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一名将,终其一生未逢一败,他若活着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政变

施俊灵犀说事阿 2025-02-20 13:44:43

曹魏最终的结局实在是让人觉得特别惋惜,要知道,他们的结局其实并不是那种已经板上钉钉、无法做出任何改变的情况呢。也就是说,原本是存在一些可能,让曹魏走向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避免最终那样的结局的,只可惜最后还是没能改变,所以才格外令人惋惜啊。

假如当时那一位并未离世,说不定曹魏的局势还会出现转机呢。毕竟在其在世之时,曹魏内部的势力格局是有着一定平衡的。如此一来,司马家又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就夺取政权呢?要知道,那一位人物在世时,想必是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掌控力的,其存在对于维持曹魏的稳定局面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所以一旦他还在,司马家想要夺权可就没那么容易喽。

年幼丧父寄曹家

在高平陵发生变故的那个时候,曹爽当时可是手握重兵呢。按常理来说,在那样的局势下,他完全有一定的资本和能力去应对变故。可谁能想到呢,他居然就直接选择了投降。就因为这一投降的举动,他在历史上可就落下了个“废柴”的名声,被很多后人知晓并议论着呢。

话说当时,他的军师桓范,那可是被视作“智囊”般的存在。可面对一些情况时,桓范忍不住仰天长叹了起来。他满心抱怨地说道,曹子丹那可是相当有才能的一个人,谁能想到呢,这么厉害的曹子丹,生出来的儿子曹爽,却好似“蠢猪笨牛”一样,真的是让人又气又无奈。

咱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是曹真,字子丹。他呢,在曹氏家族当中可是极为重要的一位人物,堪称是曹氏最后的大将啦。

严格来讲,曹真还真不一定就属于曹氏家族的人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压根就不是曹操亲生的儿子,是被曹操收养过来的哦。那曹操为啥要收养曹真呢?这里面存在着两种说法呢。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让人很难去分辨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据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记载,曹真的父亲呢,名字叫做曹邵哦。这个曹邵,是为了曹操而丢掉性命的呢。

想当初啊,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一起去讨伐董卓呢。既然是结成了联盟,那曹操自然不可能两手空空就去,他肯定也是要带着兵前往去参与会盟的嘛。您想啊,他可是宦官的后人呢,在那样的情况下,要是他不带兵,别人凭啥要相信他?难道就仅仅因为他是袁绍的小学同学,别人就会无条件信任他啦?这显然不太可能嘛。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董卓早就已经把他的那些手下,也就是所谓的爪牙给派遣出来了。而在那种情况下呢,要是想在人来人往、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大庭广众之下明目张胆地去招募兵员、扩充自己的势力,这可绝不是一件轻轻松松就能办到的事儿。

曹真的父亲名叫曹邵,他和曹操之间有着不错的交情,算得上是好朋友呢。在那个时候,曹邵主要是在豫州这块地方活动,干着一件挺重要的事儿,那就是帮曹操招募士兵、征集马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地扩大曹操的势力范围。

在那个时候,豫州牧这个职位是由黄琬担任着的,而他呢,是站在董卓那一边的。有一回啊,黄琬不知怎么的就发现了曹邵的行踪,然后就下达命令,把曹邵给杀害了。好在呢,曹邵身边有亲信,在这危急时刻,这些亲信带着之前曹邵招来的那些兵马,还护着年幼的曹真,一路辗转,最后成功找到了曹操。

话说曹操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心里对那位好友的离世深感悲痛和惋惜呢。他一直记着好友曹邵的情谊,为了好好报答曹邵,曹操就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曹邵年幼的儿子曹真收作自己的义子啦。从这往后呢,曹真就一直跟在曹操的身旁生活啦。而且,因为这样的机缘巧合,曹真还和曹丕从小一块儿长大,成了关系特别亲近的发小呢。

有这么一个情况,在《三国志》里记载着一个故事。不过呢,到了《魏略》当中所记载的内容,就和《三国志》里的不一样啦。在《魏略》的记载里,这里面提到的曹真,居然都不姓曹呢,而是姓秦哦。

