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曾孙女刘丽达:一位致力于改善中俄关系的友好使者

博古通今说历史 2024-08-03 08:24:38



2014年,为了纪念刘少奇诞辰116周年,有关部门筹办了一场刘少奇诞辰纪念会,各界人士纷纷到场,大家追忆着他生平的事迹和功绩。

在纪念会现场,一位混血儿美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位美女有着一头栗棕色的发色,眼珠是海蓝色的,鼻梁高挺,乍一看这是标准的欧式长相,但从面相上又显露出东方人特有的魅力。

关于她到底是谁?一度引起了现场人们的热议,原来她是刘少奇的曾孙女,中文名叫刘丽达,后来还凭借着才貌进入央视工作。

混血儿刘丽达为什么是刘少奇的后人?在她的身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请让我们一起走进中俄混血刘丽达的人生去一探究竟。

刘丽达的身世背景

1920年代的中国,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期。面对着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华大地上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而我们熟知的刘少奇正是其中的一位。

他成为了我党的早期活动者,开始为拯救民族而奋斗。

1924年,刘少奇的大儿子刘允斌出生,因为父亲和母亲都是我党的忠诚战士,父母身份的特殊和敏感,使得不满周岁的刘云斌只能被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直到1938年他十四岁的时候,才在延安见到父亲刘少奇。

在父亲刘少奇的安排下,刘允斌和妹妹刘爱琴开始在延安安顿下来。后来,为了适应革命的形势,我党领导人的子女被陆续送到苏联去深造,党中央期望他们能够在苏联学有所成,将来回国为解救民族事业添砖加瓦。

就这样,刘允斌和妹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父亲,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征程。二战结束之后,刘允斌听到美国核爆广岛的消息,他意识到核弹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便决定转学原子能专业,尽管他未能如愿,但他还是报考了莫斯科大学化学专业,准备将来回国为化学事业发展尽一份力量。

在莫斯科大学,刘允斌结识了校友玛拉,两人不仅是革命战士之后,而且在性格上也非常契合,于是刘允斌和玛拉很快陷入了热恋,并于1952年成功走进婚姻殿堂,玛拉为刘允斌生下了两个孩子:阿廖沙和索尼娅。

为了让后代铭记自己身上流淌中国的血统,刘允斌还给阿廖沙起了中文名字刘维宁,从血统上来说,刘维宁可以算刘少奇的孙子。

刘允斌在1955年成功获得了莫斯科大学核物理专业副博士的学位,成功实现了年轻时候的学术梦想,并在俄罗斯科学界获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刘允斌和妻子玛拉的婚姻却因为种种原因亮起了红灯,不仅如此,由于1957年中苏关系紧张,刘允斌回国被中断,他只能将报国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刘维宁身上。

受到父亲的影响,刘维宁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要为科学事业而献身,在刘允斌的栽培下,长大后的刘允斌成为了一名苏联的航天员。

刘允斌去世之后,刘维宁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我国开国元勋刘少奇,特殊的身世让他感觉到骄傲和自豪,他立志将来一定要到中国寻根,为此他在工作之余一直在研究中华文化,向往着有一天能够到中国来。

刘维宁和夫人冬妮生育了两名子女,其中女儿名叫费多托娃,中文名叫刘丽达,受到父亲的影响,小小年纪的刘丽达对中国也产生了憧憬。

刘丽达随父母来中国生活

2003年,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之后,刘维宁携带着夫人和女儿刘丽达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当他下飞机那一刻,他感觉到激动,因为这是他祖先的故土,他认为自己的根在这里,便和夫人商量接下来的旅程。

夫妻俩先是来到了北京,在刘少奇最后一任妻子王光美家小住了几天,王光美悉心的招待,让他们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这让刘维宁对我国的好感倍增。后来,刘维宁一家便在姑姑刘爱琴的陪伴下,来到了刘少奇的湖南故居。

年幼的刘丽达随父母探访了刘少奇的故居,在纪念馆中,他看着刘少奇的照片觉得非常亲切,尽管她年龄还小,但她从父亲刘维宁激动的神态和言语中意识到,照片上的刘少奇,是他的曾祖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这次回国探亲之后,刘维宁便经常穿梭于中俄两国之间,他逐渐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并且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

为了方便工作,也为了继承父亲刘允斌的遗志,刘维宁和夫人多次协商之后,准备从俄罗斯搬到中国来居住。于是,刘维军一家选择了广州这个城市,并在这里的一个小区里买了一套房子居住下来,广州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刘丽达的新家。

刘维宁在广州成立了一个非商业性机构,致力于中俄友好合作的事业,他的工作得到了本地人的认可,在刘维宁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刘少奇的画像,尽管刘维宁从未亲眼见过爷爷刘少奇,但每当他坐在办公室里办公的时候,看着刘少奇的画像,就感觉爷爷在他的身边。

