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9月7日,清朝谈判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在尼布楚与沙俄代表签订条约,史称《尼布楚条约》。
条约规定,清朝和沙俄以外兴安岭、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以南为清朝领土,以北为沙俄领土,乌第河地区待议。
对于《尼布楚条约》的评价,史学家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平等的国际条约,至少从明面上来看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条约签订后,清朝和沙俄都认为自己吃亏了,尤其是沙俄,非常不甘心。
此后,沙俄并没有放弃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的野心,沙皇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尼古拉一世,都曾将黑龙江流域作为必夺地写进国策,还将《尼布楚条约》说成奇耻大辱。
在沙俄国内,人们对《尼布楚条约》的评价也一直不高,认为沙俄应该得到更多领土。
比如1741年,沙俄人米勒儿就说《尼布楚条约》是被迫签订的,沙俄应该得到补偿,乾隆帝当然没搭理他。
到了清朝末年,沙俄更是将《尼布楚条约》拿出来说事,说它是不平等的,并将其作为清朝割地赔偿的理由之一:
整个(尼布楚)条约是在丧魂落魄的惊恐中或暴力威胁下写成的,一切都让给了清朝,而不曾给俄国任何一点好处。
但实际上,沙俄是武器侵占他人领土,却反过来说没出兵的清朝的不是,简直不要脸。
同样,在清朝国内,绝大多数人也认为《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的,毕竟清朝打赢了雅克萨之战,却依然将外兴安岭以北割给沙俄。
当初苏武牧羊的北海,以及蓝玉大破北元的摸鱼儿海,都成了沙俄的领土,清朝脸往哪儿搁?
后来,清朝与沙俄签订了许许多多丧权辱国条约,割让了大片土地,人们便将《尼布楚条约》当做了清朝割地的鼻祖,对康熙帝意见大了去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沙俄和清朝都说自己吃亏,究竟吃不吃亏?
其实,清朝和沙俄都没吃亏,吃亏的其实是喀尔喀蒙古。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候,喀尔喀蒙古还没有归顺清朝,却被清朝和沙俄以外兴安岭作为界限瓜分。
当然了,这里不是说外兴安岭以北不是我国固有领土,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清朝并未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版图。
清朝真正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版图,是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的1691年,喀尔喀蒙古才真正归顺清朝,但也仅仅是藩属。
回顾外兴安岭以北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唐朝设立的黑水都护府,还是明朝设立的奴儿干都司,采取的都只是羁縻之策,或者叫土司制度。
就本质而言,在清朝之前,历代王朝都没有实质控制外兴安岭以北,而那里的少数民族,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归顺,中原王朝弱小的时候又闹独立,甚至入侵中原王朝。
具体到清朝,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对蒙古进行征服,漠南蒙古诸部先后归顺,但漠北蒙古却没有归顺,双方长期处在敌对状态,一直持续到康熙时期。
喀尔喀蒙古曾不止一次与清朝发生战争,战败则降,之后又降而复叛,打打闹闹几十年,就是不真心臣服清朝。
因为这一缘故,包括喀尔喀蒙古在内的外兴安岭以北地区,就引起了沙俄的注意,并伺机侵占。
一、沙俄入侵清朝自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沙俄就开始了扩张步伐,他们四面出击,尤其对东方的扩张,是沙俄的重大战略决策,先后涉足中亚和西伯利亚。
在清朝之前,沙俄已经开始盯上明朝了,明万历年间,沙皇派遣彼德林使团拜见万历帝,万历帝不把沙俄放在眼里,但允许他们在明朝进行贸易。
这一次沙俄出使明朝,其根本目的是窥视虚实,当然当时入侵明朝的时机不成熟,沙俄也不是那么强大,所以只能等待。
到了清朝初年,沙俄军力得到扩张,野心也急剧膨胀,见清朝忙于统一战争,于是开启了向东扩张的步伐,而且速度非常快。
1648年,沙俄已经他不堪察加半岛了;
1651年,沙俄在贝尔湖附近修建了伊尔库次克城;
不久后,沙俄又到黑龙江流域建造了一些据点,并派遣大量间谍深入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页岛在内,从事侦查、策反活动。
