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盐铁会议:看似没有结果的大辩论,对汉帝国走向产生决定影响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41
导语

盐铁会议是指公元前81年,大将军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召开的经济辩论大会。这次会议围绕汉帝国盐铁经济政策走向进行辩论。

辩论双方分别是贤良文学六十余位儒者,以及以财政大臣桑弘羊为首的汉中央官员。

前者认为盐铁专卖属于与民争利,应予放开,后者主张维持政府盐铁专卖,以保证国家财政税收充足。

这场辩论从前81年二月持续至七月,时间跨度之广,参与范围之大,自由度之高为封建史少见,最后的结果是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虽然结果没有太大改变,但霍光成功利用舆论沉重打击桑弘羊政治势力,为其推行“与民休息”措施扫清障碍,巩固首辅大臣的权力地位。

盐铁会议,国家路线之争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六年前,公元前87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年近七旬的汉武帝奄奄一息的躺在龙榻上,这位执掌汉帝国五十四年的一代雄主走到了生命尽头。

自知时日不多的他紧急召见霍光、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等四位近侍重臣。

他让霍光抱起年仅七岁的刘弗陵,示意他如周公辅成王一样辅佐少主,同日加封其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因此成为首席辅政大臣。

汉武帝选择霍光辅政自有其深意。武帝执政五十四年,有四十八年在打仗,虽然他打败匈奴,征伐四夷,开疆拓土,但功在千秋,罪在当代。

频繁的战争弄得帝国财政入不敷出,民不聊生,似有秦亡之景象,为了让大汉国祚绵长,他需要一位老成持重之臣主持大局。

霍光,沉稳少言,出入宫禁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犯一次错误,再加上是爱将霍去病的异母弟弟,汉武帝对他信任有加。

他相信霍光能够延续他晚年罢兵止戈,与民休息的既定政策方针走下去。两天后,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新帝继位,天下百姓无不翘首以待,冀希望扫除疾苛,推陈出新。

不过这时汉朝面临两条选择:一是以霍光为首的恤民派,他们主张与民休息,免除田租,坚持儒家思想的德治。

另一个是以桑弘羊为首的强国派,他们坚持富国强兵政策,认为只有实施屯田、加大国家对经济和市场的垄断才能增强国力,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

二者主张性质相反,前者是武帝末年政策的延续,后者是武帝中期的积极政策,以增强国家权力为优先考虑。

在当时的封建农业社会,盐铁是国家经济命脉,也是经济政策的核心,因此盐铁经营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

霍光想对盐铁专营进行松绑,桑弘羊主张严管。而盐铁会议的本质却是两大政治集团的斗争。

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军功集团主张垄断国家财政,持续对匈奴保持高压态势以维持自身权势,而以霍光为首的贵族门阀和地主阶级主张下放权力,通过市场调节来削弱官僚话语权。

霍光虽然名义上是首辅,但却无法轻易撼动桑弘羊的地位。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掌握汉朝财政四十余年。到汉昭帝继位后又担任御史大夫。

汉武帝穷兵黩武,耗资巨大,花钱更是如流水,之所以能维持国家机器运转,多亏桑弘羊杰出的理财能力。

在他担任财政大臣期间,实施盐铁官营,将以前由商贾生产经营的盐铁行业划归政府经营,成功为汉武帝达成圈钱目的。

同时还主导币制改革,均输平准、酒榷制度(酒的专卖),在财政领域是绝对权威。

汉昭帝继位后,桑弘羊与上官桀勾结,妄图推翻霍光的辅政地位,而霍光为了稳固政治地位,便开始酝酿盐铁会议,以此打击桑弘羊势力。

盐铁会议,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辩论

公元前81年二月,霍光命三辅、太常各举“贤良”二人,各郡国察举“文学”一人,贤良文学共六十余人齐聚长安,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

此次会议霍光没有出席,由丞相田千秋主持,这些贤良文学虽然不是政府官员,但却是各地十分有影响力的名儒大族。

霍光就是要把整个门阀士族凝聚起来,从下到上掀起一次批判风暴,让桑弘羊彻底名声扫地。

会议上,贤良文学们对盐铁官营进行全盘否定,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指责这是与民争利。

况且由政府垄断的盐铁质次价高,根本没有适合的农具,还存在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等问题。

贤良文学表面是抨击汉武帝,但暗里就是打击桑弘羊,因为这些政策全是桑弘羊制定的。

桑弘羊自然不甘示弱,由他本人和丞相府的属官、御史大夫的属官等组成的政府团队予以激烈驳回。

在长达五个月的辩论时间里,桑弘羊发言一百一十四次,御史发言十九次,丞相史发言十五次,他们充分肯定盐铁官营在抗击匈奴、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抑摧地主豪强的积极作用。

桑弘羊的发言让现场更加紧张,贤良文学代表着谁?

一个郡就选出那么一两个人,官府肯定不会从田间地头拉人过来,能够有机会与当朝宰辅辩论的都是在当地有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们在霍光的支持下自然腰板很硬,敢于和桑弘羊叫板。除了经济政策,双方还就对匈奴政策、治国理念和义利观进行激烈交锋。

比如:贤良们反对对匈奴用武,主张偃兵休士,厚币和亲,依靠德政维持局面,桑弘羊坚决反对和亲,只有通过战争才能阻止匈奴侵扰。

在治国理念方面,贤良文学信奉儒家,主张德治,桑弘羊信奉法家,主张法治,义利观方面,前者坚持崇尚仁义,后者认为人性本恶,重利轻义,趋利避害才是正理。

前81年七月,盐铁大会结束,虽然过程激烈,但成果很有限,朝廷仅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

霍光明修栈道,实则稳固权力

盐铁会议的真正成果不在经济而在政治,霍光借助贤良文学,赢得了广泛的舆论支持,沉重打击桑弘羊势力,使其站在主流舆论的对立面。

此次会议后,霍光授予贤良文学们相应的官爵,贤良们把霍光视为意见领袖,很显然,霍光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并不完全赞同贤良文学的观点。

比如他没有接受全部罢除盐铁、均输等官营事业的建议,而只是放开酒的专卖和关内铁官,对外政策方面,他也没有采纳贤良文学所谓的感化匈奴政策,而是加强边防建设。

归根结底,大儒豪族不过是被霍光利用的对象,霍光主张为经济松绑,并不是把绳索解开,他真正反对的是桑弘羊,纯粹对人不对事。

在盐铁会议后,霍光借助舆论和民间力量的支持,拿到了内政和经济政策的话语权。

此后,大权在握的霍光基本坚持了汉武帝晚年的与民休息政策,他免除农民徭役,将公田给贫民耕种,并贷给他们种子、口粮,成就昭宣中兴的历史佳话。

不过不管是桑弘羊还是霍光,都没有讨论如何抑制土地兼并的问题,而土地兼并恰恰是一个王朝中后期的致命缺陷。

在汉武帝末期,这一问题已隐隐抬头,但霍光作为既得利益者,再加上需要地主大族支持,只能选择性忽视这一问题,这也是其历史局限性的体现。

0 阅读:0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