刘丽达仿佛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在父亲下班得空期间,她便让父亲给她讲述曾祖父刘少奇的生平,刘维宁搜集了很多关于祖父的资料,他内熟于心后,对女儿讲述着刘少奇生前的故事。

听到刘少奇生前为国为民做出的贡献时,刘丽达受到了鼓舞,她暗自立志不仅要发扬父亲刘维宁致力于改善中俄关系的精神,而且还要承继曾祖父遗志,此生多为人民做一些实事,这样才不枉她身为伟人之后的身份。

刘丽达逐渐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生活中,和父亲一样,刘丽达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2007年,刘丽达成功地考进了暨南大学,就读于中文系,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钻研着中国文化。

刘丽达拿出苦工夫练习口语,为此她经常收看中国的电视节目,而且在每天乘坐公交车往返于家和学校途中,她克服社恐和车上司机和乘客们交谈着。

很快,刘丽达在听、说、读、写方面的中文水平就获得突飞猛进的提升,甚至对于一些国人不知道的生僻文字、名言警句、民俗知识,她也懂得许多。

刘丽达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以至于有时候和广州本地人交流时,连对方都开始惊呼,一个外国人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在粤语水平上也不输当地居民,更比国人还了解传统文化。

刘丽达的奋斗

2011年,刘丽达大学毕业,她开始从事翻译的工作。2013年,随着我国高层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彼时刘丽达意识到中俄之间的关系正在升温,但是在商业领域的交流却需要进一步加强。

于是,在父亲刘维宁的帮助下,刘丽达开始往返于中俄之间,靠着自己的能力,积极号召俄国政商界与我国加强合作,在刘丽达看来,中国是一个冉冉上升的国家,国力在不断增强,并且前途一片光明,如果俄国能够与我国加强商务上的合作,对于两国都是有益的。

在刘丽达的牵线搭桥下,俄国政商界对于我国的兴趣越来越浓烈,刘丽达的人气也在不断提升。我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听说刘丽达精通中文,并且长期为中俄关系发展而努力,于是向她抛来了橄榄枝,打算聘她到央视俄语频道的主持人,刘丽达受到央视邀请之后,她非常高兴,便来到北京,翻开了新的人生篇章。

在央视工作期间,虽然很忙碌,但刘丽达的收获却非常大,她在台长的安排下走访了中国很多地方,期间刘丽达拍摄了很多照片,留下了很多影像资料,这让她对我国风土人情有更多的了解,更加深了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一次探访北京中关村过程中,刘丽达手持话筒,用标准的俄语向俄罗斯观众们解释着这里的历史,北京中关村最早是一条电子街,经过长期的发展,这里已经变成了我国的高科技中心,当镜头跟随着刘丽达来到创新展示中心时,映入眼帘的高科技产品,让刘丽达也感到震撼。

以至于刘丽达激动地对着镜头说到:“大家能够相信吗?这台机器人居然可以做手术,而且可以将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控制在50毫升以内,中国科技发展速度太快了!”

刘丽达不仅将中国科技产业最新进展情况,通过俄语频道呈现给俄国观众,而且还经常用俄语翻译中国各种古语,以便俄国观众们能够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通过刘丽达的讲解,俄国观众也渐渐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兴趣,央视俄语频道在俄罗斯获得了不小的收视率,刘丽达变成了中俄文化大使,对中国文化对外输出作出了贡献。

后来,刘丽达因为职业规划缘故,辞去了央视的俄语主持人,她回到了俄国,供职于一家大型贸易公司,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自己的曾祖父是刘少奇,她依然每年往返于中俄之间,为中俄贸易往来奉献着自己,在很多航贸会上,刘丽达也经常受邀出席,并且热情地向在场来宾介绍着中国的发展。

如今刘丽达担任着中俄友好合作组织的负责人,长期致力于推动两国商贸关系的发展,刘丽达和他父亲刘维宁一直以作为刘少奇的后人而骄傲。

特别是刘丽达,她一直围绕改善中俄友好关系的主轴来工作,尽管有时候会遭到一些俄国人的非议,说她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一直为中国说话和做事,全然忘记了自己是俄罗斯后裔的事实。

然而刘丽达却认为,她是中俄混血儿,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下,中俄之间需要更加团结紧密互助,彼此携手并进,这不仅能够促进两国发展,更能为保卫世界和平出一份力,因此刘丽达一直在努力,在为中俄关系迈上新台阶而奋斗着。

结语

作为刘少奇的曾孙女,刘丽达一直以来身体力行传承着父辈们的精神,她时刻谨记着自己肩上担负的使命,尽管她出生在俄罗斯,但身体里也有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正是如此,她才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

0 阅读:13

博古通今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