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情形:一顿饱餐之后,困意袭来,眼睛仿佛难以睁开……对此,许多人往往不以为然,觉得吃得过饱自然就容易感到疲倦。他们认为,餐后血糖、激素以及神经调节的种种变化,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反应。
但实际上,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餐后频繁出现的昏昏欲睡状态,可能并非那么简单。它或许是身体某些潜在疾病的征兆,因此,我们应当对此保持警觉,及时检查并排除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
一、吃完饭就困或与3种激素有关
1.下丘脑泌素
下丘脑泌素,亦被称为食欲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它在调节进食行为、睡眠模式以及自主神经的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维持“血糖稳态”具有调控功能。当人们用餐后,血糖水平会上升,而下丘脑泌素的含量则会相应下降,这种变化会使得人体更容易感到疲倦。
2.胰岛素
用餐之后,随着血糖的上升,胰腺会受到刺激并分泌胰岛素,这种激素的作用在于进一步调控和降低血糖水平。不仅如此,胰岛素还扮演着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推动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过程为色氨酸顺利进入大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脑内,色氨酸首先会转化为5-羟色胺,随后再进一步演变成褪黑素。褪黑素,这个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的激素,实际上是一种调控我们睡眠的重要物质。当它在体内的分泌量增加时,人体就会切换到“夜间模式”,从而引发睡意。
除此之外,胰岛素还有一项功能,那就是促进钾离子从血液中转移到细胞内部。如果人体出现了轻度的低血钾状况,那么身体就会感到疲劳,并产生困倦的感觉。
3.胆囊收缩素
人体小肠能分泌出一种名为胆囊收缩素的激素,这种激素在身体中扮演着饱足信号的角色。它具备激活大脑内负责睡眠区域的功能,从而引发人们的困倦感。值得注意的是,饭后两小时,人体内的胆囊收缩素含量会显著上升。特别是摄入高脂肪食物后,这种激素的分泌会受到进一步刺激,使得人们在餐后更容易感到困倦。
二、饭后总犯困,警惕5种疾病
1.糖尿病
当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上升时,他们可能会经历饭后感到疲倦的情况。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餐后血糖的升高伴随着血液黏稠度的增加,进而可能引发身体组织的缺血与缺氧状态。
2.心脏病变
饭后即感困倦亦可能为心脏疾病的征兆。由于心脏疾病会削弱心脏的泵血能力,进而造成全身氧气供应不足,使人产生疲劳和虚弱的感觉。
3.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如果在进餐后的两小时内,收缩压下降幅度超过20mmHg——也就是说,餐前收缩压原本超过100mmHg,但餐后却降至90mmHg以下——那么这种情况就被定义为餐后低血压。患者可能会在餐后出现心绞痛、身体乏力、晕厥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素对于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甲状腺功能减弱,身体产生的甲状腺素量将不足,这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无法维持其兴奋状态。因此,人们可能会在进餐后感到困倦。此外,患者还可能会表现出冷漠的神情、食欲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全身疲劳无力等症状。
5.贫血
部分贫血患者在用餐后可能会出现强烈的睡意。这是因为饮食摄入后,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机体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降低。由于脑部血液携氧能力减弱,患者往往会感到容易疲劳和困倦。
三、饭后犯困怎么缓解?
1.将1/3白米饭换成粗粮
降低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具体做法是将日常主食中1/3的精白细软食物(例如白馒头、白米饭、面条和包子等)替换为粗粮和薯类。同时,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的绿叶蔬菜和豆类蔬菜。
2.调整吃饭顺序
调整进餐顺序,先摄入纤维类食物,接着是蛋白质或脂肪类食物,最后是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这样的顺序更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3.饭后适度活动
只需在用餐后悠闲地漫步十分钟,你便能提升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从而焕发更充沛的精力。同时,这一简单的活动还对促进血液循环大有帮助,能加速食物的消化,有效减轻饭后常有的倦怠感。
4.晒晒太阳
身体的自然昼夜节律和睡眠-觉醒周期是由日光来调控的。当处于昏暗光线环境中时,身体会产生褪黑素;相反,在明亮的自然光照射下,人们会感到更为警觉和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