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定见过这样一张相片,在相片中一个穿着军装的老人。老人身体前倾,踮着脚,用脚尖支撑着身体,神情专注的看着一件美军装备。
如果仅仅从相片上来看,这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但是知道老人身份的话,就不会这么认为,反而会有些心酸的感觉。
在拍摄这张相片的时候,老人已经64岁了,时任中国解放军副参谋长,以老人的身份来说,可谓位高权重。但是从老人的动作和身体姿势来说,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在看一个新奇的玩具。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站在旁边的外国士兵,这个士兵一脸冷漠,守护在一旁,生怕老人把装备“看跑”了。
中国航母之父这位老人让人尊敬的老人,名叫刘华清,他的一生都与中国海军联系在一起,被称为中国“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也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在他生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然而,刘华清虽然可以“瞑目”,因为在他离世之前,知道了中国建造航母的计划,但是也有遗憾,因为在中国首艘航母列队前夕,他就与世长辞了。
有时候,不得不说老天的不公,只要多给他1年多时间,就可以看到中国航母入列,让他亲眼看到奋斗了半生的航母梦,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了。
虽然他已经无法亲眼看到,但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海军终于强大起来了,如今中国首艘弹射航母也开始了海试。我想,他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
在刘老将军有生之年,没有想过会有8万余吨的航母,他曾经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艘吨位在3-4万吨级的中型航母,这才过去多少年。他曾经的航母梦,不仅成为现实,并且已经远超他的预期。
那个他曾经踮脚才能看到的美国航母,那个曾经只能看,不能碰、不能摸的航母,我们不仅有了,而且还有了一争雌雄的实力了。
最早意识到航母重要性的高层刘华清之所以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可见其对中国航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军队高层中,为数不多对航母情有独钟的人。
从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于航母大多不太重视,这里面除了技术和资金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到苏联方面的影响。
我们的装备实际上是师承苏联。而苏联长期以来对航母都不太重视,苏联高层曾经在公开场合说道:“航母是移动的海上棺材”。
从这就可以看到苏联对航母的态度,由于苏联的不重视,又影响到中国对航母的态度。而刘华清则是在当年为数不多对航母有清醒认知的人。
中国的海防线有1.8万公里,还有1.4万公里的岛屿岸防线,这些都必须依靠海军的强大实力来守护,而航母则是海军中的最强战力。只有依靠航母,才能震慑周边宵小,守护我们的海防边界线。
基于此,从1970年4月开始,刘华清就开始讨论建造航母可行性的问题,并且为此组织了多次专题论证会。
在经过3个多月的探讨后,依据当时的国家实力,提出了一种可行性的方案,刘华清认为可以建造一种吨位为3吨的中型航母,并且为此制定了一个航母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名称就是“707工程”。
后来,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航母发展计划实施不是很顺利,这一拖就拖了10年时间,一直到1980年,但是在这期间,航母虽然没有建造出来,但是却大量的研究和论证的工作。
对航母深深的渴望1980年5月15日,当时中美正处于蜜月期,中美两国的关系还是很不错。不仅是民间,还是军队都有大量的互动。时年64岁的刘华清受邀率团访美。
由于刘华清一直对航母念念不忘,在访美期间,就提出了想到美国航母上看看,如果是现在,我想美国人不用想就拒绝了。
但是处于蜜月期的美国还是比较大度,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请求。这是刘华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航母。
当时参观的航母是小鹰号航母,排水量在6万吨左右,航母全长325米、宽86米,整体高度相当于18层楼,其中甲板下面10层,上面8层。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这无疑就是一艘“海上巨无霸”,在登舰那天,64岁的刘华清非常高兴,不用随行人员搀扶,如同一个好学的小学生,在航母上每一层都仔细参观,不知劳累,也不知疲倦。
他想把看到的每一处都烙印在脑海中,印证此前10年做的航母研究,这次能登上美国航母,下次不一定有这个机会了,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未必会有下次了。
航母虽然上去了,但是美国也有个限制,那就是只能看,不能触碰航母上的任何设施,为了能够看清楚细节,刘华清不得不身体前倾、双脚踮起,用脚尖支撑起身体的重量,看清一些细节。
也就诞生了那张著名的相片,从这张相片中,可以看出是一位中国老人对航母深深的渴望。但是国力不允许,这份渴望注定成为“遗憾”。
中国终于有自己的航母从小鹰号参观回来两年后,也就是1982年,此时的刘华清已经升任中国海军司令,曾经被中断的航母研究和论证工作再次继续。
有了前面做的大量铺垫,以及参观小鹰号航母后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在经过7年的努力后,也就是1989年,刘华清在航母前期研究和论证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
决定在2000年左右,开始建造一艘吨位为4万吨的中型航母,这个计划被称为“891计划”,这次虽然重视航母的建造,但是在当时的年代,一切以发展经济为主,在装备投入上资金有限。
曾经的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就曾在那个年代,为了补贴经费,下班后卖面条。就更不用说发展航母这种烧钱的海上巨兽了。“891计划”虽然制定了,但是没有资金的支持,进展非常缓慢。
这种状态又持续了10年时间,一直到1999年,在苏联解体8年后,一艘名为“瓦良格号”的半成品航母被中国商人买了下来。
此艘航母已经完成了68%的建造,但是在苏联解体后,已经没有能力对其继续建造下去,不得已才被忍痛卖掉。几经波折后,于2002年,这艘老旧的半成品航母被拖到大连港。
2005年2月3日,是农历的腊月25,当时的海军司令张定发上将和海军政治委员胡彦林上将,联袂来到离休多年的老首长——刘华清的住所。
他们此次来除了给刘华清拜早年外,主要原因,是来告诉老首长一个好消息:航母项目已经立项上马,中国决定建造自己的航母了。与刘华清主持的两次航母建造不同,这次是国家主持,已经过了那个困难的年代,不仅有充裕的资金,而且也有足够的技术积累。
当时89岁的刘华清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说三声:“好啊!好啊!好啊!”,这一刻他已经盼望了许多年,他的航母梦,马上就要成为现实了,如何不让他高兴呢?
2005年4月,在刘华清听到这个消息一个多月后,停靠在大连造船厂的瓦良格号正式进行改造,本来计划建造10年的航母,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功列队,之所以能够提前,这其中离不开刘华清早年对航母的大量论证和研究工作。
他当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的研究和论证都应用到中国第一艘航母上,那次拜访,临走前,张定发上将和胡彦林上将两人对刘华清行了个重礼,并且郑重的说道:“您为航母论证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全体海军将士会永远铭记在心。”
是的,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早年的研究缩短了中国建造航母的步伐,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航母列队,带着一些遗憾,但是,如果他在天有灵,看到今日中国的海军实力,看到003号福建舰进行海试,以及将来的004号、005号和更多的航母,他一定非常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