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12月,吃了大半辈子仙药的嘉靖帝,终于去世了,他唯一的儿子朱载坖继位。
之所以用“终于”二字,是因为给嘉靖帝当儿子实在太不容易了,朱载坖压抑了二十多年,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兴奋之余,朱载坖给自己起了个“隆庆”年号,父亲刚死,他就起这么个喜气的年号,这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毕竟他与嘉靖帝一点感情都没有。
说不好听点,当时所有人都盼着嘉靖帝早点死,只是没人敢说。
朱载坖继位前,尚能保持良好的个人作风,也比较勤勉,但自他继位之后,却长期沉迷酒色,生活也极为奢侈,而且不怎么过问朝政。
这样一个人,怎么看都像是昏君,但实际上他交出的成绩单很出色,开启了大明治世,为何如此?
只因朱载坖做对了一件事,可以让他高枕无忧,安心享乐。
一、悲惨的皇子生涯朱载坖是嘉靖帝的第三子,出生于1537年,母亲是杜康妃,一个并不受宠的妃子。
嘉靖帝一共有过八个儿子,或许是因为他长期服用仙药,导致他的儿子大多夭折,能活到成年也只有朱载坖和四子朱载圳。
1539年,嘉靖帝将二儿子朱载壡立为太子,朱载坖封为裕王,朱载圳为封景王,这是他当时仅有的三个儿子。
但是,在1549年的时候,嘉靖帝刚给朱载壡行完冠礼,朱载壡就突然去世了。
这件事对嘉靖帝的打击很大,他先后立过两个太子,都早早去世了,并且他的其他儿子也一个个死去,他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原本,按照长幼次序,朱载坖应该被立为太子,但迷信的嘉靖帝认为,两个儿子的夭折,都是因为立太子太早,便没有立朱载坖为太子。
并且,嘉靖帝还听信了道士陶仲文“二龙不得相见”的理论,对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他就极少召见两个儿子。
后来上处二王于外府,人传仲文有二龙不相见之说,宜本于此。
嘉靖帝不立太子,朱载坖的地位就很尴尬了,也出现了很多变数。
由于朱载圳的母亲比较受宠,时常得到赏赐,许多大臣便认为,嘉靖帝准备立他为太子。
于是,大臣们开始选边站队,以内阁首辅严嵩为首的一帮人,开始支持朱载圳夺嫡,朱载坖则遭到了严嵩的极力打压,嘉靖帝也对他越来越不喜欢。
因为朱载坖不受宠,所以他虽然贵为藩王,但得到的待遇却很差,史书说他的俸禄只能勉强支持王府的开销。
后来,朱载坖连俸禄都拿不到了,原因是严嵩、严世蕃父子从中作梗,克扣了他的工资和福利。
有一段时间,朱载坖过得相当窘迫,便找人问有什么办法,得到的答案是,只能贿赂严世蕃。
无奈之下,朱载坖便许诺严世蕃,只要把俸禄发给他,他就拿出五百金送给严世蕃,严世蕃便给他发放了俸禄。
堂堂皇子,居然要向大臣行贿才能领到工资,这在大明历史上是独一份,因为这件事,朱载坖恨透了严嵩父子。
而严世蕃则将此事大肆炒作,曾扬言:
天子儿行金(于)我,谁敢不行金者?
意思是,皇帝的儿子都要向我行贿,谁还敢不给我送钱。
这件事从侧面反映了朱载坖的处境有多艰难,但好在他的老师高拱、陈以勤、殷士儋、张居正等人始终支持他,他才得以坚持下来。
当然了,还有一个人对朱载坖的帮助很大,这个人便是内阁二把手徐阶。
如果说严嵩是“拥景派”,那徐阶就是“拥裕派”,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徐阶的主张是没错的,严嵩不过是利用强权和手段来影响嘉靖帝和群臣罢了。
为了保护朱载坖,徐阶不止一次上书请求立太子,他还通过操控舆论,迫使嘉靖帝不得不在1560年让朱载圳外出就藩,朱载坖则继续留在京城。
但是,嘉靖帝也隐约感受到有人在操控局势,于是对朱载坖越发不满,哪怕是在1562年严嵩倒台之后,他依然对朱载坖耿耿于怀,他曾问过朱载坖这样一句话:
得无以久待为恨乎?
