天底下那些有才能、有抱负的豪杰之士,打算凭借着这些人的力量,再去开创一番宏伟的事业。

在这三句诗里,呈现在我眼前的分明是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英雄形象呢,可绝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篡汉的逆贼。

曹操呢,确实做过一些不符合传统礼法的事儿。不过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不得不说曹操真的称得上是一位英雄呢。他所做过的那些事情,还有他留下的诸多诗句,以及这些当中所宣扬出来的那种精神,一直都在发挥着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受到了其影响呢。

0 阅读:6
施俊灵犀说事阿

施俊灵犀说事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