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鲜或者鹅的时候可能会用到这味散寒解表的中药,你猜对了吗?

谭王页的笔记 2024-02-23 01:59:08

本草纲目说——散寒解表的苏叶

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

《本草纲目》中记载:苏叶,味辛,性温,无毒。主治:解肌、发表,散风寒,下气除寒,补中益气,通畅心经,益脾胃,其子功效更好。治一切寒气造成的病症,如心腹胀满,开胃下食,止脚气和腹泻,通顺大小肠。

附方:

风寒湿痹(此证因内寒湿气入于经络,致四肢挛急,脚肿不可落地)。将二两紫苏子擂碎,加水三升,研取汁,用二合粳米,加煎汁做成粥来吃,效果非常好。

谭老师在这里分享一下苏叶解表散寒的功效。仅供参考。

谭老师用药经验

苏叶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症可以单用,重症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常配伍香附、陈皮、甘草,如香苏散《和剂局方》。

香苏散(常规用量):香附12g,紫苏9g,陈皮9g,甘草5g。

行气香苏散(效验方):紫苏9g,香附12g,陈皮9g,枳实9g,台乌药9g,木香9g,元胡9g,小茴香9g,草豆蔻9g,六神曲12g,白芷9g,甘草5g,生姜9g切。

功能:温通行气,和胃止痛。主治:气滞中寒,饮食生冷,外感寒邪,胃胀胃痛,寒疝腹痛,妇女痛经等。

加减:兼恶心呕吐加藿香9g、半夏9g;并腹泻苔白腻加苍术9g、茯苓15g;寒热错杂加黄连6g、吴茱萸1g;伤食嗳腐苔浊厚腻加莱菔子15g、鸡内金15g、焦山楂15g、连翘9g;并胸胁胀痛加柴胡9g、郁金12g。用于治疗因气滞、寒凝、食积或外感寒邪等而致胃胀胃痛者有较好的疗效。

风寒表症兼见咳喘痰多者,每与杏仁、桔梗、前胡、橘皮、半夏、枳壳、茯苓、甘草等同用,如杏苏散《温病条辨》。

杏苏散(经验用量):苏叶15g,杏仁9g,茯苓15g,半夏12g,前胡12g,枳壳12g,桔梗9g,陈皮9g,甘草3g,生姜9g切,大枣2粒切。

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二者共为君药。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协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共为臣药。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本方为治疗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以降肺气;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热甚者,加黄芩以清解肺热。结合临床,杏苏散可理解为小青龙汤之轻剂,实乃治外感风寒、挟有痰饮轻症之方。

谭老师医案

医案:

男,6岁,自述:咳嗽2周,服用过感冒类西药,无效。

诊见:咳嗽咽痒,痰白量少,鼻流清涕,口干不苦,同时胃脘痞闷,甚则欲呕,纳食较少。舌质淡红,舌尖稍红,苔薄微黄,脉浮稍数

处方以杏苏散加减:苏叶15g,杏仁9g,茯苓15g,半夏12g,前胡12g,枳壳12g,桔梗9g,陈皮9g,甘草6g,生姜9g切,大枣2粒切,鸡屎藤15g。5副

用药反馈:没有咳嗽和流鼻涕还有痰了。

案例分析:咳嗽、鼻流清涕、痰白量少、脉浮、说明有风寒感冒症状。同时胃脘痞闷,甚则欲呕,纳食较少,考虑是肠胃气滞加上体内有积食。因此采用辛温解表兼行气消积法治疗,正是苏叶使用的时机。

以上就是谭老师在临床上使用苏叶散寒解表的临床经验。

本草纲目说——家有儿女,懂点本草,如果您觉得本内容对您有帮忙,欢迎关注,及点赞转发。

0 阅读:1

谭王页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