嘉靖帝而意思是,你是不是因为这么久都没有被立为太子而恨我啊?
这句话把朱载坖吓得不轻,而朱载圳得知这事后,便连忙跑到武当山为嘉靖帝祈福,嘉靖帝得知后十分高兴,便准备下旨立朱载圳为太子。
然而,还没等嘉靖帝立太子的旨意下达,朱载圳就于1565年正月生病去世了,嘉靖帝再次因为立太子而导致一名皇子夭折。
至此,朱载坖成为嘉靖帝唯一的儿子,也是皇位唯一合法的继承人,但嘉靖帝依然不喜欢他,也没有立他为太子。
就这样,朱载坖又在战战兢兢中活了一年多,才在第二年嘉靖帝去世后继位为帝。
可以说,朱载坖因为不受嘉靖帝喜爱,又遭受严嵩父子打压,心情一直比较压抑,为人处世也谨小慎微,生怕留下一点点把柄。
穆宗(朱载坖)在潜邸,朝夕危惧。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支持朱载坖人大臣,都认为他未来将是一位好皇帝,但实际上朱载坖的天性被他刻意隐藏,他只是故意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子,因为他如果不这样,别说成为太子了,能不能保住王位,都未可知。
二、乐极生悲的皇帝生涯嘉靖帝病重的时候,已经很久没见朱载坖了,于是急召朱载坖入宫,想要见最后一面。
然而,还没等朱载坖入宫,嘉靖帝就去世了,他到死都没能见到儿子,人们所说的孤家寡人,他恐怕是最合适的人选。
嘉靖帝去世后半个月,朱载坖继位为帝,是为明穆宗。
朱载坖继位之初,就着手革除了嘉靖时期的弊政,比如释放海瑞,给无辜蒙冤的大臣平反,打击奸臣和贪官污吏,拆毁道观、赶走道士、逮治方士,赦免赋税、革除苛扰、节省开支,等等。
这一系列举措,让群臣看到了新朝新气象,也看到了新帝执政的方向,就都有了主心骨,朝堂因此得以稳定,一切也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朱载坖勤政之事,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之后他的表现就让大家都看不懂了。
比如1567正月,朱载坖多次下令免朝,上朝的时候也心不在焉,只听不说,也很少看奏折,就连经筵日讲的时候,也不像往常那认真学习了。
临朝之时,圣容端拱,未尝时赐清问,体察民情;诸司奏章,少经御览;经筵日讲,止袭故常,未尝虚心询访。
更过分的是,朱载坖连祭祀这种大事都不参加,就更不要说召见阁臣了,大臣们除了上朝,基本见不到他了,内阁成员也只偶尔接见。
大臣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但真相很快就浮出水面了,原来朱载坖日夜在后宫宠幸妃子!
