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人有三急,即排便、排尿和排气。然而,这三者在紧迫性上却有所差异。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已经感到尿意,也还能勉强忍耐一段时间;但若是便意袭来,那可真的是难以憋住。难道在憋尿和憋便之间,真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吗?
事实确实如此。这并不是单纯依靠简单的意志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排尿与排便在生理机制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为什么憋尿似乎比憋屎容易得多?
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憋尿的生理机制。膀胱这一神奇的器官,其容量可高达800至1000毫升,并拥有出色的伸缩能力。当你感受到尿意时,膀胱能凭借其弹性,暂时容纳更多的尿液。但需注意的是,过度憋尿也存在风险,如可能引发膀胱出血等问题,因此,及时排尿至关重要。
相较于膀胱,直肠的容量则显得较为有限,大约仅为300毫升,且其扩张能力较弱。当粪便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直肠便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请求排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无法立刻找到合适的排便场所。这时,大脑会发出指令,要求直肠“稍作等待”,同时命令肛门外括约肌收紧,以防粪便不慎泄漏。
若粪便持续积聚,直肠会启动逆向蠕动机制,将部分粪便推送回乙状结肠,以继续保持憋便状态。然而,这一机制在面对腹泻,尤其是伴随大量水分的情况时,就显得难以应对了。
二、憋屎有什么危害?
1.引起习惯性便秘
偶尔憋大便或许影响不大,但若长期如此,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习惯性便秘。一旦排便变得困难,且排便时间延长,就极易引发肛裂、痔疮、肛乳头增生等肛门部位的相关疾病。
2.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长期滞留体内的粪便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腹部胀满、嗳气、口苦以及肛门排气频繁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若持续存在,还将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增加癌变风险
此外,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同时患有便秘和肠道息肉性病变的患者,这类患者如果长期不进行治疗,可能会面临癌变的危险。根据临床报道,便秘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几率高达正常人的四倍。
4.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此外,过度用力排便会导致血压上升,进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老年人应格外警惕,早晨排便时务必避免过度用力。
三、面对迫不得已的憋屎,我们有没有什么应对方法呢?
实际上,提肛训练是一种既简便又高效的方法。这种训练能够增强我们对肛门括约肌的掌控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因便意而产生的窘迫和不适感。然而,倘若腹泻情况剧烈或持续不减,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预防可能伴随的其他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