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邓小平的改革先锋,深圳局面的开创者,却因日本人而被逼下台

博古通今说历史 2024-06-11 12:41:11

“国耻未雪,如今又做出了这样的事!此举何异于引狼入室,开门揖盗!”

在1989年3月25日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张维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他的发言,最终引起了一股潮流,导致一百多名委员联名上书国务院,要求终止一个海南的招商引资项目。结果,这个项目被搁置了三年多的时间,而促成这个项目的人,也因此而被罢官。

1989年,已经是改革开放正式铺开的时间段了。一个高级干部,被以联名上书的形式罢免,实在是非常少见。而此人在不久之前,还在深圳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曾经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公最为看重的人,如今却不得不面对一个这样的下场。

那么,此人到底是谁?他曾经的功绩有多大?让他遭到罢官的这件事,又是什么呢?

1978年,邓公经历多番波折,终于成为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从此后,他开始致力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逐步推进改革开放。但是,由于此前的干部们,都是在阶级斗争中培养起来的,思想上的壁垒十分厚重,无法有效地推动地方上的经济改革。于是,邓公决定在国家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为整个的改革开放打头阵。这首批的四个特区,就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座城市。

特区建设有政策上的准备,也有地方的支持,但还需要干部来牵头。而深圳,作为广东和内地的一座桥梁,其地位更加重要。谁来主持这里的工作,就成了一个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邓公仔细考虑之后,决定任命梁湘去主持那里的工作。

梁湘,本名梁百生,是广东开平人。他从1935年开始参加革命,曾参加过“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也干过地下工作。1937年,他赶赴延安从事教育工作,历任陕北公学中共支部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支书等职。抗战胜利后,他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去了东北,曾在辽宁和沈阳等地,承担过很多领导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梁湘开始在广州任职,担任过不少领导职位。从1968年起,他在广州市和韶关等地区工作,并且在1973年进入广州市委和广东省委工作,主抓生产和经济建设。

邓公和梁湘相知甚厚,知道此人胆子大、敢创新,而且工作作风实事求是。让他来主持深圳的工作,必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在1981年2月,梁湘被任命为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全面负责特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为了配合特区建设,广东省委调整了特区管理体制,赋予了市政府以更多权力。在政治待遇上,深圳也被提升到了副省级的水平。

10月,梁湘完成了特区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的搭建。特区的领导机构得到了精简,办事效率提升,这为后续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不久之后,梁湘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并亲自出面,主持召开了外商座谈会,积极解决投资问题。不过在使用外资之前,深圳还需要作出一些改变。

曾经的深圳,是一个广东省下辖的县级市。虽然与香港比邻,又有广九铁路接驳,但是基础建设十分落后,无法承载大量的资本注入。想要迎接一个发展的高峰,必须先打好基础,将基建搞上去。

在上级的政策倾斜下,梁湘开始动手。在抵达深圳后,他立刻就与负责基础建设的副市长罗昌仁会面,希望他能放开视野,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两平方公里范围,而是要在38.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内,全面展开建设。他所坚持的理念就是一点:既然要建设,就要有大手笔,把特区的“饼”做大。

为了解决基建投资问题,梁湘建立的领导团队,必须要克服财政困难和投资不足的挑战。经过研究,他们决定依据中央文件的精神,打破了传统观念,通过银行贷款推进基础工程。这种方式,让深圳走进了一段“三天五天一层楼”的辉煌岁月,让无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在获得了成功经验之后,梁湘再接再厉,将同样的模式,复制到了交通设施建设等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新的经济形势,必须要有新的政治形势来配合。在深圳特区的体制改革上,梁湘也是大刀阔斧,带头实施了行政、经济和人事管理方面的改革。他引导市政府,大力投资文化建设,成立了八家新的媒体出版机构,宣传党的发展政策。

1983年,深圳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而新的形势,让各个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梁湘也意识到,深圳的发展,亟需高层次人才的补充。因此他强调,应该建立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培养人才,以满足深圳未来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深圳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为来到深圳的教师群体,提供了比同级别党政干部高15%的薪酬,并优先建设了教师住宅。这些政策,让深圳的教育水平,在短期内就达到了全国的顶尖行列。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伴随在梁湘身边的争议却从来没有停过。当时的领导干部们,思想还不够开阔,总认为梁湘引进外资、发展市场经济的做法,是在“复辟资本主义”。当时,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提醒梁湘要收敛,否则“会有一顶大帽子等着你去戴。”

