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为何被清史给予高度评价?

晨方侃历史 2022-06-13 09:42:56

从选择后来的慈禧,到使用曾国藩由此彻底平定太平军起义,咸丰的个人眼界决定了清朝的发展趋向,其情感世界和成长经历让他人生多了悲剧色彩。面对太平军的汹涌来势,咸丰帝一口气任命了几十位团练大臣,希望通过国家正规军和民兵组织对抗起义。

撰文|赵立波

题记: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责任人咸丰帝奕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从选择后来的慈禧,到使用曾国藩由此彻底平定太平军起义,咸丰的个人眼界决定了清朝的发展趋向,其情感世界和成长经历让他人生多了悲剧色彩。当一切历史的烟雾散尽,我们更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这些曾经的“皇帝们”,将他们尽可能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岁月让一切从批判走向建设,全面根据史实去还原历史,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去开展讨论,才能让历史成为有意义的存在。

(一)、少年的咸丰就失去了母爱,靠着懂事成熟,获得道光的欢心,无奈刚登基天灾人祸一起爆发。

道光画像

道光十一年的六月,已经50岁的道光才再次当上父亲,此前他的唯一长子被其不小心踢死,幸好他的全贵妃给他生下了皇四子,日后成了清朝中后期的咸丰皇帝奕詝。10岁这年,这个孩子的母亲因病离世,从此这个孩子就被安排到静贵妃那里抚养,静贵妃也生了一个儿子是后来比较出名的恭亲王奕䜣。

这个孩子从小就非常懂事,凡好吃的他总会主动让给弟弟奕䜣,除此之外,在祖母的寿辰之时,这个孩子用稚嫩的画笔给祖母画出一幅画表达自己的小心,这些都让长辈们对他给外喜欢。早期咸丰帝性格较为沉静、好学,不幸的是,在他青年时期曾因坠马以致腿残:“文宗体弱,骑术亦娴,为皇子时,从猎南苑,驰逐群兽之际,坠马伤股,经上驷院正骨医治之,故终身行路不甚便。”《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身体上的残缺让他在登基后非常自卑,以至于经常挑剔大臣们对他的在礼节上的敬畏。曾国藩后来对此向咸丰帝提出批评,过于注重小节,大臣们因为“步趋”、“叩头”等礼数稍有失误,就被处罚;为了避讳随意改动,竟然把古今通用的“仪礼”二字改为“礼节”(咸丰名为奕詝)。“谨其所不必谨”,在国家大事方面却“不暇深求”。

咸丰帝画像

登基的当年就发生了几件大事,江淮附近大雨滂沱几十天,发生黄河溃堤,丰、沛两县立马成为水泽,60州县受灾,死亡百姓不计其数。第二件大事,在四川境内发生强烈地震,据《中国地震目录》记载,该次地震震级为7.5级,震源深度达10度,由强震引发的地震冒水、山体滑坡,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在地震中死亡男女20600人,倒塌房屋26000余间,10余万人无家可归。更要命的是,广西地区已经发生了洪秀全拜上帝会起义,瞬息席卷整个清朝。让刚登基不久的咸丰就下发了罪己诏,开创了清代皇帝的记录。“劳师糜饷,未能迅就荡平,皆吾罪也。而南河丰工漫口,至今尚未堵合,灾民荡析离居,更为可悯,均朕德薄,惟有自省愆尤,倍深刻责而已。”同年四月,太平军打下南京定都,咸丰再次下发罪己,说明这个年轻人内心的不安与懊恼。

太平军起义

(二)、天下残局,狼烟四起,他也曾强势进行应对,相当勤政爱民。

面对太平军的汹涌来势,咸丰帝一口气任命了几十位团练大臣,希望通过国家正规军和民兵组织对抗起义。并说过相当务实的一句话:“朕用人行政,一秉大公,从无满汉之分。”《清文宗实录》

面对曾国藩不能马上出兵,咸丰帝马上展示出他咄咄逼人的辩才:“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言既出诸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以此可以看出咸丰帝不仅辩才出众,御臣之术也极为高明。嬉笑嘲弄又不把事情搞砸,二十岁的青年人而言,的确表现出成熟的驭臣之术。

咸丰继承了清朝皇帝较为勤政体恤民生的一面,上任之后,内忧外患,他指挥军务,批答奏折,未曾荒废,每遇到重特大灾害,关于他批示救济灾民和豁免钱粮的旨意随处可见。咸丰四年,太平军攻占扬州,清军久攻不下,于是打算挖开高邮湖大堤,不惜让百姓与太平军陪葬。当作战方案上报咸丰时,他立刻予以否决,并批示说:“扬州可缓取,无伤吾百姓。”《朗潜纪闻》

此外在与臣下互动时也难得的人情味。咸丰九年三月,他连续五天召见段光清,咨询当时紧要战略问题,问他目前是安内还是攘夷,并且如何克服这两大患。段光清任职于杭州,同太平军中心地带接壤,对敌情相对熟悉,回答的也较为明确。第一先处理太平军内乱,办法还是拥兵剿除。第二才是对付洋人。平定了太平军,洋人见到没有内乱,自然会谨慎一些。咸丰帝当面并不表态,但却把会见段光清的意见反馈给军机大臣,大家一直认为段光清的想法“所言甚善”。