秦邵跟曹操是关系很不错的好友,平日里经常紧紧跟随着曹操呢。在曹操和袁术展开激烈战斗的时候,情况却不太妙,曹操这一仗很不幸地吃了败仗。这一输可不得了,袁术那边的人立马就气势汹汹地追了过来,而且一路都没停歇,紧紧追着曹操不放。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眼瞅着马上就要被敌人给追上啦。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呢,秦邵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把曹真托付给了曹操,之后,自己挺身而出,干脆就冒名顶替成了曹操,然后就这么被袁术的军队给俘虏去了。你想啊,袁术那时候正憋着一肚子火呢,看到这个冒牌的“曹操”,哪还能放过,于是乎,这个充当“假曹操”的秦邵,就被愤怒至极的袁术给斩杀了。

话说曹操,他一直念着秦邵的恩情,想要有所报答。那怎么办呢?曹操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收养了秦邵的儿子。而且,曹操对待这个收养来的孩子,那真的是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呢。不仅如此哦,曹操还给他改了姓,原本这孩子叫秦真,经曹操这么一改,就变成曹真啦。

话说曹真在被曹操收养以后,那日子过得可真是不错呢。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而且吃得还挺好,睡觉也能睡得香香的。在这样优渥的生活条件下,曹真的身体就长得特别健壮。和当时一般的孩童相比起来,曹真的强壮程度那可算得上是出类拔萃啦。在他们这一辈人当中,几乎没几个能在武力上打得过曹真的呢。

年轻勇猛统虎骑

曹真打小身体就十分健壮,这样的身体素质基础,使得他长大后自然也是实力不凡。在曹真年轻的时候,有一项战绩那是相当出名的,这便是“回身射虎”一事啦。

话说曾经有一回,曹操领着曹丕和曹真这俩兄弟一同出去游玩呢。当时,他们还带了一队士兵,就奔着树林子去打猎啦。这曹丕和曹真可都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一个个身强力壮的。这不,没一会儿的工夫,他俩就把大部队给甩开了,直接一头扎进那深山里头去咯。

在那个时候,深山里头可是处处潜藏着危机呢。在那样的环境里,出现一只老虎压根儿就不算啥稀奇的事儿。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之所以会到那深山里去,恰恰就是冲着那只老虎来的呢。

然而,他们却小瞧了这只老虎,心里还想着老虎会老老实实地站在那儿,等着他们去射箭呢。他们完全没料到老虎可不会那么听话,就这么乖乖等着任他们攻击,可他们当时就是这么盲目地认为着,实在是对老虎的实力和习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呢。

有这么两个年轻人,做事特别冒失,也没多考虑就闯进了老虎所占据的地盘里啦。这下可把老虎给惹得大发雷霆,只见那老虎猛地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虎啸,好家伙,这虎啸声威力可不小,一下子就把那两个年轻人骑的马给吓得不敢动弹,生生给震住了呢。

彼时情形十分危急,曹真一眼就察觉到大事不妙啦。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当机立断,赶忙催促曹丕先行逃离险境。而曹真自己呢,却是毫无惧色,迅速地拿起弓箭,张弓搭箭,全力阻拦那凶猛扑来的老虎,以此来为曹丕争取更多的逃跑时间。

话说那老虎可是极为灵活的,而曹真呢,他的箭术还没练到家。就见他接连射出去好几箭,可结果呢,竟然一箭都没能射中那只老虎。没办法,曹真一看这情形,只能赶忙撒腿就跑,好躲开老虎的攻击,免得遭遇危险呢。

要知道,老虎在山林当中那可是当之无愧的顶级猎手。当它发现自己盯上的猎物想要逃跑的时候,立刻就撒开腿追了上去,那速度可快了,毕竟它可不会轻易放过到嘴的猎物呢。

你知道吗?在那山林之中啊,马匹奔跑起来的速度跟老虎比起来,那可就差远啦。当时的情况特别危急,眼看着老虎就要追上前面骑着马的曹真了呢。一般人遇到这情形,估计早就吓得惊慌失措了,可曹真不一样,他在这种时候居然没有丝毫的慌乱,依旧保持着镇定呢。

