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一科起搏电生理团队采用局麻下,成功为一名92岁超高龄老年男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心衰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
整个手术过程仅用30分钟,这位患者也是近年来医院植入起搏器年龄最高的患者。
92岁的刘大爷因反复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刘大爷的BNP3600pg/ml,心脏彩超示射血分数EF48%,左房内径40mm,左室内径55mm,心包内可见6mm液性暗区,且不能平卧,双肺底明显湿啰音,肝脏增大。动态心电图显示24小时总心搏数52000次,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考虑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心功能衰竭。再次追问病史,原来,刘大爷6年前即出现头晕黒曚,当时心率每分钟约40余次,就诊的医院建议植入起搏器,但大爷本人及家属未在意。
6年来,刘大爷头晕黑蒙反复发作,时常摔倒,尤其是近2年来出现气短,不能平卧及双下肢水肿,给刘大爷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大爷及家人辗转于多家医院,由于大爷年龄太大,合并心衰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还患有脑萎缩,手术配合度不高。
这些情况,对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所以想进一步治疗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心血管内一科副主任谭力力查看患者后,考虑患者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导致头晕黑蒙及心衰等相关并发症,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案为植入起搏器提升心率,但患者超高龄,且合并心功能和肾功能不全,还有脑萎缩,配合困难,全麻手术存在一定风险,经心血管内一科起搏电生理团队讨论后,并和家属充分沟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决定给予患者局麻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
手术当天,刘大爷情绪紧张激动,且因为心衰,一直泵入扩血管药物,大爷难以耐受长时间平卧,这对手术的精准操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充分安抚后,大爷情绪逐渐稳定。
进行局麻,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立即制作合适囊带,纱布压迫止血;随即植入心室电极,电极塑形后至右室流出道到位后,位于中低位室间隔选择合适位置尽快固定;随即植入心房电极,交换钢丝,电极迅速钩挂右心耳合适位置,螺旋固定,同时直钢丝到位。立即行起搏参数测试,感知、阈值、阻抗等参数均良好,电极固定良好。连接起搏器,植入囊带,逐层皮下缝合。从穿刺到缝合完毕,整个手术过程不到30分钟。术后大爷心率血压平稳、起搏器工作正常,心衰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刘大爷的不适症状立即得到缓解,他紧紧握住谭主任的手,一直在说:“好了,好了!”大爷家属也激动地说:“我父亲从来没有这样舒服过!”谭力力副主任介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是一种综合征表现,多见于老年人群。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常常除了窦房结功能障碍以外,还合并有整个传导系统病变,比如房室结或者心室内的束支传导问题,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
对于有一些疾病,比如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结缔组织病、免疫性疾病、浸润性疾病,也会影响到传导系统,形成这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表现,严重时患者可以出现黑蒙、短暂晕厥,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的表现,同时由于长期心率减慢,易合并心衰、房颤等并发症。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比如原发性室颤、持续性严重室性心动过速或出现过猝死的患者,以及离子通道性疾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颤、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速、短QT综合征)等均需安装ICD或皮下ICD。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需要安装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CCM(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治疗。以上起搏器根据不同的类型和适应症来缓解患者心率慢、心衰及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风险。
专家介绍:谭力力心血管内科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副主任(主持工作)。辽宁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心肺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委。师从著名心血管专家于波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年,擅长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起搏器植入术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抢救和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辽宁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沈阳市科技局课题3项,院局级课题6项,指导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省市课题10余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6篇,中文核心12篇。近三年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