据记载,朱载坖还是皇子的时候,因为处境不好,又没有钱,所以嫔妃极少,将自己的欲望强行克制了。
但是,等到朱载坖当了皇帝之后,心情舒畅多了,也没人管得了,好色之心便显露出来,就此开始沉迷女色,无法自拔。
上初在裕邸,姬御甚稀,自即位以来,稍好内,掖廷充斥矣。
朱载坖有多好色,我们看看他有多少嫔妃就知道了。
在朱载坖继位的前两年,他就一口气纳了13位嫔妃,这还是有封号的,没有封号的不可计数。
为了寻找美女,朱载坖不止一次下令选妃,范围不限于国内,附属国朝鲜也必须进献美女。
每次选妃,朱载坖都要求三百人以上,年龄在11至16岁之间,因为他选妃太过频繁,导致百姓苦不堪言,为了不让女儿入宫遭罪,竟然“拉郎配”,强行把女儿送人或者嫁人。
史书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朱载坖因为沉迷女色,导致身体变差,于是在太监的蛊惑下开始服药,经过一晚上折腾后,他双眼无神,腿脚发麻,以至于无法上朝。
当然了,选妃是需要花钱了,为此朱载坖多次找户部要钱,不断从国库拿钱供自己玩乐,由于受到了内阁大臣的阻止,他便另想他法,派遣太监长期驻扎在苏杭,从织造局捞钱,并通过垄断生意赚钱。
更过分的是,在朱载坖的纵容下,太监们还要求地方官定期奉送“常例”,其实就是索贿,官员们如果不从,太监就以“碍妨御用”之名将其治罪。
当然了,太监们捞的钱,大部分都交给了朱载坖用于个人享乐。
朱载坖除了好色之外,在生活上也十分奢侈,从吃到穿都十分考究,他还大兴土木,后来张居正等人劝说他,他才稍稍克制。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朱载坖在位六年不到时间里,大臣们给劝谏他的奏折之多,占到了所有奏折的四分之一,史学家更是说这些奏折“足可编纂成为一本专题汇编”。
因为长期沉迷酒色,朱载坖身体开始变差,1571年下半年开始,他患上“色痨”这件事,已经是半公开的秘密了。
到1572年正月,朱载坖已经无法上朝了,之后病情持续加重,御医束手无策,民间神医而难以妙手回春,最终他在五月去世,享年35岁。
朱载坖之死,纯粹是乐极生悲所导致的,继位后疯狂享乐,荒废朝政,很符合昏君的特质。
但实际上,史书对朱载坖的评价其实很高,比如:
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
那么,朱载坖是如何做到自己享乐,又开启了大明治世的呢?
三、朱载坖的厉害之处朱载坖继位的时候,明朝内外局势其实都不太好,外有蒙古、倭寇为患,国内则弊政重重,国力虚弱,百姓也过得很苦。
东患在属夷,西患在板升。二患不除,我终无安枕之日!
朱载坖面对嘉靖帝甩给他的烂摊子,他没有退缩,而且启用了一大批贤能之人,并大胆放权给这些人。
具体而言,朱载坖并没有像父亲嘉靖帝那样大权独揽,在朝堂大搞帝王之术,而是用人不疑,他将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能臣放到内阁,让他们总揽全局,自己极少干涉。
这三个人我就不多介绍了,哪一个都是大名鼎鼎,尽管他们身上都有瑕疵,但能力没得说。
在这套内阁班子的带领下,明朝开启了一场大变革,首要是在人事方面,因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人。
嘉靖时期,由于严嵩长期把持朝政,大批无能之人靠裙带关系或者买官进入官场,高拱、张居正等人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人事考核制度,罢黜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庸才,又举荐贤能之人为官,比如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等,都得到了朱载坖的重用。
在很短的时间内,大明官场就焕然一新,一大批能臣进入官场,这为明朝治世的来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人之后,朱载坖在内阁的建议下,确定了务实的改革步伐,首先进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试行一条鞭法,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有限地开放海禁促进对外贸易,等等。
别看这些改革都是几个字一笔带过,其实影响大了去了。
比如启用谈论和戚继光,朱载坖用他们,是为了对付倭寇和蒙古,最后效果很好,困扰了明朝百余年的倭寇被彻底荡平,北方蒙古也被打残,一举扭转了明军“被动挨打、遇战即败”的局面。
明朝来自海上和北方边界的威胁解除后,一个安稳的发展环境就此到来,尤其是经济发展迎来了春天,明朝的国力开始不断增长,百姓也越来越富足。
再比如开放海禁,这也是一场大变革。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制定了海禁这个国策,之后一直没有改变过,这是受到倭寇影响所导致了。
海禁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倭寇,但同时给沿海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他们的生活变得艰难,明朝的对外贸易也几乎停止。
朱载坖审时度势,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他有限度地开放了海禁,史称隆庆开关,解决了大量百姓的生计,也促使明朝的对外贸易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并且明朝还依靠许多优质商品,对外国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
一个统计数字是,从隆庆到明朝灭亡,海外流向明朝的白银,达到了惊人的3亿3千万两!