咸丰帝标准像

几个月后,咸丰再次召见段光清,开头聊起了一些家常:“还能不能写小楷,想汝在外多年,诗赋亦不如从前”?得知段光清的老家在安徽,当时被太平军占领,问他故乡情况。段回答说:“自己父亲的坟墓被太平军挖了。”听到这儿,咸丰急切地说:“尔家中人现在何处安顿?”回奏说兄弟们现在都逃到浙江衙门,堂兄无力照看,都留在安徽。咸丰又问:“同支眷属大约不少,到底作何安顿?”段光清再次回答,并说天下苍生造此战祸,哪里能够安顿。咸丰帝听了非常伤感,良久说不出话来。《道咸宦海见闻录》

咸丰治理清朝11年,敢于乱世出重手,在局势未恶化的情况下,他在即位不久就处置了数位地方大员。广西巡抚因镇压太平军不力被发配新疆,大学士塞尚阿被判斩监候,山东巡抚张亮基被发配军台,此外受到撤职的高级官员多达几十人之多,为了改变官场积习,他敢于将大学士柏俊处死,前朝老臣蓍英自尽,这些都说明他登基之初就将权力牢牢掌握,且相当铁腕。

(三)、性格弱点在鸦片战争时期暴漏无疑,让他以另类方式进行“自杀”

第二次鸦片战争

登基的第七年,咸丰帝又再次经历了父亲道光的屈辱,不同的是,这次外国联军浩浩荡荡直接打进了北京。面对这样的重大危机,咸丰帝依旧装出一副“天朝上国”的高姿态,如何化解危局却茫然无措。他认为外国国王“竟自称朕,实属夜郎自大,不觉可笑!”“如欲亲递国书,必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否则“唯有与之决战”。与其说咸丰重视“天朝上国”利益,毋宁说他已经焦头烂额,不知所云。这一时期的上谕经常可见“战抚两难,遗患无穷。”“从此兵连祸结,迄无了期”、“后此作何了局?”以及“一劳永逸之举”、“永息干戈”,甚至提出只要北京不进驻外国特使,可以考虑免除所有关税作为交换条件。传统思维让咸丰在大变局面前显得紧张无措,甚至这已成了清朝的一大传统。而这种情况已经被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进行过精准分析并以咸丰的作为提出强烈批评。

曾国藩和幕僚赵烈文

咸丰十一年,赵烈文并向曾国藩递交了一份长篇谏言,其中对当时外国情形给予了明确预见,当时太平军势力极端强盛,他却说太平军不不是最大威胁,中国最大的祸患在外国: “外国夷人,政治修明,国家治理,民力富强。人人奋勉,好胜心强而以不如别人为耻,这些西方人对中国的政务民情,险阻风俗,今天一个图谋,明天一个说法,考虑事情唯恐不明确,观察事情唯恐不细微,搜集我们的文化经典,翻译传播,兢兢业业,从未有间断过。”对此赵烈文总结说:“他们的志向不在小,国家的祸患,再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接着赵烈文又说“中国之所以如此衰弱,主要原因就是崇尚虚文,学习使用繁琐苛刻礼仪,而外国方面务求专精简一,讲究实用。似乎未来大势是天意要“开通六合”。

能静居日记

咸丰十年六月十五日(1860年),二万余人的英法联军开始再北塘登陆,虽经全力抵抗,古老帝国的血肉之躯最终败给了西方船坚炮利。过度自尊的咸丰根本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不想屈膝求和,更怕像叶名琛一样被俘获他国。于是在大臣僧格林沁的建议下,咸丰帝去“木兰秋狝”。这无非是仓皇的逃跑而已,大清国二百余年到了今天从未有过的不知所措的慌张。咸丰帝抱着五岁的儿子痛哭流涕:“今日无复有是矣!”在临走的时候,咸丰自觉愧对祖宗,竟然趴在地上叩头,直至鲜血满面,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赵烈文对当时要迁都西安也记述了自己的看法:“北京闻已与议和,尚未时分融洽,夷酋欲见恭王不得,因火圆明园,宫殿尽毁,又必欲如前约,驻兵京都。车驾尚在热河,朝议欲迁都西安避之。然夷法国都俱驻公使大臣,各邦皆有,不过欲通知风俗国政,初非恶意,如欧洲俄与英、法世仇,而兵事一息,即互置公使,不独行之中国。”赵烈文可以说对西方外交体系颇有见地,与此同时,他分析西方用兵北京不过几千人,而北京的军队“禁旅如云,何必畏之若此,而出此迁都下策,殊不可解,且彼所欲驻兵国度,以空城畀之,岂能塞其意?我能往,寇亦能往,西安岂天上邪?最后他感叹“朝廷聩愦若此,闻之且愤且谈。”《能静居日记》