面对这样的规劝,梁湘微笑以对。他回答说:“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我为党和国家立了功,我就问心无愧。至于那些功过是非,就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梁湘的大胆和创新,给深圳的长期发展和经济增长打开了道路,创造了“深圳速度”和“一夜成城”的传奇。原广东省领导刘田夫曾公开表示:“真正让深圳局面大开的是梁湘。”而在 1984年1月29日,邓公在视察深圳后,亲自为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然而,在1985年,梁湘却遭遇了自己改革生涯中的第一次“滑铁卢”。当时,由于香港回归谈判引起的中英矛盾,导致港商和外商纷纷暂停了回内地投资的计划。这也就意味着,原计划中的一些资金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很快,一个典型性事件发生了:港商胡应湘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不得不终止了与深圳已经签约的福田新区开发项目。这种突发状况,成了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随后,有大量的项目,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这些突然状况,超出了深圳市委的预期,并导致了大量项目停工停摆。广东省委的一些领导,开始严厉地批评梁湘,说他“急于求成”,“走得太快、太远,摊子铺得太大”。不久后,省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了梁湘的一系列“错误”。到了1985年8月31日,新华社正式发布消息,宣布广东省已经免去了梁湘深圳市长的职务。

梁湘虽然离开了领导岗位,但仍然可以参与一些工作。在这一年的特区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谷牧,对特区的工作提出批评,指出特区未能充分执行“以工业和出口为主”的政策,而是将太多的资源用于了基建。

梁湘接受了中央的批评,但同时也指出,深圳在1985年的推进外向型经济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他没有提基建带来的好处,而是表示,规模过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及时向省委和中央汇报实际情况。同时他还承诺,如果日后还能继续有机会参与深圳的建设,那么将会将基建的规模,控制在1984年的水平上。

1986年,梁湘迎来了自己的另一个春天。在这一年的年初他成为《半月谈》杂志封面人物,入选了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不久之后,中央又重新起用了他。不过这一次,邓公没有让他回深圳,而是让他去了海南,去主持一个更大特区的工作。

海南作为新设立的经济特区,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老问题:资金短缺。当时,大多数华人投资者,都选择了与香港相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投资,对位置较远、基建更不发达的海南,却兴趣不大。

为了能够吸引外资,梁湘和其他领导人提出了“成片开发,综合补偿”的策略,通过给外商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来促进他们的投资积极性。这对于当时资金短缺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招商引资手段。但是,梁湘没想到,此举却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经过不懈努力,梁湘与日资的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建立了联系。双方在多次实地考察和谈判后,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海南特区省委决定,将在西北部的洋浦半岛划出一块30平方公里土地,将使用权交给熊谷组,让他们进行一揽子的开发。为了能促使熊谷组的尽快签约,海南给这家日资企业的租赁费用是相当低廉的。

然而,就在梁湘作为省长,准备代表海南省政府与熊谷组签订开发意向书的时候,全国政协委员张维在1989年3月25日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突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 批评。张维说道:“清朝政府之所以被认为是丧权辱国,就是因为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如今国耻未雪,海南却又要把相当于半个香港的土地,以低得不能再低的地价,租让给外国人,而且还是侵略过中国的日本人。此举与引狼入室,开门揖盗有何区别!”

这番极其富有民族主义色彩的话,影响了相当多的一批人。很快,便有超过一百名委员联名向国务院上书,要求停止海南的洋浦开发项目。

对于梁湘的行为,邓公是理解的,也是支持的。但是,在面对一百多人的联名上书时,他虽然是国家的领导人,也不能全然不顾。于是,在1989年9月,梁湘被免去了在海南省的所有职务。从此后,梁湘再也没有被起用过。而他所大力推进的洋浦开发项目,也被推迟了整整三年才正式开始着手运行。

梁湘在1998年去世。他的晚年,过得相当平静。只不过对他这样的人来说,这种平静算不上是一件好事。对于改革开放,梁湘无疑是一位开拓者和先行者。没有他为我们打开思路,可能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还要继续推迟。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说张维的警惕过于保守,毕竟通过金钱开路、通过文化影响,继而使用各种手段迷惑中国青少年,使之失去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成为西方价值观的傀儡,这是日本和西方国家的一贯伎俩。

面对他们时,我们确实要多加小心。对于梁湘的遭遇,到底孰是孰非,仍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参考资料:

当代广西:《深圳首任市长梁湘两次被“罢官”》

0 阅读:23

博古通今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