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一旦存在,就会如同毒瘤长存在孩子心中,毁掉一生

沧海野客 2020-11-30 17:42:38

说起来“嫉妒”,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吃醋”,见不得别人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古今中外对于“嫉妒”都是持批评态度,《圣经》中更是将嫉妒视为七宗罪之首。

在这里讲一个历史上因为嫉妒害人害己的事情。

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庞涓出师比较早,去了魏国得到魏王的赏识,被委以重用。而这时师弟孙膑也出师,离开了鬼谷子。

这时候庞涓因为深知孙膑的才能远胜过自己,所以故意将孙膑骗到魏国,说是要让他一展抱负。但是当孙膑前来投奔这共同学艺数载的师兄时,却落入了庞涓的圈套。因为其向魏王进谗言,所以孙膑落得了一个“膑”刑的下场,被挖去了膝盖骨。

后来孙膑靠着自己装疯卖傻的本领,在齐国使节的帮助下,回到了齐国。

最终,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两场重要战役中,孙膑辅助齐军击败了庞涓。庞涓不光光自己身死战场,连魏国的国力也遭到了极大的损失,一蹶不振。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嫉妒这种原始的情感造成的。嫉妒是人类心理中兽性的表现,他是对别人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过得舒畅快活。

因为嫉妒心理强的人,别人的成败和他自己的失败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平添不少烦恼。

现代社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还是在竞争的环境里,学习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并且现在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多有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的性格特点,这种竞争有时就会演变成你死我活的囚徒博弈。

就在多年前,网上还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大学,与同学的不断交往中,他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只要别的同学哪方面比他强,他就眼红。只要老师在同学面前表扬别的同学,他心里就酸溜溜的。他总是抱怨自己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看到别的同学吃好的穿好的,别的同学得了奖学金或被评为优秀学生,他就极度的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安然入睡,还时常抱怨上天的不公。

最让他看不惯的是与他来自同一所高中的老乡同学。原来两个人在高中时各方面都不差上下,上大学后老乡的成绩越来越好,而且被选上了学生会干部,它就更加渡火中烧了。为此给那位老乡散布流言蜚语,造谣重伤,成了他取代认真读书的头等大事。在一次选举学生会干部时,他为了把老乡比下去,竟然不知羞耻的在下面做小动作,拉选票,结果他的阴谋被同学们识破了。唱票是只有他自己投了自己一票,搞得十分狼狈,同学们也越来越讨厌他,但他并没有就此收手,已经被极度冲昏了头脑,他一季不成又生一季。

在期末考试中,他知道凭自己的水平是拿不了高分,于是他就采取夹带纸条的方法作弊。在最先的两门考试中,他的计谋得逞了,正当他自鸣得意,觉得胜利在望的时候,却在第三门考试中被监考老师抓个正着。老师说我早就注意到你了,以为你会有所收敛,没想到你一而再再而三的作弊,我再也不能容忍你的所作所为了。

当天学校教务处就做出了开除其学籍的处分决定,这样的悲惨结局是令人痛心的,大学是多少青年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可是大学梦就这样被自己破灭了,造成这种悲惨结局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不言而喻,那便是嫉妒。通过这个事情,我们不难发现,嫉妒是一把双刃剑,伤害他人的同时也极大的伤害了自己,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确立自信。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天生我材必有用”。另外,还要让孩子学会反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要急着眼红,要想想自己怎么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呢?

0 阅读:1
沧海野客

沧海野客

读世间书,梳胸中理,悟尘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