沙俄动作频频,将触手伸向清朝龙兴之地,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警觉,双方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几次战争,但都是小规模的。
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残杀无辜百姓
1652年,沙俄公然入侵黑龙江流域,清朝宁古塔章京海色率部反击,这是双方爆发的比较大的一次战争。
此战过后,双方在军事和外交上开始不断发生冲突,沙俄入侵清朝的野心昭然若揭。
五年后,沙俄派遣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修建尼布楚城,同时支持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对外扩张,打算伺机扩张领土。
噶尔丹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恢复蒙古荣光,准备消灭喀尔喀蒙古,进而侵犯漠南蒙古。
然而,清朝也有意占领喀尔喀蒙古作为帝国北方屏障的想法,与噶尔丹的矛盾就此爆发,沙俄也卷入其中。
三藩之乱爆发后,沙俄趁着清朝内乱,武力占领了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康熙帝选择隐忍。
等到三藩之乱平定了,康熙帝决定在出击准噶尔之前,先解决沙俄问题,不然两面受敌,将会十分不利。
于是,围绕雅克萨的争夺,清朝与沙俄进行了两次战争,第一次清朝投入3000余人,很轻易就击败了沙俄500余人,沙俄选择投降。
沙俄不死心,在清军撤离雅克萨之后,又发兵826人领雅克萨,清军再次出击,将沙俄杀到只剩下66人,被围困在雅克萨城内,沙俄摄政王索菲亚连忙下令与清朝谈判。
雅克萨之战让沙俄见识到了清朝军力的强大,是东方的一个大帝国,不是可以轻易染指的,沙俄想要撼动清朝的霸主地位,还需要继续发展自身。
雅克萨之战中的清军
沙俄请求谈判之后,康熙帝顺势做出让步,同意释放俘虏,并让沙俄自由出入雅克萨,表达了谈判的诚意。
二、艰难的谈判1686年5月,清朝与沙俄各自成立了谈判代表团,沙俄的首席代表是布良斯克总督戈洛文,而清朝的首席代表则是大学士索额图,参与谈判的还有重臣佟国纲和马齐,阵容还是十分强大的,足见康熙帝的重视程度。
我们都知道,谈判其实就是博弈,都有各自的底线,索额图出发之前,康熙帝就交代了他对谈判的最低要求,主要有两点:
第一,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为中国之地,不能拱手送给俄国人;第二,俄国必须遣返将叛逃的达斡尔族首领根特布尔。
可以说,康熙帝的态度还是很强硬的,每一寸土地都不能让给沙俄。
但是,此次谈判还没开始即宣告破产,原来索额图等人出发后,噶尔丹就率军三万,大举入侵喀尔喀蒙古,将通往谈判地色冷格的道路阻断了,索额图等人只得撤回。
康熙帝认为,此次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蒙古,或许是沙俄在背后挑唆的,是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筹码。
40岁的康熙帝
第二年,两国重新商定,将谈判地改在尼布楚,索额图出发前,康熙帝说出了自己的底线,即以尼布楚为界,如果沙俄不同意,则以额尔古纳为界。
今以尼布潮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可以说,康熙帝的底线比之前下降了很多,为何如此?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喀尔喀蒙古在噶尔丹的侵犯下,开始不断内迁,已经快撑不住了,康熙帝必须解决与沙俄的争端,然后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从而确保漠南蒙古的安全,进而维护内陆的安全。
8月,索额图抵达尼布楚,与戈洛文进行了唇枪舌战,索额图为了争取更大权益,开口就提出以贝加尔湖为界,戈洛文则提出以黑龙江为界,可以说双方诉求的差距很大。
双方诉求的大致范围
索额图提出以贝加尔湖为界,用意其实很明显,就是让沙俄将这些年来侵占的土地全吐出来。
而戈洛文提出以黑龙江为界,则明显是不要脸,一个战败国,竟然还想让清朝出让更多土地,哪有这样的道理。
当然,双方一开始都没有将底线亮出来,这是谈判的一贯做法。
但是,沙俄方面态度很坚决,因为戈洛文知道准噶尔正在入侵喀尔喀蒙古,所以才敢这么硬气。
索额图始为了使谈判继续下去,又提出以淖尔河为界,将外兴安岭北支,包括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岛、白令海峡在内,都划入清朝领土。
索额图不知道的是,外兴安岭北支可以直抵北冰洋楚科奇半岛入海,但戈洛文是知道的,如果按照索额图所说的去划分,那沙俄就在西伯利亚失去了入海口,所以坚决不同意。
于是,戈洛文提出以阿尔巴津为界,索额图又不同意,双方一度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谈判也一度终止。
就在谈判陷入僵持局面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准噶尔占领了喀尔喀蒙古,兵临乌兰布通,距离北京只有数百公里!
