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凯摘要:固态电池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目前正处于技术落地与量产开发的关键时期。
作者|川扇假
3月4日早盘,武汉蓝电高开5个点后瞬间大涨17%,但之后却开始了高台跳水。不过,下午两点之后,武汉蓝电突然发力,最大涨幅超过29%,最终以涨超24%收盘。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好消息不断,其中要属梅赛德斯-奔驰与FactorialEnergy携手研发的锂金属阳极固态电池,首次在量产车平台上亮相。
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凭借梅赛德斯-奔驰的卓越品牌力和德系车企的严谨态度,这一消息无疑给市场传递了强烈信号,固态电池技术已成为欧美车企竞争的关键筹码。
车企对固态电池技术的关注度高涨,整个行业也紧随其后,积极响应,如近期的2025全固态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和中国国际固态电池展览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它们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加之近期新能源汽车行业销售数据的迅猛增长,整个汽车电池板块的热度被点燃。
中信证券在近期发布的深度研报中明确指出,鉴于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的多重催化因素,该年将成为半固态电池成熟产品面世并逐步放量的关键年份。同时,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径也将逐渐清晰并趋于统一。
在众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固态电池概念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之所以说是“再次”,是因为固态电池概念已经历了多轮炒作热潮。然而,由于技术新颖且市场步伐缓慢,以往的炒作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泡沫与风险,最终多以惨淡收场。这一次,市场似乎对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前景又充满了信心。
从公司定位来看,武汉蓝电专注于微小功率、小功率及大功率电池测试仪器的研发与生产,其客户群体广泛,涵盖了电化学专业的高等学府、科研机构,以及电池材料与电池企业的研发与质检部门。
武汉蓝电招股书公布电池测试设备所处行业产业链情况
固态电池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目前正处于技术落地与量产开发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测试工作来验证电池的性能与稳定性,而武汉蓝电在电池测试设备领域自然有望搭上固态电池产业链需求增长的快车。
当下,武汉蓝电正在积极布局大功率设备业务线,该业务线专注于动力电池电芯、模组等的测试,在新能源汽车及其所需的动力电池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功率设备成为了公司重点推广的产品。
为了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武汉蓝电不断扩充研发团队。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高达1179.98万元,同比增长15.12%,占营收比重的9.88%。尽管公司规模不大,但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较高,这充分显示了公司对研发投入的坚定决心。
成长阶段业绩突出武汉蓝电于2007年成立,并于2023年成功登陆北交所,公司业绩表现得颇为亮眼,其营业收入持续多年保持正增长,2021年跨越了年营收亿元的门槛,2023年更是一举突破2亿元年营收大关。
在净利润方面,武汉蓝电同样表现突出,公司净利润连续多年稳步增长,且2022年、2023年的增速均超越了营业收入增速,这充分彰显了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日益增强,特别是2023年,公司净利润高达9937万元,创下了新的高峰。武汉蓝电所处的行业独特且门槛较高,这也使得其高毛利特性尤为显著。
武汉蓝电近年归属净利润情况
武汉蓝电净利润的攀升,背后有两方面强有力的支撑。一方面,源自其卓越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在电池测试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测试服务。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电池产业链的蓬勃扩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电池产业链的需求不断增长,武汉蓝电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自然受益良多,在公司客户中,珠海冠宇、贝特瑞、杉杉股份、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比亚迪、赣锋锂业等电池产业链企业纷纷在列,这些企业不仅是武汉蓝电的重要战略伙伴,也是其业绩稳健增长的坚实后盾。
然而,武汉蓝电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却透露出一丝波动。营业收入为1.19亿元,同比下降了12.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59.26万元,也同比下降了14.15%。公司也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大功率设备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期业绩。但长远来看,这些调整将为公司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劲的盈利能力。
目前,武汉蓝电正处于充满潜力的成长阶段,其传统的高校检测业务虽然增速平稳,客户分散且客单较小,但胜在毛利率稳定,为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部分业务是公司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石。
而公司积极布局的大功率设备业务,则瞄准了动力电池这一蓝海市场,这一领域不仅客单价高,而且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功率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武汉蓝电凭借其在电池测试领域的深厚底蕴和技术优势,有望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免责声明
富凯财经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文由富凯财经原创,转载联系后台,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