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凯摘要:昭衍新药交出上市8年以来最差业绩。
作者|蓝月
刚公布上市以来最差年报的昭衍新药又迎来了利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逐步用新方法取代药品开发中的动物实验,而昭衍新药曾被称为“猴茅”,此前曾囤积了不少实验猴。消息一出,公司股价一度盘中跌停。
11日凌晨,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网上突然放出一个消息,称FDA决定逐步用新方法取代药品开发中的动物实验,以减少研发成本、加速药品开发审批时间,最终降低药价。这意味着,未来新药研发可能不需要动物实验了。
希望在药物试验中减少动物使用是美国近年在持续推进的方向,类似动态的核心一直是取消动物试验的强制性。例如,2022年9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代化法案》。前述法案提倡,为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寻求动物试验之外的替代方案。
在每一次取消动物试验强制性的消息发布后,CRO(药物研发外包机构)公司的业务会受到多大冲击都会引发市场关注。
目前,动物试验主要用在药物开发的临床前阶段,如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相关动物涉及小鼠、大鼠、犬、猴等。除了昭衍新药,国内CRO龙头公司中,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也均开展过实验动物的投资。药明康德2020年收购了春盛猴场,康龙化成2021年收购了两家实验猴公司。
消息一出,昭衍新药A股11日盘中跌停,H股盘中一度跌超18%。对此,昭衍新药在回应投资者时表示,公司股价与FDA发布的公告有关,但公司认为FDA的公告对公司影响不大。
昭衍新药H股发布公告称,近年来,公司不断注重和加强开展类器官研究,期望早日实现以体外试验替代活体动物研究试验,公司相信,该计划将在坚实的科学数据研究基础上逐步实施,推动行业加快替代研究的步伐。这一方向与公司的服务宗旨及发展规划保持一致。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相关研究,为推动医药研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资料显示,昭衍新药主营业务是以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为主的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和实验动物及附属产品的销售业务,公司2017年8月份登录上交所主板。
上市以来最差年报在CRO上行期,因在养猴领域大手笔布局,昭衍新药一度被称为“猴茅”,临床试验前的动物实验是这家CRO公司的特点。前几年,昭衍新药曾通过收购不少猴场囤猴子。昭衍新药也“股因猴贵”,股价一路走高,2019年至2021年,该股分别大涨78.6%、159.3%和58.2%,可谓是曾经的超级大牛股。
在疫情期间,由于实验猴价格急剧上涨,昭衍新药凭借“猴子”实现业绩的暴增。2018年-2022年,昭衍新药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3.45%、77.58%。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昭衍新药曾经因为“猴子”股价暴涨,如今也因猴价下行而备受质疑。
在创新药迈入寒冬之后,实验猴的价格也随之下滑。从新冠疫情开始,实验猴价格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价格上涨到跌落的周期。2017年国内食蟹猴的平均价格为1.38万元/只,2022年最高接近19万元/只,2023年末降至12.5万元,如今进一步跌破10万元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昭衍新药的业绩自然一落千丈。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18亿元,同比下降15.07%;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大降81.34%,为上市以来同期最大降幅;扣非净利润0.236亿元,同比大降93.02%。昭衍新药股价也大幅回落,目前股价不足历史高点的两成。
昭衍新药称,公司净利润主要源于实验室服务业务利润和资金管理收益,以及生物资产市价波动的共同影响。去年实验室服务业务贡献净利润为5018.68万元,同比下降89.40%,实验室服务业务贡献净利润下降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影响,签单压力增大,订单价格下降,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毛利率同比降低。
猴价的下行,也极大影响了昭衍新药的资产负债表。昭衍新药对生物资产近年来以公允价值计量。去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给昭衍新药带来了1.14亿的净损失。
截至去年底,昭衍新药的生物资产仍有10.69亿,这里面多数是实验猴。在关税壁垒与AI替代的双重夹击下,实验猴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在经历价值重估。猴周期是否会较快迎来终结,目前尚不明确。
免责声明
富凯财经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
本文由富凯财经原创,转载联系后台,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