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写了篇有关光谷有轨电车的文章,评论区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有轨有用,但也有人把有轨贬得一文不值。然而让小编记忆深刻的是江夏庙山网友的留言,他说即便是你们瞧不起的渣渣货,他们都舍不得往庙山延一点。
这是多么无奈又心酸的发言啊!当别的地区的人在吐槽有轨,甚至说它应该拆除的时候,庙山网友想得却是,哪怕有轨被你们说得一文不值,只要能往庙山延长一两站,也能解决不少庙山居民的出行问题。
然而,有轨就到汤逊湖桥这一头就不搞了,因为桥这头是光谷,那头是江夏。
不仅仅是有轨,地铁也是一样,比如2号线本来是沿着光谷大道走的,结果一到高新六路就拐弯了,因为再往前走就是江夏了,往东走才是光谷的地盘。
那么为什么光谷的有轨和地铁不向江夏延伸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武汉郊区、开发区和市区之间存在很严重的内耗。
财政不一,内耗严重看到这,肯定有网友会觉得奇怪,武汉各区不应该是一个整体吗?怎么还存在内耗呢?
因为武汉各区的财政体系是不统一的,比如郊区和开发区基本都是各顾各的,在修地铁和建设道路的时候都是自己出钱,而一旦涉及到跨区交通的时候就容易扯皮,毕竟大家都没有钱,交界地带谁都不想为对方出钱。
比如光谷有轨电车,这个是光谷交通自己搞的,没有上面的财政拨款,肯定是只建自己这一部分,不会延长江夏。至于2号线为什么会拐弯,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说法,但是站在光谷的角度看,肯定是往佛祖岭这边延伸会更利于自己发发展,自然不会主张向江夏延伸。
其实除了江夏和光谷存在内耗,武汉其他区之间也存在严重的内耗。比如蔡甸和经开之间,看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遇到出钱修跨区地铁的时候就有各自的小啾啾了。
这不最近有网友询问3号线二期何时复工,地铁集团说目前与经开、蔡甸区的代建协议尚在签订中,建设资金未落实,后面会推动代建协议签订工作,协调推进地铁建设。
言外之意就是经开和蔡甸资金分配问题没协商好,没和地铁集团签代签协议,钱不到位,开不了工。
而这种因为资金协调问题导致工程怠慢的问题不在少数。比如当初拓宽府河大桥的时候,黄陂这边桥墩子立得老高了,江岸区那边还没动静,因为对江岸来说出钱修府河大桥对自己没有太多作用,所以积极性不强。
再比如东西湖为了加强自己与机场的连接,把临空大道延长到童家湖那边去了并且和童家湖特大桥互通了。正常来说,这条路是可以在互通后继续延伸,甚至和110省道互通的,但是黄陂这边没啥动静,也许是觉得这条路对自己没啥用,自己没钱也修吧!反正这条路就到这里断了头。
其实细数下来,这种事在武汉还不少,从客观角度来说我们不能说任何一个区不好,只能说在大家都要发展都没钱的时候,在爸爸不给儿子们兜底的时候,难免出现内耗。
但是这种内耗并不利于各区之间的融合发展,也不利于大武汉的壮大,必须尽快纠正,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全面统筹,联动发展有人说,解决内耗最好的办法就是全市统一财政,不管郊区还是中心城区或者开发区,都是一个财政系统,所有的项目都是市里出钱,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小编只想说,现实是美好的,但理想是残酷的。
且不说光谷是省派出单位跟武汉主城区本来就不是一个财政体系,就算是武汉能够克服困难把全市所有区的财政统一了,但吃大锅饭真的就好吗?特别是像光谷、经开和东西湖这样财政收入比较强的区,吃大锅饭可能会拖垮自己。
真正能有效解决各区内耗问题的就是在保证各区财政体系独立的情况下,市里牵头全面统筹跨区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资金的分配问题,联动各区共同推进跨区工程。
比如3号线二期,一开始武汉就不应该让经开和蔡甸自己去掰扯,而是自己直接出面统筹,根据各区地铁里程比例分别与各区签订建设协议,甚至直接拍板,而不是等着两个区掰扯清楚之后再来建议。
再比如,在规划地铁或者是桥梁道路的时候,尽量多的批复一些有利于各区联通的项目,减少一到交界就掉头或者断头的项目,或者直接把不利于团结的规划打回去不予批复,从根源减少各区的内耗。
而涉及跨区工程一方没有钱积极性不强的时候,武汉也可以出面支援垫付,不管是通过区向市里借款的方式也好,还是用该区地块抵押也好,只要把建设资金补上,相信各区还是会积极推动跨区工程的。
///////////////////
最后想说,武汉是一个整体,只有各区相互合作,齐头并进,才能真正的让各区发展得更好,让整个武汉更上一层楼。
虽然暂时武汉没办法让全市财政统一,但也不能让各区继续深陷内耗之中,该出面的时候还是得出面,该协调的时候要协调,该支援的时候,也得伸手支援一下,只有这样,武汉才能发展得更好!
编辑:筱莜
图片:网友
ヤ_勤儉尐爺
这也是武汉大而不强的最主要的原因
繁华落尽只留芳华 回复 08-10 11:04
是的,就不能跟人家上海杭州学学,永远就是个二流水平。
用户13xxx96
独立吧,本来就是汉口、武昌、汉阳三镇!
文 汉
当年一个收费站就退迟了菜甸的发展晚了几十年,武漢市的格局那年能夠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