你看啊,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他和老虎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地缩短呢。但可别以为这就意味着老虎马上就要抓到他啦,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哦。其实呢,这个距离的缩短,所代表的是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曹真射箭会变得更容易射中目标了。

通常而言,就老虎这般体型的野兽来讲,哪怕身上被插上几根箭呢,也不会立刻就死掉的哦。而且呢,在这种情况下,它要是想反杀一个人类,那可还是相当轻松容易的事儿呢。

要是希望老虎能立刻停下它的行动,办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箭射进老虎的头部,把老虎身体的控制中枢给摧毁掉。可大家想想,老虎的头骨哪有那么容易被射穿呢?就算是那些经验最为丰富的猎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压根不想去尝试这种抓虎的行动。

大家知道吗,曹真射箭有个特点呢。他射箭的准头其实并不是很好,不过,他射箭的力道那可真是极大的。而且哦,他用的弓和曹丕用的弓完全不一样呢。曹真的这把弓,那是势大力沉的,就曹丕试着去拉这把弓,结果连拉都拉不开呢。

话说在曹操这边呢,众人忽然听到山林之中传来了阵阵虎啸之声。这一听啊,他们心里就明白,这山里肯定是发生什么事儿了。于是,大家赶忙朝着发出虎啸的那个方向赶过去。等曹操带着人急匆匆赶到的时候,恰好就瞧见曹真正在和老虎搏斗,而且还是曹真占据了上风,成功地反杀了老虎呢。

瞧啊,那老虎气势汹汹地朝着曹真猛扑过去,眼瞅着就要抓到曹真所骑的马匹啦。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只见曹真十分镇定地回转身来,迅速搭箭拉弓,“嗖”的一下,利箭直直地朝着老虎射了过去。这一箭那叫一个精准啊,不偏不倚正好射中老虎。紧接着,就看到那老虎瞬间便失去了刚才的威风,“扑通”一声,直接倒在了地上,再也动弹不得啦。

当时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可把曹操以及他身边的士兵们都着实吓了一跳呢。要知道,他们这些人可不是那种没见过老虎的,平日里行军打仗,在山林野外碰到老虎也不是稀罕事儿,对于老虎的样子、习性等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然而,像眼前这般,仅仅一箭就把一只老虎给射死了,这对于他们来说,还真的是破天荒头一遭见到。

曹操对曹真愈发喜爱起来,这喜爱之情很大程度上源于曹真的勇猛。要知道,在曹纯离世之后,曹真便接手了那支堪称曹家精锐中的精锐部队——虎豹骑。这虎豹骑在曹家军队里那可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呢,而曹真能够担起接手它的重任,也足见曹操对其能力与勇猛的认可了。

中年有智挫诸葛

在曹丕离世之后,咱们来看看此前的情况。就在曹丕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他做出了重要的安排。他把军中那些至关重要的大事,都交付给了自己关系极为要好的兄弟曹真。不仅如此呢,他还把自己的儿子曹叡,郑重地托付给了曹真,希望曹真能好好照顾辅佐曹叡呢。

在曹丕离世后没多久,诸葛亮就率领着蜀汉的一干众人发起了第一次北伐行动呢。而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里,为了凸显司马懿有多么厉害,就把当时曹魏这边实际迎敌的大将给改成了司马懿啦。但实际上呢,在真实的历史情况中,第一次北伐时曹魏那边负责应对的可不是司马懿哦。

要知道,诸葛亮曾发起过多次北伐呢。其中啊,前两次北伐的时候,他所碰到的对手可不是司马懿哦,实际上是曹真这个人。

在当初那个时候,天水等三郡接连出现了向蜀汉投降的情况呢,这可把曹魏朝廷给惊到了。面对这样的局势,曹叡十分重视,他甚至亲自前往长安去督战了哦。不过呢,要说当时曹魏这边真正担任大将军这一重要职位的人,其实是曹真啦。

在诸葛亮初次发起北伐的时候,有一件事儿那可是相当出名呢,这件事就是马谡失掉了街亭哦。

大家知道吗,马谡不管是在正史里面,还是在演义当中,那输得可都是相当惨。在演义的描述里呢,是司马懿把马谡给打得一败涂地的。而要是去看正史的记载,其实是曹真派过来的张郃把马谡给击溃了。这就是马谡在不同记载中的战败情况啦。

