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数百万军队入侵苏联。起初德军高层非常担心德军会在苏联占领区内遭到敌视和袭扰,但等德军真的进入乌克兰之后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相反乌克兰人对待德军简直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军队一样,他们拿出来鲜花和面包,用箪食壶浆这个词语形容都不为过。为什么乌克兰人会对德军如此的欢迎?难道他们不知道德国人是来入侵苏联的吗?
斯大林把乌克兰当殖民地剥削其实乌克兰人有这样的做法完全不意外,你知道了解当时斯大林是怎么对待乌克兰的就知道乌克兰人没把他抽筋扒皮都算是顾全大局了。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斯大林接任苏联领导人职位之后,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斯大林决定牺牲农业来促进工业发展。
由于乌克兰地区地处平原,并且还拥有大量肥沃的黑土地,在沙俄时代就拥有“欧洲粮仓”的美称,因此她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斯大林时期,苏联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对乌克兰的农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当时由于苏联缺乏进口先进工业设备的外汇,所以他们用大量的谷物等粮食资源交换外汇来购买工业设备。
这就是著名的工农业剪刀差。虽然听起来这个名字还挺有意思,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则完全是另一副样子。当时苏联的粮食征购委员会以极其粗暴的手段从农民手中购买他们的粮食,由于上级的粮食指标一年比一年高,下级为了完成目标只能扩大征粮数量,甚至于农民的口粮都被他们征走了。
最终由于苏联过于粗暴的征粮方式,乌克兰地区在1932年爆发了严重的大饥荒,在1932–1933年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乌克兰地区至少有700万人被饿死。要知道当时乌克兰人总数也不过3000万人,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这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完全就是种族灭绝了。乌克兰这个民族只要还有一丁点儿骨气就对斯大林是恨得牙痒痒,恨不得抽筋扒皮。
乌克兰人欢迎德军德军名将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攻入乌克兰之后,乡村里的妇女用木盘子装着牛奶、面包和鸡蛋,送给我们吃的,并且拦着我们的车子,一定要看着我们吃完了再走。”这种场景简直就是“喜迎王师,箪食壶浆”的翻版,乌克兰人认为德军就是来解放他们的,甚至很多乌克兰人还要加入德军打斯大林的红军。
在二战时期德军党卫军还组建过过一批苏联少数民族部队,例如由立陶宛人、爱沙尼亚人建立的党卫军第15掷弹兵师,由拉脱维亚人组成的党卫军第19掷弹兵师,由乌克兰人组成的党卫军第14掷弹兵师。但是明明有如此良好的群众基础,德国却是硬生生毁了他。
在德军控制乌克兰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乌克兰地区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游击队,不到一年时间,乌克兰游击队就投靠了苏联。其中原因很简单,德国人来了之后展开了更加残酷血腥的统治,希特勒对联合乌克兰人的力量没有一点儿兴趣,他觉得光依靠德军就可以打赢这场战争,不需要向苏联的少数民族分享利益。
另外二战时期的德军一直是通过种族主义来指导战争的,这也是为什么德军会在二战中做出来很多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的决策,比如希特勒不接受列宁格勒苏军的投降,只是因为想要彻底摧毁这座苏联的重要城市。不愿意联合苏联少数民族,执意要对他们进行种族灭绝,这能不引起反对吗?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德国在二战中就不可能打赢。
德国在对苏联的战争中有很多次胜利的机会,就不说其他的,在1941年德军只需要武器起来自己抓的400多万苏军中的少数民族士兵,承诺少数民族独立建国,农民分配土地,这一招就抓住了控制区内7600万人的民心。斯大林的红军想要打过去除非是碰得头破血流,但是德国就是没有这么做,甚至于到了大后期德国一败涂地的时候希特勒还是固执己见,不愿意有丝毫的改变,那就活该希特勒去下地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