这一消息给谈判结果蒙上了一层阴影,康熙帝担心准噶尔做大做强之后会与沙俄彻底联合,非但喀尔喀蒙古无法得到,漠南蒙古也将不保,继而影响到内陆安全。
于是,康熙帝派人给索额图传话,让其赶紧结束谈判,适当的时候可以做出适当让步。
外兴安岭
索额图不愧是老江湖,尽管局势风云变幻,他却不急不慌,开始了一顿猛操作。
索额图到尼布楚的时候,除了携带随行官员之外,还带去了一支大约一万人的军队,包括他的八百亲兵,以及保护使团安全的水军、陆军等,还有一万五千匹战马和4000头骆驼,这些部队就驻扎在尼布楚附近。
为了在谈判桌上不落下风,索额图派人封锁尼布楚,同时再次包围雅克萨,由于沙俄在西伯利亚的兵力不足,所以雅克萨旦夕可下。
这还没完,紧接着就发生了一件更神奇的事情,尼布楚附近的布里亚特蒙古和温科特等族,另有数百名喀尔喀蒙古人,因为不满沙皇的统治而发动叛乱,对尼布楚的沙俄军队进行袭击,准备投靠清朝使团!
这件事对戈洛文的震动很大,他担心与清朝的战争再起,那谈判就宣告破裂了,回到莫斯科也无法交差,于是有所动摇。
于是,在谈判停止了十多天之后,双方再次坐到谈判桌上,这次双方的诚意都很大,最终经过一番争论,最终达成一致: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
至于外兴安岭北支和南支则待议,包括堪察加半岛、楚科奇半岛以及白令海峡在内。
三、到底谁吃了亏《尼布楚条约》之所以被称为平等条约,是因为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基本上各自都维护了自身核心利益。
但前文也提到,条约签订之前,无论是清朝还是沙俄,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清朝这边,日益强大的准噶尔,在四处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了青海、西藏、喀尔喀蒙古和漠南蒙古的安全,继而影响到与沙俄的博弈。
而在沙俄这边,对于侵占的外兴安岭以北部分领土的控制并不那么稳固,突然的暴乱打乱了沙俄与清朝的谈判,也阻碍了沙俄扩张的步伐。
还是喀尔喀蒙古人,他们被准噶尔击败后,选择南下寻求清朝庇护,而不是北上进入沙俄,可见人心并不在沙俄,即便争取到了喀尔喀的领土,能不能守住也是个大问题。
所以,为了稳定局势,清朝和沙俄被迫做出让步,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签订了条约,从而进入和平期,腾出手来解决各自国内的问题。
然而,正是因为双方都做出了让步,所以都觉得条约签订后,自己才是吃亏的一方,究其根本是双方领土观念不同所造成的。
清朝认为,只要是臣服于自己的领土,甭管清廷是否实际控制,但凡当地给清朝上贡了,那都在清朝的版图范围内。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达斡尔人是认可清朝的,而且定期上贡毛皮;达斡尔人还充当中间人的决绝色,先收取黑龙江以北鄂温克人的贡品,然后代为上交给清朝。
也就是说,清朝建立之后,压根就没染指黑龙江以北地区,清军去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黑龙江流域达斡尔人的居住区。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黑龙江辖区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吉林将军辖区
在很多记载中,都有索伦、达斡尔兵参与清军战事的记载,清朝对达斡尔人居住区才是实际上的控制,但黑龙江以北并不是,那就更不要说外兴安岭以北了。
外兴安岭以北,前文也说了,在历史上确曾被中原王朝统治,但不是实际占领,清朝说它是自己国土的根据,就是中原王朝历史上曾统治过。