咸丰书法

可知性格弱点和当时清朝高层对西方认识储备的严重不足,最终将咸丰彻底推向悲剧。三十岁生日的这天,咸丰在悲喜交加中度过,他深知,外国人不会就这样罢手。早年的性格弱点,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咸丰明显缺乏勇气,厚厚的宫墙教育让他对西方毫无了解。在“三千年未有大变局”之下,他显得抑郁、无奈、忧惧,悲伤。从个人修为来看,咸丰并非纨绔子弟,他还是个才子,在清代帝王中文章和绘画水平均堪上流,据说他尤其擅长画马,“神采飞舞,雄骏中含有肃穆之气,非唐宋专家所能比拟。”《清文宗实录》

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最后一年里,面对北京大臣的催促,咸丰帝却不打算再度经受折磨:“本年天气见届严寒,朕拟暂缓回銮,俟明春再降谕旨。”《清文宗实录》在过度饮酒使病情加重后,终于在咸丰十一年的七月十六日(1861年),咸丰死在了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走完了他异常痛苦的人生,留给一个孤儿寡母们的一片昏暗残局。

慈禧年轻画像

清朝学者钱咏在《履园丛话》中说:“古英雄不得志,辄以醇酒妇人为结局者,不一其人。”对于咸丰来说,非常贴切。至于当时对其不满的学者王闿运在其著作中还给他描述成身边有四名貌美如花的“四春”,则有失实之处,虽然他死前不一定多荒淫无度,但却是颓废不堪,性格彻底让咸丰从失败走向死亡。甚至他身上有一种“间歇性抑郁症”的倾向,早年登基也曾意气风发,勤勤恳恳,但是一旦遭遇重大挫折立即萎靡不振。 清史稿评价: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赋民首杜烦苛,治军慎持驭索。辅弼充位,悉出庙算。乡使假年御宇,安有后来之伏患哉?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7 阅读:10240
评论列表
  • 2022-06-21 17:05

    雍正以后的清朝皇帝都是废物,在一堆废物里找一个半废的?

    win 回复:
    明朝前5的皇帝个个吊打康麻子。
    既定之天命 回复:
    没错 你说得很对
  • 珍惜 11
    2022-06-20 08:44

    矮个子拔高

  • 2022-06-21 18:14

    条约帝还评价高,比茅坑高嘛[得瑟]

  • 2022-06-21 19:50

    太平神棍闹了十几年,牵扯太多精力以至于八国联军入侵腹背受敌。还好神棍被灭

    好名字被取光了 回复:
    怎么死的你不说?死的一亿多大部分那些满清名臣屠杀的。整个天平天国时期,屠城都是满清干的。
    风! 回复:
    你怎么不说满清德不配位,造成内忧外患的局面呢?
  • 2022-06-22 20:42

    昏君一个,也就比他那花柳儿子强点

  • 2022-06-23 18:17

    这哥们,不说别的,抽大烟就这一条,也不是明君

  • 2022-06-21 18:40

    主要是他儿子的衬托,没带脏病回宫里。

  • 2022-06-25 13:05

    跟崇祯一路货色,志大才疏,还没崇祯硬气,死了留下东西两宫太后,祸害几十年

  • 2022-06-26 18:22

    清史中清朝哪个皇帝是不好的!

  • 2022-06-28 01:53

    清史?谁给它修的?向来后一个给前一个修史,比如清修明史!

  • 2022-06-24 21:33

    清史谁修的心里没点数吗,你让朱明后人修明史试试

    冇大叔 回复:
    崇祯皇帝一路货色 没崇祯有骨气
  • 2022-06-28 14:39

    清史能看吗?咸丰是满清第一个被攻入北京皇帝,早早逃跑了,此人不止胆小如鼠还贪念美色,早死一半被吓一半好色。这种货色还是比死于性病的儿子,一辈子窝囊的侄子,以及最后当卖国贼的溥仪强,多讽刺

  • 2022-06-24 09:28

    面对凶残无比的越匪,工业文明的降维打击!能咋办?

  • 2022-06-23 07:40

    事实证明内忧比外患更严重,近代也是!

    风! 回复:
    内忧反而是自己作的
  • 2022-06-18 10:52

    [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把狗脖圈去了。

  • 2022-06-23 08:51

    支撑咸丰朝之股肱大臣首推肃顺,可惜了,被砍了,不然洋务肯定搞得起来

    凉凉 回复:
    想啥呢,洋务不管谁谁来都是死,恭亲王好歹还是近亲,肃顺只是怡亲王一脉,哪里能服众
  • 清朝四爷之后,没明白人。

  • 2022-06-25 17:54

    道光就应该选六皇子做下任继承者[笑着哭]

  • 2022-06-24 00:29

    不如鬼子六

  • 2022-06-24 14:59

    咸丰在位的十年之间内忧外患交迫而来,国家积贫积弱,太平天国如火如炽,英法联军坚船利炮攻进北京,清王朝处于崩溃边缘。以他的才能根本无法撑住这个危局,其实这也是他年轻崩逝的主要原因。一句话评价:难称昏君,难称有为,材质庸常的君主。当初继位的换成鬼子六,比他能好点

  • 2022-06-24 22:49

    把乾隆放这更不堪,

晨方侃历史

简介:分享与点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