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房价到底会上涨还是下跌?
一方面,是频频救市。
一方面,确实有成交回暖的信号。
一线城市中:上海二手房11月成交总套数为2.7万套,创年内新高;深圳11月二手房网签7125套数,创下3年以来的新高;北京11月二手房成交18763套,创20个月来的新高从10月到11月,一线城市的成交量已经连续两个月上涨。当然,依然有一批人看空,觉得当前的信号还不足以支撑楼市上涨。
那2025年到底会不会有好消息。
说说我个人的预测:
1、救市大招频出,一定会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的。
现在只是在等整个市场最后反应过来。
但至少有一点我是可以确定的。
政策只要不停,加上还有新的增量措施,是可以量变达成质变的。
这要看操盘手的选择。
2、即便达到了稳定的“量涨价升”,也只会出现在小部分城市。
2025年,还有哪些城市的房价有持续上涨的空间?
除了大家熟知的北上广深,还有一批城市同样具备很强的发展潜力,能够挤进这轮抬头的区间。
而这其中,还有一些城市的房价虽然也在出现抬头,但从硬性指标来看却并不亮眼,只是在抢占短期消费方面比较有优势,所以也无法作为长周期看涨的参考范本。
01
先说涨跌的底层逻辑。
拥有哪些特征的城市,房价会上涨?
1、人口流入的城市
这个真的老生常谈了,但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单独把人口负增长的数据拿出来说事;
特别是开年那-902万的新数据一出来,怕不是一个个要把房子给拱成白菜价了。
殊不知新生儿需求在当下并造不成购买力,所以如果真心要看跌,那么请穿越到3、40年后去看吧
——因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剧,春运在未来也会逐渐消失,到那时候的年轻人口才是真正一出生就活在大城市里的,父母都在本地有房有车了,需求自然也就可能被压缩;
如果你弄不懂以上的逻辑,那么我们再回到人口负增长上来,看看这组数据真正要让我们警醒的东西
——人口流动的趋势。
说白了,这个城市人口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一个城市的房价,都不取决于本地人,而取决于外地人;
而这个城市有没有产业,又有没有新兴产业,能不能吸引年轻人在这里就业,才是最关键的。
毕竟你也假定了人口减少未来房子会过剩,那么你就更需要去审视这些人口流向的地方。
从长周期来看,一二线城市仍然会成为人口净流入的地方,而很多小地方,随着人口出生率的减少,又没有产业用以留住人,人只会越来越少;
没人没产业,自然玩不了土地财政,地方耗不起财政赤字生存不下去,城市最后就会被优胜劣汰。
像住建部前段时间强调的“以人定房”不也是在说这件事——一座城市的新增用地将会跟人口趋势挂钩,有人口增量就多卖地,反之则要减少供地;
所以各位,这会儿弄懂了吗?
弄懂的话,你再来看去年这一份全国净流入人口排名的数据,也就一清二楚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要跟大家强调优质资产,又为什么现在正是出掉劣质资产,换购好城市好地段好房子的时机。
这些城市的房子,长周期看涨,是毋庸置疑的。
2、GDP总量
说到产业,要去衡量一个城市产业够不够强劲、又能不能持续性地吸引人口流入,关键就在于此。
GDP高的城市,房价一定不会低,这点从连续18年稳居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就可见一斑。
盘下原因,你会发现昆山虽然全县仅仅只有927平方公里的面积,却能聚集4个国家级工业园区、2个省级园区,另外还有2个千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和6个百亿级别产业集群:
而产业带来的常住人口增量、人均收入增量,又刺激了源源不断的需求和购买力,
一度让昆山房价跟着攀升,甚至在去年底70个大中城市无一城上涨的情况下来到了高点。
这里又要涉及到另一个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那既然县城的房价这么香,值得投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还是那句话:先看看GDP吧,毕竟能像昆山这样把GDP盘活到5000亿以上的县城,又能得多少个呢?
而且昆山,不是县城这么简单,人家还是环沪城市。
如果你对GDP的数值没有清晰的概念,可以根据2024年最新公布的5.2%的增速去判断你所在城市的价值;
比如我标红的那些,在这个数值附近的城市也可以列入你重点关注的对象。
3、资金总量和财政收入
这两个指标,都是为了测试经济活跃度在市场中的作用,也决定着一个城市资产价格水平的高度。
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越有钱越幸运。
因为资金的集聚背后,带动的依然还是产业和人口的集聚。
拿杭州举个例子,直播电商的头部城市,又刚好赶上直播行业是这两年来的风口,吸纳过去的就业人口自然不会在少数。
有数据显示,杭州城区人口目前已突破千万,实现了从特大城市到超大城市的跨越式增长,而购买力就是这么兑现的。
4、城市能级
这个之前其实早就给出过答案了,21个超大、特大城市嘛,而能级越大,能扩展的区域也就越大,一个城市还可能带动周边一圈城市的房价上涨;
比如有些环线城市,在都市圈的效应下可能会有明显的涨幅;
包括你也可以去看看之前城中村扩围的城市都有哪些,上榜的都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综上,有一批城市的房价,不管大招会不会在今年释放出来,长期我也都是看好的。
而如果大招真的要到来,那么从现在开始,将会是一批价值城市捡漏的好时期。
在这批价值城市里,目前北上广深肯定是好的入场时机,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哪些城市是有机会的呢?
02
先罗列一下我认为明年就会有明显复苏的城市:
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武汉、重庆、杭州、南京
还有一个北京,但我觉得这个需要考虑到大招的落地够不够彻底,又够不够全面。
除此之外,都能涨,且是明显的量涨价升。
至于原因,有3点:
第一个无非就是以上列出的数据指标它们都能很好地完成;
第二个,还是政策辅助;
过去的一年里,我认为这几个城市政策落地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而且也能带来积极的市场反馈,在等2-3个月的成交量吧,估计一线城市会最快反弹了。
不过我个人是更认为,这个政策出来比起刺激新的购买需求,更像是在刺激大招的提前发生,以及其他政策的进一步动作。
第三个,就是成交已经有好转的苗头,这个我在开头已经列出了一些数据,但具体更庞大的市场需求是否会买单,还是要看接下来的力度。
我还是那句话:楼市是个政策市,只有想不想的事儿,没有能不能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