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决定奥运选手的巅峰期?

信息周末 2024-09-05 02:07:49

奥运会四年一届,循环往复,但运动员的青春一去不返,在不同年龄参赛就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如何在奥运会到来前获得有限的参赛资格,并在赛场上发挥出自己的巅峰水平,这是竞技体育参与者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

最终在奥运赛场上能否获得奖牌,甚至金牌,影响因素有很多。不仅要看个人的主观意愿和选择,客观上,也会受制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机能。

27岁是分水岭

最近,一项针对奥运选手的统计研究发现,年龄对于田径运动员是否能达到巅峰表现,具有极大的影响。

田径运动包含了跑步、竞走、跳跃和投掷等项目,其中,跑步和竞走在既定距离内追求更快,投掷和跳跃项目要么追求更远,要么追求更高,总之,都具有较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标准。

而对七届奥运会田径选手的分析显示,相比其他项目里参赛选手年龄的波动,田径运动员的平均年龄颇为稳定,基本上都略低于27岁。这些数据获取时间跨度长达25年,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

在惊人的相似性之外,只有东京奥运会是特例。或许是新冠大流行所导致的延期一年的原因,田径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了27岁,达到27.6岁。而纵观运动员职业生涯的表现,在27岁之后才达到巅峰期的概率明显小于50%,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巅峰期到来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这一研究2024年7月发表在《意义》杂志(Significance)。不仅通过历史观察性数据说明了获得奥运参赛资格的不容易,更从年龄上佐证了想恰好在奥运赛场发挥个人巅峰水平的困难程度。比如,统计发现,这几届奥运会田径项目里,奖牌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仅比整体参赛者的平均年龄大一个月。

相比其他项目,年龄对于田径运动员能否达到巅峰表现,具有极大的影响。视觉中国|图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更是低至26.1岁。其中就包括了时年22岁的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尤塞恩·博尔特(Usain Bolt),他在这届奥运会上包揽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的金牌。而对于预测巅峰期会出现在几岁,研究发现,训练年龄和项目类别是最强的两个预测因子。这里的训练年龄是指运动员专门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年限。

“训练年龄越大,参赛经验越丰富,心理能力越好,训练能力也越高,也就是能承受大负荷的训练,这个是运动员成绩不断突破的关键。”南京体育学院教授胡海旭介绍,训练年龄与生物学年龄作为一组相关概念,既有重合,也有区别。与训练年龄越大越有优势相比,生物学年龄预示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自然增长和衰退。

年龄越大的话,身体各项机能就会因衰老而下降,疲劳恢复能力和康复能力越低。相应的,承受极限训练和比赛负荷带来的运动伤病风险也越高。这些都会从不同面向影响一个人的巅峰表现。除此之外,巅峰期的出现也要看具体的项目。

项目之间存在差异

胡海旭曾专门研究过中国各项目中百余名奥运冠军的成长时间节点,发现他们训练年龄的均值约为14年,而在成为奥运冠军的历程中,大部分的系统训练时间都分布在青少年时期,这些成年以前的训练时间平均就接近6年。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很多项目都是从小就要开始训练,比如体操、跳水可能4-5岁,排球、篮球等项目稍晚,一般13-15岁。而随后巅峰期的年龄也存在较大差异,体操、跳水等项目的男运动员一般在20-24岁达到巅峰表现,女运动员在16-19岁,乒乓球、羽毛球等隔网对抗项目的男运动员巅峰年龄一般在23-26岁,女运动员在22-24岁。

当然,这些都是根据既往数据综合统计的结果,只代表过去的整体概况和概率,不意味着个人在典型年龄范围之外就无法达到巅峰表现。此前,新西兰运动表现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的巅峰期年龄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呈现两种态势。

在各类依靠爆发力的项目中,需要将速度与力量相结合,巅峰期年龄会随着项目持续时间增加而降低。比如投掷类项目,铅球、标枪、铁饼等,运动员完成一次投掷仅需几秒,一般巅峰期的年龄就可能到约27岁,而依靠爆发力的短距离游泳项目通常需要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才能完赛,巅峰期的年龄就更低,可能在不到20岁的时候。

相反,各类依靠耐力的项目中,巅峰期年龄通常会随着持续时间增加而变大。比如,同样是游泳,远距离的游泳项目即便是1500米,也可以在15分钟内完赛,巅峰期到来的年龄可能也在20岁以内,而超远距离的自行车赛用时可能长达数小时,运动员达到巅峰期的年龄也会更大,有可能在30岁之后。

开展这项研究的新西兰运动表现研究所教授威尔·霍普金斯(Will G. Hopkins)长期进行运动科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2014年,他也曾对全球顶尖田径运动员的巅峰表现年龄进行过分析。这些运动员人数超过两千,都在1979年至2009年间的奥运会等国际比赛中获得过较好的名次。

与最新研究的发现类似的是,他们根据那三十年间的数据估算,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巅峰期年龄大概在23至28岁上下,具体要看参与的项目。比如,万米长跑项目的运动员,巅峰期可能在23岁上下,铁饼项目在28岁上下。

这些估算为运动员的职业规划和选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运动科学与教练杂志》(IJSSC)。威尔·霍普金斯已经退休,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虽然已经不再进行巅峰表现年龄的研究,但这项研究获得上百次引用,仍有大量研究在继续探究运动员巅峰表现的问题。

心理因素与个人成长

这些探索对了解人类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都有积极的意义。而这背后又不仅仅是关于年龄。作为对现场实际表现的评价,竞技体育成绩不光凭借运动实力,个人的临场表现也会受到各类场内外因素影响,特别是心理因素。

