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珠海博物馆”看“灵蛇显瑞”

牛奶文化 2025-01-29 21:04:35

辛追墓T形帛画

从远古开始,蛇的形象就被人们崇拜。传说伏羲氏蛇身人首。在《山海经》中,人首蛇身的神祇数量巨大。

在我国南方地区,蛇是原住民崇拜的主要图腾之一。尤其是在南方的闽越地区,蛇文化具有深厚底蕴。这里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印纹硬陶器、摩崖岩画上,留有许多蛇的形象。

而有些地区,更是在节日的歌舞中扮着蛇的样子载歌载舞,讴歌蛇的历史与威力,祈求蛇神的护佑。

灵蛇添寿 作者:何惠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可见,蛇在远古先民中的地位之高。原始社会解体后,崇拜蛇的习俗在许多民族中仍相当普遍,中国人关于蛇年生肖的传统延续至今,映射了蛇在人们心目中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带领大家走进珠海博物馆,一睹石湾陶艺家为大家带来的一份特殊厚礼。

‬关于蛇的神话

有蛇有得 作者:黄炜

关于蛇的神话故事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白蛇传》。故事讲述了一条拥有千年修行的白蛇精,化身为美丽女子白素贞,与凡人许仙相爱并结婚。

然而,这段禁忌之恋遭到了法海和尚的强烈反对和干涉,导致一系列的悲剧和冲突。

这个故事展现了蛇在中国文化中复杂的象征意义,既有智慧和美德的一面,也有对于自然法则和社会规范的挑战。

吉财兼备 作者:至法艺术工作室

蛇的形象不仅仅是智慧和神秘的象征,它还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爱情和社会道德的深刻反思。

蛇的故事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智慧和冷静,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和社会的道德约束。

‬《山海经》中的十大灵蛇

灵龙芝上 作者:杨英才(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长蛇是《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的一种蛇。长蛇长有野猪般尖锐的毛发,而且它的叫声异常洪亮,如同敲锣打鼓般。长蛇是上古时期常见的一种蛇类,象征时间的无尽与生命的漫长旅程。

《山海经》记载:肥遗是一种居住在浑夕山山麓的怪蛇,有一个头、两个身体,形态多变,或蛇或鸟,六足四翼,出现则天下大旱,象征自然灾难与警示的预兆。

柿柿如意 作者:刘藕生、刘湛川(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

化蛇在《山海经》中记载:这是个人面豺身,背生双翼,行走如蛇,盘行蠕动的怪物。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大声啼哭,又像是妇人在叱骂。化蛇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

鸣蛇据《山海经》所讲,长有四对翅膀,善于飞行,而且声音洪亮,鸣蛇是一条灾蛇,它的出现就是干旱的征兆,象征预警与自然的警示信号。

《山海经》中明确记载,烛九阴就是蛇,生活在幽暗的地底深处。它是神秘莫测的万蛇之祖,人脸蛇身,身长千里,掌控昼夜更替,象征时间与空间的奥秘。

时来运转 作者:李树旺

相柳是九头蛇,上古的一大凶神,它是水神共工的首席大臣,相传它能吐出磅礴的剧毒洪水。这洪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些洪水聚集在一起,就会成为巨大的沼泽,恶臭无比。相柳象征极端的毁灭与贪婪的欲望。

《山海经·中山经》中记录,钩蛇是一种怪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钩蛇通过尾钩把岸上的动物拉入水中捕食。

长生如意 作者:凌康强(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

巴蛇也叫修蛇,是《山海经》中的一种巨兽,据记载,成年了的巴蛇能吞下一头大象,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蛇吞象”。巴蛇象征蛮力与暴力,同时也代表着无尽的食欲与贪婪。

螣蛇乘雾,螣蛇是一种能够驾驭云雾的上古神兽,它被誉为上古六大神兽之一,它与勾陈并列,同为土系。地位仅仅次于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蛇修千年成螣,螣过天劫成神龙。

寿康永乐 作责:徐少杰 (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

《山海经》说,虺蛇经历了五百年的时间,就会进化成蛟龙,再过一千年的时间就会进化成真正的龙。

《山海经》介绍的这十大灵蛇,各具特色,代表着蛇的不同意义,蕴含了时间、空间、智慧等元素。

‬蛇的象征

金风竹韵 作者:杨锐华、杨伟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据传,中华始祖女娲和伏羲都是半人半蛇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蛇的尊崇,视其为生殖与繁衍的象征。

神话中的神兽玄武,由乌龟和蛇组成,象征北方、水和冬季,是四象之一,代表稳定与防御,进一步强化了蛇在传统文化中的神圣地位。

同时,蛇也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蛇年出生的人往往被认为具有蛇的特质。如:聪明、机智、理智、冷静,擅长思考、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蛇的寓意

祥和 作者:潘柏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蛇作为远古图腾之一,与华夏文明起源密切相关。蛇被视为吉祥、富贵、长寿、幸运、风调雨顺的象征。在一些文化叙事中,蛇因消灭毒虫、恢复自然秩序而受到人们的感激和尊敬。

寓意一:万寿无疆。在我们古代文化传说中,蛇能活五百多年,故象征万寿无疆、长命百岁。

寓意二:升官发财。蛇是龙的原型,所以蛇也代表着权势和地位,寓意升官发财。

寓意三:子孙满堂。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寓意子孙满堂、生生不息。

石湾贺年生肖陶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石湾陶艺家为来年新春献上的一份厚礼。年终岁末,石湾陶艺家们各展其能,创意无限,成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1
牛奶文化

牛奶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