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卷 (明)青州博物馆藏
状元卷是中国古代举人考取进士时,成为状元的那份考卷。如今我国唯一现存的一份状元卷,是来自于青州博物馆所藏的明朝青州学子赵秉忠所书写的状元卷。
在中国历史上前后出现了649位状元,其中仅青州,从北宋到清朝就出现了6位状元,可见青州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古九州地图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000多年之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著名的龙兴寺窖藏佛像就是来自于青州,而龙兴寺窖藏佛像更是被专家认定为中国石刻佛像艺术的巅峰之作。
古代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至清朝光绪帝的最后一次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的风雨。
明朝科举考官画像
1300多年间,科举制度先后为各个朝代选拔出了649名状元,他们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各代朝廷的栋梁之才。
科举考试是古代普通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然而想要在这条路上功成名就却非易事,在通往殿试的道路上,可谓充满艰辛。
凡参加科考的考生均称为童生,他们要先后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都通过后才能称为秀才。
秀才还要继续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者称为举人。举人之后要去京城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只有贡生才有资格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考生现场答卷,考试时间为一天。贡生通过殿试则晋升为进士,进士第三名为探花,第二名叫榜眼,第一名即状元。
我们通常说的“连中三元”,是指考生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而历史记载,连中三元的文状元一共才有17位。
按理来说,这些状元的状元卷理应被家族视若珍宝,然而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交替变更中,传承至今的状元卷寥寥无几。
仅存的一些状元卷都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现如今,在中国大陆仅保留了一份状元卷,这份状元卷的作者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大名鼎鼎的状元——赵秉忠。
明万历二十六年,也就是1598年,年仅25岁的青州考生赵秉忠参加殿试,完成了让他名垂千史的一份重要答卷。
这份状元卷共计2460个字,册页达到了23折,长度为2.68米,宽约0.48米,总体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为仿宋体书写。首折上方有礼部四字方印;后一部分是正文,用馆阁体小楷写成,字迹工整,无一笔误。
状元卷 青州博物馆藏
万历皇帝在殿试中以《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为题,来考察这些学子的能力、品德和忠诚度等方面。
赵秉忠在文章中展现了自己对大明王朝的殷切建议,从“实政”和“实心”两方面论述回答了皇帝的策问。同时,还不忘提醒皇帝要爱护百姓、尊重百姓。
整篇答卷不仅条理清晰,而且句句切中要害,可谓是文采与实干并重,让人读起来有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状元卷(明)青州博物馆藏
显然,赵秉忠的回答赢得了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认可,因此在赵秉忠的试卷上,万历皇帝用朱笔在卷首批注了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
赵秉忠画像(明)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题名天下知”,赵秉忠用十余年的寒窗苦读,如愿成为了状元。之后,赵秉忠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最后官至礼部尚书。
状元卷 (明)青州博物馆藏
而赵秉忠的这份殿试卷在历尽400多年的磨难后,入藏于青州博物馆,成为了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可以说,这份状元卷不仅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的空白,而且为我国研究科举制度和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
最后祝莘莘学子,以笔为剑,光耀万里,以梦为马,前程似锦。[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