尽管隆庆时期这个数字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开放海禁给明朝带来了巨额收入,为万历时期的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也延长了明朝的“寿命”。
又比如一条鞭法,作为清朝摊丁入亩的过渡和前奏,它也是一场大变革,将在日后张居正改革时发挥巨大的威力,为壮大明朝国力、改善民生起到巨大的作用。
在很多人看来,朱载坖的天资不是很高,能力也很一般,这其实是对他沉默少语的误解,他虽然沉迷酒色、荒废朝政,却是个知人善任之人,而且他为人比较务实,性格仁厚,跟他的父亲嘉靖帝有很大的差别。
当然了,朱载坖也不完全是甩手掌柜,他不具体参与制定政策,但对政策合理性的把控却很到位。
从结果来看,朱载坖在位期间实施的一系列改革,都是相对比较温和的,没有激起大的矛盾,毕竟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太过激进会适得其反。
对臣子的掌控,不使朝堂生乱,也是朱载坖干的比较出色的一件事。
朱载坖继位之后,重新选拔了内阁成员,当时一共有九人,分别是徐阶、李春芳、高拱、郭朴、陈以勤、张居正、殷士儋、赵贞吉和高仪。
这其中,以徐阶、高拱和张居正三人最有才干,他们也都是朱载坖的拥立功臣。
但是,徐阶、高拱和张居正产生了权力之争,先是徐阶打压高拱,紧接着高拱和张居正联手迫使徐阶辞职回家养老,高拱还想伺机报复徐阶,想要置徐阶的儿子于死地。
朱载坖最初只当旁观者,但事情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他就不能不管了,毕竟徐阶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打压徐阶对朝政并无好处,还会导致高拱专权。
于是,在审阅高拱处置徐阶的奏折时,朱载坖假装“不甚解”,说自己不理解高拱的意思,以装糊涂的方式保全了徐阶。
保全徐阶,也就保全一大帮朝臣,但高拱和张居正也不能不用,朱载坖便让高拱当首辅,张居正当次辅,对二人予以拉拢,二人感激涕零,于是同心辅政,创造了一系列重大业绩。
总的来说,朱载坖在位期间对内阁成员比较宽容,对待政治斗争尖锐的各方,大多采取平衡调和的态度,即便是留不住的人他也给与厚待,以免造成朝政动荡,比如徐阶。
因此,朱载坖时期的内阁相对比较稳定,人员变化其实并不特别大,一个稳定的朝堂,是治理好国家的前提,这一点他做得很好。
看完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朱载坖身上存在很多问题,却是小恶而无大害,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拎得很清,他还知人善任,让一大帮能臣、贤臣为他所用,他只稍微花点时间居中调和一下即可,这样他就可以关起门来享乐了。
那么,朱载坖取得了什么成绩呢?
清朝张廷玉在《明史》中对朱载坖有这样一段评价:
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乾隆帝对朱载坖也很欣赏,说明朝在朱载坖的治理下“汔可小康矣”,而明清时期许多人把朱载坖与汉文帝相提并论。
当然了,对朱载坖的许多评论都言过其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朱载坖不是昏君,尽管他不是一位热血君王,但他对明朝的治理开启了明朝的治世,只可惜他的儿子万历帝自毁江山,这当然是后话了。
笔者认为,要不是朱载坖和他的一帮臣子,及时收拾了嘉靖帝留下的烂摊子,明朝恐怕早就灭亡了,隆庆一朝虽然只有六年,却为大明续命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