但沙俄的看法却不一样,他们对领土的认知是,沙俄军队抵达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领土,这也是沙俄为何一直以武力扩张领土的原因。
想当初,沙俄刚建立的时候,那是很小很小的,仅限于东欧平原,但自从武力对外扩张后,版图迅速变大。
也就是说,沙俄认为领土是靠自己争取的,而不是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取,他们入侵外兴安岭以北地区,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错,你打不过我,领土就是我的,不要提什么历史。
就好比雅克萨,清朝认为是自己的领土,但沙俄认为自己已经军事占领,就是自己的国土。
所以,清朝和沙俄都认为对方是侵略者,条约签订后都认为自己吃亏了,丧失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领土。
但实际上,清朝和沙俄都是受益者,他们各自得到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领土,清朝虽然“割让”给沙俄一些土地,但依然得到了从未实际占领的阿穆尔河上游和额尔古纳附近土地。
这与康熙帝最初主张的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相比,虽然没有得到尼布楚,但依然得到了很多不曾控制的土地。
其实,《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最吃亏的是喀尔喀蒙古,条约的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与西伯利亚和喀尔喀蒙古的边界划分有关。
我能看地图就知道,外兴安岭将喀尔喀蒙古一分为二,按照《尼布楚条约》,以北归属沙俄,以南归属清朝。
在喀尔喀不知情的情况下,领土就被沙俄和清朝瓜分了,要知道当时清朝还没有消灭准噶尔,将喀尔喀蒙古抢过来。
因此,清朝所谓的割让,并不是割让已经实际占领的领土,而是将外东北和喀尔喀的部分领土让给了沙俄,自己其实得到了更多领土。
当然了,要不是准噶尔捣乱,以索额图提出的方案,清朝将得到更多领土,因此《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康熙帝对准噶尔更加痛恨,下了决定要灭了准噶尔。
于是,康熙帝三征准噶尔,帮喀尔喀蒙古收复了土地,喀尔喀蒙古诸王为了寻求清朝保护,于是归顺清朝,清朝则在喀尔喀蒙古实施盟旗制度,以加强统治地位。
但是,沙俄并未死心,一直在觊觎清朝领土,多次暗中资助准噶尔从事分裂活动,并在咸丰年间逼迫清朝割让了外东北大片领土。
可以说,沙俄对我国领土的窃取,是长期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以《尼布楚条约》作为开始,在长达一百多年时间里,成功从清朝手上夺取了大量领土。
与《尼布楚条约》签订前,清朝对外兴安岭以北地区统治松散不同的是,条约签订后,清朝花了很大的力气经略北疆,不但派兵驻守,而且树立界碑并加强巡逻,与其对当地人民的控制也在日益加强,就连遥远的库页岛,直到被沙俄占领后,都在向清朝上贡。
因此,《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朝对外东北是实际控制的,这与外兴安岭以北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只可惜,从康熙帝开始三四代帝王努力保住的国土,却被不肖子孙败得一干二净,被沙俄夺取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现在想想都觉得心痛。
孤寂如风
沙俄趁火打劫
爱情钥匙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