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树不会乘凉,周厉王作茧自缚,不作就不会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大号的问题,既发人深省、又让人无言以对-毕竟除了高级文官可以凭工作能力(个别人是凭拍马屁钻营的能力)去争取往上爬、武将可以凭立下军功力争上游,以求改变命运之外,其他王侯的角色,大多数还真是来自血统承袭制度。
只要你是皇裔,有血统关系的人,就可以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排队等候泼天富贵降临自己的头上;不需要考核能力、不需要评估品德能不能达到一个国君、一个国家机构高级管理者的要求-中国的君主制度立嫡立长的规定-造成很多名不副实、才德不配位的人,只因懂得投胎的技术,投到一个好人家、占了一个好位置,便成就了自己人上人的人生。
历史上的商纣王,就是如此这般的代表人物。只不过,纣王是绝对想象不到,在距离商朝被灭国的教训不过才过去了几百年,就有个“过之而无不及”的周厉王会踩坑、重蹈纣王的覆辙----到底周厉王做了些什么、会人神共愤呢?
1、比商纣王过之而无不及的周厉王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商纣王是因为荒淫无道、众叛亲离才被周武王所推翻的,跟得罪了女娲并没有一毛钱关系。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江山后,很快就老病归天,皇位按照血缘、顺序关系代代相传,当皇位传到周朝第十代皇帝周厉王时出事了----周厉王的“事迹”简单总结就是贪财好色、宠信佞臣、凶残暴虐。周厉王之父在位时已经规定一些大宗私产收归国有。到周厉王时,他还觉得以前祖宗留下来的“国土资源臣民共享”制度会分薄他的资产,因此下令即时废除旧制,所有资源“收归朝廷所有”。百姓想耕种山林田亩,甚至灌溉放牧,都必须向朝廷缴税。
卿士召公实在看不下去,冒死觐见周厉王,劝谏说:“陛下!再这样下去,百姓就会象反商纣王一样揭竿起义了!”周厉王听了,反而马上传令天下百姓:“谁敢妄议朝政,就抓起来收监”。还让人找来一个巫师,让巫师作法监视那些妄议朝政的人,只要发现有人议论朝政,就马上抓起来处死。这样一来,那些敢于说话的人都闭嘴了。周厉王得意洋洋地对卿士召公说:“这就立竿见影的见效了吧!再没有人敢于议论朝政了!哈哈!”
召公长叹一声:“陛下堵住了别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截断水流更危险啊!治理国家跟治水一样,必须合理地疏导、整合水流,才能让水流汇合到大海之中。百姓一样,堵住嘴巴不让反映意见,就象强硬堵塞住河流一样,会产生决堤的危险啊!”可是周厉王听不进去,让人把召公赶走了。再也没有人敢劝谏,周厉王更加放肆。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在霸道骄横、无法无天、荒淫无道的周厉王高压统治三年之后,周朝的老百姓痛苦万分,生计艰难,民愤滔天,忍无可忍便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暴乱。由于周厉王对百姓实在太过丧心病狂,因此反对周厉王、反对独裁统治的暴动口号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和响应。起义大军势如破竹,一路之上如入无人之境----
周厉王的军队早已经因为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和被各级官员层层欺压、盘剥,而军心涣散,完全没有了战斗力。起义大军所到之处,各地城门大开,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地出门迎接起义军,协助起义军维持社会秩序。因此起义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很快就攻下了全国大部分的城池,直接把都城团团包围住。众人大声叫喊着:“杀暴君!”“正朝纲!”
周厉王从起义大军兵临城下时,便已经吓破了胆。慌忙带着一小队人,抬着一箱箱不舍得放弃的金银珠宝,走暗道逃出了皇宫。只是因为这些人平时都是习惯了养尊处优,突然间如丧家之犬地逃亡,还带着贵重行李,根本走不远、速度也很慢,慌慌张张地好不容易渡过了黄河,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周厉王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这个地方停留。最终,周厉王也不敢再回京城,最后老死他乡。
后记
周厉王的人生,典型的自作孽不可活、自作自受。历史上总是有些人患了善忘症---周厉王是这样,周朝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更加变本加厉-烽火戏诸侯的成语典故就出自这位周厉王的后世子孙。历史留名并不是留下好名声、而是成了反面教材。也是让人无语。
这些德才不具备的人,之所以能够做皇帝,靠的是祖宗庇荫-凭血统的先天优势,自出生开始便拥有普通人所没有的权利。正因为这些人可以不劳而获,白占便宜便不懂得珍惜,反而放肆地挥霍这些权利。最终得到悲惨的下场,这也是天道可循回,苍天可会饶过谁呢!
文典来源:1、周厉王西周第十位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周厉王约公元前878年即位,在位37年。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后来,国人暴动把厉王给驱逐了。
2、司马迁在《史记》里评价他“幽厉昏乱,既丧酆镐”。
3、史记故事“国人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