在另外一处地方呢,是赵云带领着一队人马出兵前往箕谷。在相关的演义内容里面,为了能够凸显出司马懿有多么厉害,就特意安排了这样的情节:写成是曹真没能守住箕谷,之后还得靠司马懿前来救援才行呢。

事实上呢,在马谡于街亭战败之后,整个局势就有了新的发展,而这其中啊,压根就和司马懿没什么关联。当时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些计策,可谁能想到呢,这些计策居然被曹真给识破了。

曹真没过多久就察觉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赵云这边仅仅布置了为数不多的疑兵而已。意识到这点后,曹真反应极为迅速,立刻就率领着自己手下的兵马展开了出击行动。而赵云呢,他所掌握的兵力实在是比较少,面对曹真带兵来攻的这种局面,实在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正面应对。所以呢,他只能选择先行暂时往后撤退,撤到箕谷之后,便在那里坚守起来,以此来抵御曹真后续可能发起的进一步攻击。

没过多久,诸葛亮便下达了撤退的指令,至此,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在相关事情完结以后,曹真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居然又一次猜中了诸葛亮内心的想法呢。他十分笃定地认为,诸葛亮接下来肯定是会出兵前往陈仓这个地方的。基于这样的预判,曹真迅速采取了行动,在陈仓当地精心安排了大量的兵力进行严密把守,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

到了第二年的时候,诸葛亮还真就带兵来攻打陈仓了。这一场仗可是打得颇为艰难呢,蜀军在陈仓这儿费了好大的劲儿,可怎么也没办法把陈仓给攻下来,最后没办法,只能是灰溜溜地败退回去了。而在曹魏这边呢,曹真可是立下了大功。就因为这次成功抵御诸葛亮攻打陈仓这件事儿,他在朝廷当中的话语权那是越来越重了,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呢。再后来,又发生了一些变动,曹真接替了曹休的位置,担任起了大司马这个重要的官职啦。

蜀汉老是去袭扰曹魏的边疆地区,这可让曹魏那边挺头疼的。曹真呢,就琢磨着得给蜀汉一点儿厉害瞧瞧,得让他们好好吸取个教训才行。所以,曹真就向上面申请,要带着大军去征伐蜀汉呢。这事儿在朝廷里可引起不少议论,好多人都出来阻拦,劝曹真别这么干,可曹真压根儿就不听那些劝阻的话,铁了心要去出征蜀汉啦。

话说那时候,曹真奉命出征前往南方。可巧的是,他这一去就碰上了南方的雨季。大家也都知道,南方的雨季那雨水可不少,天气又潮湿得很。北方的士兵们常年在相对干燥的北方生活,一下子到了这样的环境里,很多人都适应不了,结果不少人就生病了。这曹真呢,也没能躲过这一劫,同样被疾病缠上了身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没办法,军队根本没办法再按照原计划继续作战了,曹真只好先带着士兵们撤军返回。可谁能想到呢,曹真回来之后没过多久,就与世长辞了。

大家知道吗,要是曹真没有因为生病而离世的话,曹家其实是不会陷入到没有能人的那种境地的。毕竟曹真在的时候,那也是很有能力、能挑起曹家大梁的。可就是因为曹真早早地因病去世了,这情况就不一样啦。等到曹叡快要去世的时候呢,环顾四周,竟然发现都没有特别能倚重、能担当大事的人啦。没办法,在这种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曹叡就只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司马懿啦。而这一托付呢,也就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让他有了去谋划谋取权力,甚至到后来还生出了篡位心思的这么一个机会呢。

,如果曹真没有去世的话,那司马懿可就难有施展的机会喽。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下,司马懿压根儿就找不到出头的契机,就更不用提什么谋权篡位之类的事儿啦。毕竟曹真在的时候,那可是牢牢把控着局面呢,司马懿想在曹真的掌控之下发展壮大、崭露头角,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完全没有那样的机会哟。

0 阅读:14
施俊灵犀说事阿

施俊灵犀说事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