2023年,胡海旭综合利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140名中国奥运冠军的临场表现进行过分析,而结果表明,近七成的奥运冠军在夺冠时属于正常发挥,接近三成依靠超常或极为超常的表现夺冠,另有3.6%的人属于在表现失常的情况下仍夺冠。

这一研究发表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细究背后的潜在影响,受教育程度、国际大赛经验等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胡海旭介绍,顶级竞技赛场上,运动员的临场表现会同时受到近因和远因的影响。

近因往往更为人们所熟知,是指那些在比赛中能直接影响运动表现的因素,如体能、技战术、心理状态以及睡眠和饮食等生活细节。中国游泳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赛前接受了高频次的兴奋剂突击检查,很显然会从心理、认知和睡眠等多方面干扰发挥。

而远因是指潜在而持久的影响因素,虽贯穿运动员整个成长和职业生涯,但难以直接归因,是保障运动员成功的深层基础。比如运动员所获得的教练的指导和家庭的支持,他们的心理韧性和动机,训练和参赛的经验,以及文化教育经历等。

胡海旭对奥运冠军的研究正聚焦于这些远因,他发现,受教育不仅提升知识水平,还增强了运动员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受教育程度越高,总体上临场表现也更好。大赛经验则可以提升技战术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近因远因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因此,要培养一名金牌运动员,“不能只关注临场发挥的细节,还需要重视长期的系统训练和多方面的培养。这种‘千锤百炼’的过程,正是成就冠军背后不可忽视的力量。”

关于这种职业生涯中的积淀,法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曾在2024年6月发表一项研究,调查游泳运动员前期职业发展情况与随后奥运会或者世锦赛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就发现,运动员如果比较年轻时就在国际泳联世界排名中取得较大的进步,或者总体上进步次数多,退步次数很少,那么在大赛中获得奖牌的可能性就会明显提升。

特别是赛前半年,和赛前两个月的比赛中,如果表现水平比较高,随后获得奖牌的概率就会成倍大增,分别增加大概两倍甚至四倍。类似的规律也发生在田径比赛中,不少研究都表明,田径运动员的巅峰期年龄偏小。根据多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一项分析,中长距离的田径运动员,如果在U18青年组时期表现出色,进入了全球前50,那么相比那些年少时未取得靠前名次的人,他们在成年组继续取得领先名次的概率也会高出数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从青年组到成年组的过渡中,持续保持高水平的运动员比例并不高,只有约20%。说到底,在这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里,有太多因素可能影响运动员的职业发展和竞技表现,升学、受伤、周围人的不支持,以及个人动力和兴趣的衰减,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改变运动员的人生轨迹。

因此综合来看,年少时的成功虽然能给运动员带来优势,但这种优势对于保证未来的成功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相关研究2024年9月发表在《体育科学与医学杂志》(JSAMS),主要反映了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里四千多名中长跑运动员的情况。年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但年轻并不尽然都是优势。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就出现多次年轻选手位列世界第一却未获得金牌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困惑。胡海旭解释,世界第一,只能说在概率上赢的可能性更大。但临场发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心理因素,两强相遇勇者胜。对于顶级运动员而言,谁在关键分上心理调整得更好,谁就能激发创造性的技战术,谁占据主动,胜算就更大。

巅峰期的复杂性

这些案例也反映了巅峰期年龄的复杂性。“所谓巅峰表现的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这个规则其实有很多例外。每当那些看起来年长的运动员表现出色并击败年轻运动员时,都会让我会心一笑。在奥运会的比赛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运动机能学和健康教育系教授田中广文(Hirofumi Tanaka)解释,他知道一些研究中有归纳过巅峰期年龄的范围,但他认为,这些只是基于可用数据的简单统计,实际上有很多例外。比如达拉·托雷斯(Dara Torres)。

达拉·托雷斯是一名美国游泳运动员,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三枚游泳银牌,而在这一年,出生于1967年的她其实已经41岁。在此之前,她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还陆续参加过四届奥运会,其间甚至两次退役,做过模特等工作。时至今日,以四金四银四铜共计12枚奖牌的成绩,成为运动员冲破年龄限制参与奥运竞技的一个典型案例。

对于女运动员巅峰表现年龄的变化,田中广文有更深的体会。他曾专门分析过百余年奥运历程中,田径、游泳、赛艇和滑冰等项目运动员巅峰表现年龄的变化,发现女运动员巅峰表现年龄在此期间显著增加,从1980年代开始,获得奥运奖牌时的年龄变大了。相比之下,大部分项目中的男运动员巅峰表现年龄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过去,女运动员在结婚或有了孩子后就会停止锻炼和比赛。现在情况已经不同了。为女运动员提供的环境和住宿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使年长的女运动员能够继续参加比赛。”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即使从巅峰表现的影响因素来看,年长也并不必然就是劣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的下降虽然会降低运动员的表现,但技术、经验和训练的积累,加上人的成长和成熟,也会提升表现。

胡海旭教授主要开展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他也认为,年龄更大的运动员不必单纯因为年龄轻言放弃,而是要对各项机能和训练效果进行长期跟踪评估,根据个人能力、训练历史、健康水平和运动基因极限等客观情况,对职业发展做综合判断,以更高的科技含量开展更科学、更个性化的训练。

相对年轻的运动员则需要心理与体能双重培养的机制,多积累大赛经验,增强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从而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出最佳状态。

而令他感触很深的是,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的年轻运动员敢打敢拼,能打能拼,成为夺金突破的主力,担起了为国争光的使命大任,表明中国年轻一代具备出色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比赛结果也显示出科学技术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未来,可以全面提升科技与体育结合的水平,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在训练和比赛中广泛应用,通过大数据的全面分析和预测,为运动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和比赛策略。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责编 朱力远

0 阅读:0

信息周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