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山西看新展:“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中)

牛奶文化 2025-01-13 20:52:38

‬驰骋春秋

春秋时期,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日渐衰微,各诸侯国纷纷崛起,日益强大。晋、秦作为重要的诸侯大国,两国间的关系相互制衡,出现亦敌亦友,时战时和的关系。

春秋早期,“曲沃代翼”后,晋国日益强大,秦亦向东扩张,两国国土大幅提升。虽未接壤少有联系,但也不乏合作。春秋中期,晋、秦接壤为邻,以“秦晋之好”伊始,结盟抗衡,到战争冲突不断,关系变幻莫测,并先后称霸。

春秋晚期,在内忧外患下,两国无力再战,趋于和平,奠定了春秋晚期和平发展的主旋律。

春秋初年,晋文侯之后的晋国经历“曲沃代翼”的内部动荡,发生“小宗代大宗”的变革。从曲沃武公开始兼并近邻各国,而后的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逐渐成为北方一流强国,铺就晋文公称霸之路。

秦襄公以岐山西地建国,秦文公居西垂宫,伐戎护周,此后,秦国开始东进征战,版图推进至关中东端,公元前677年迁都城至雍,拥有了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崛起。

倗国是赤狄的一支,媿姓倗氏,早期生活在黄河周围,之后南迁到晋南地域。西周时期,因倗国与周王室特殊的关系,倗国一直过的比较好,但从东周开始,倗国就遇到麻烦了。

晋国进入东周时期,小宗取代大宗成了晋君,自此,晋国开始疯狂扩张,从晋武公到晋献公时期,晋国在晋南一带大规模扩张,倗国也在此时被晋国灭亡。

兽形觥 西周 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这件兽形觥长30.5厘米,高29厘米,方体,盖上兽首,张口露齿,腹壁微曲,方圈足。盖内和器内底铸有相同铭文3行16字:“口尔乍(作)父丁宝尊彝,孙孙子子其永宝。戉。”此为倗国铜器。

“觥”是古代用来盛酒或是饮酒的器皿,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

兑盆 西周 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霸国墓地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霸国兑盆‌是出土于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的一件青铜器。该器物内壁铭文中的器主名为“兑”。

霸国,是先秦时期晋南地区重要的狄人国家。考古专家根据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确定其是一个并未在史料中有记载的新发现的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霸国兑盆的铭文记录了周王命应伯征淮南夷的战争,器主“兑”随从参与了战争并因功而作器。这就表明霸对周尽有搏戎、抵御淮夷、捍卫国家安全的职责。

霸国兑盆的铭文对于研究周代的军事行动、国家安全以及周王朝与霸国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并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秦国,泰正式立国,其子文公在位时击败西戎,将秦国势力扩展到岐山以西。

其后历代秦君,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华山,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向关中。

秦武公初设县制,秦德公定都雍城,秦国力由此迅猛发展,为秦穆公争霸中原筑牢根基。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穆姬”嫁给了秦穆公,历史上的“秦晋之好”就是由他们俩人开始。

秦穆公时期,他还与晋国两次联姻。政治婚姻,不仅解决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为秦国的发展和扩张提供便利。

晋文公复国图·重耳即位于武官 宋 李唐绘

此外,秦还多次拥立晋君,与晋共同征伐,“秦晋之好”成为春秋中期,尤其是秦穆公、晋文公时代的主旋律。

杨佶壶 南宫姬鼎 山西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晋国还与齐国、杨国、曾国、楚国等国进行联姻,这种政治联姻不仅加强了晋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加强了民族间的融合。

晋公盘 春秋 山西博物院藏

晋公盘是晋文公为女儿孟姬远嫁楚国作嫡妃而特制的陪嫁媵器。内壁铸有7处铭文,每处3行,共183字,记述了晋文公对始祖唐叔虞和父亲晋献公的赞颂,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情怀,以及对女儿的嘱托和祝福。

晋公盘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还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研究晋国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春秋时代,诸侯国间常常举行会盟,谋大事、定霸主,解决国家纷争,会盟之后往往伴随着联合征伐。

晋、秦两国通过联姻等手段成为同盟国,也一同出兵征讨其它诸候国,如“秦攻鄀之战”中晋助秦攻鄀,“城濮之战”中秦随晋伐楚等。

上鄀府簠 春秋 湖北省襄阳市山湾取土场收集 襄阳市博物馆收藏

簠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记:凡祭祀共簠簋。青铜簠最早出现于西周,盛行于两周之际。

上鄀府簠通高22厘米、器口长33.6厘米、宽23.5厘米。盖、体基本相同,上下对称。通体饰蟠螭纹。盖、器内底铭文相同,有五列32字。此簠铭文字形修长,体势散逸,与器铭的流美恰成比照,具有浓郁的楚地色彩。

鄀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早期在汝水流域活动。周朝初期,鄀国臣服于周,受到周王室的册封,与秦、楚二国为邻,国君尊为“公”。

公元前635年,秦晋联军攻伐楚之盟友鄀国,楚以申息之师救之,但鄀人不组织积极抵抗便中计献城降秦,后在楚国重兵的威慑下才被解救。

春秋中期,随着晋、秦的对外扩张而成为邻国,两国交往日益增多,矛盾冲突亦不断升级,最终导致“秦晋之好”关系的破裂。

公元前627年,“崤之战”爆发,标志着晋、秦联盟关系的结束,两国由此开启战乱不休局面。黄河之滨的河西地区成为争夺焦点。

为阻挡秦东出路线,晋灭虢吞虞,占领崤函(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形成了“西向制秦,东向争霸”的战略优势,春秋中晚期秦晋争锋的重点主要围绕占领崤函之地展开。

虎鹰互搏銎内戈 春秋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虎鹰互搏銎内戈出土于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墓主人是晋国正卿赵简子。戈中部镂空,锈损;戈銎上部与内上雕饰虎鹰相搏。

虎昂首张口怒目,前爪紧抓鹰身,后爪扼住鹰头,鹰则伸颈翘尾,奋力搏杀,构成一幅紧张激烈的搏击场面。虎为兽之王,鹰为禽之冠,以虎鹰互搏饰戈,可彰显使用者的威严。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春秋未年,晋国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无暇外顾。秦国因多年战争,败多胜少,也无力外战,两国趋于讲和。公元前550年,秦景公亲赴晋国会盟。

公元前546年,“弭兵之会”确立晋、楚两国平分霸权,晋楚争霸告一段落,中原一度出现相对和平的局面。

自“弭兵之会”后,晋、秦两国数十年再未开战,这种和平的状态一直延续至春秋结束。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秦公一号大墓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指挥村,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先秦时期最大的古墓,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墓内186具殉人)最多的墓葬。

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

依据大墓中出土的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上的文字进行推断,此墓的主人为秦景公。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秦景公统治秦国长达39年,在他的统治下,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在他统治期间中,他经历了晋厉公以霸主身份号令其他诸侯国联军伐秦所送去的绝交信。

为了应对晋国的挑战,秦景公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积极与其他诸侯国建立联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两国的争端如同蔓延的战火,逐渐升温。秦晋之争,不仅是一场霸权的争夺,更是一场时代的见证。

春秋晚期,卿大夫阶层崛起,新的政治力量初现端倪。“三家分晋”开启战国时期列国称雄局面。晋与秦接下来会迎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请您阅读下期内容“兴动天下”。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5
牛奶文化

牛奶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