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那么爱张皇后,为什么不立其子为太子,却立庶子李豫?

情感共鸣空间 2025-03-20 01:31:52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肃宗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太子李豫(电视剧《大唐荣耀》中男主角李俶)收到了一道圣旨:要求他入宫侍奉皇帝,照顾其病情。宦官李辅国与程元振察觉到情况异常,立刻阻挡了太子的去路。他们调动禁军,将太子围护起来,随即带领军队闯入了皇宫。实际上,这道圣旨是唐肃宗的皇后所伪造的。她企图诱使太子进入皇宫加以杀害,以便让她所支持的皇子登基。然而,张皇后谋求权位的意图十分明显,令太子身边的人感到警觉。李辅国和程元振进宫后,抓住了张皇后,唐肃宗在惊慌中也随之去世。李豫成功登基,成为唐代宗。他能够继承皇位,实属不易。张皇后是唐肃宗心中最爱的伴侣,二人共度了许多艰难岁月,并育有嫡长子。而太子李豫,不过是一名庶出之子。唐肃宗曾一度考虑废除李豫,意图让自己深爱的张皇后所生的儿子继承太子之位。那么,李豫为何能够继续保持太子的位置呢?值得注意的是,古代通常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李豫作为庶子,为什么会在嫡子之上占据优势呢?

01、张皇后是怎么和唐肃宗共患难的唐肃宗李亨在担任太子时,皇后张氏尚只是位妃嫔。李亨的正室太子妃是来自京兆的韦氏,史称“韦妃”。某一天,太子李亨外出游玩,偶遇了韦妃的兄长韦坚。之后,韦坚又前去拜见刚刚入京的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事情传到唐玄宗耳中后,却发生了变化。唐玄宗心生疑虑,认为太子李亨可能通过其大舅子韦坚与皇甫惟明暗中勾结,或有不轨企图。太子李亨心中十分恐惧,急忙向唐玄宗上奏,称自己与韦妃关系不佳,请求与韦妃解除婚姻,以便将自己从这件事情中脱身。李亨将韦妃送去出家为尼姑后,没有再娶太子妃,而是对张良娣,后来成为张皇后,格外宠爱。史书记载,张良娣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聪明机智,擅长迎合李豫。在李豫遭遇唐玄宗重重打压的岁月里,张良娣为他提供了许多精神上的支持,始终陪伴他共度难关。安史之乱爆发后,怀有身孕的张良娣随李亨一起逃亡。在马嵬坡之变之后,她劝说李亨不要继续跟随唐玄宗前往四川,而是应留在中原,寻求恢复国家的机会。

李亨与唐玄宗分别后,北上灵武,计划筹备力量来抵抗安禄山和史思明。张良娣怀着身孕,每次过夜时,总是站在李亨面前。李亨心里不忍,劝道:对抗敌人,并非女人的责任,你不需要总是替我挡住。张良娣却说道:太子出门时匆忙,随行的护卫并不多。我站在你面前,如果发生意外,我也能为你争取一些逃生的机会。李亨感动得无以言表。他暗自发誓,一旦脱离险境,绝对要回报这个勇敢的女人。李亨经过无数的艰辛,终于抵达灵武。刚到灵武,张良娣便顺利产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李侗。据史书记载,张良娣的孩子是在灵武诞生的。孩子出生后,张良娣仍然称李亨为“太子”。李亨在灵武待了没多久,便即位成为皇帝。显然,张良娣在怀孕即将临产的情况下,仍然陪伴着李亨四处奔波。即便是在分娩的时刻,她依然惦记着李亨的战事。孩子出生仅三天,她就奋力起身,为士兵们缝制衣物,既是为了振奋士气,也是为了增强后方的物资供应。李亨看在眼里,感动不已。

02、唐肃宗有多爱张皇后李亨在灵武停留的时间不久,就在众人的支持下顺利即位,成为了唐肃宗。然而,唐肃宗在没有获得唐玄宗的允许下,私自登基。尽管他一登基就立刻派人向唐玄宗传达消息,唐玄宗也顺应形势地送来了传位诏书,但毕竟这一皇帝的地位并不十分正当。因此,他没有大规模封赏后宫,也没有立太子,以示对唐玄宗的敬意。他强调,所有的封赐都将等到迎接唐玄宗回来后再进行。当然,他也没有亏待与他同舟共济的妻子张良娣。他首先将张良娣封为淑妃,以便她拥有一个正式的身份。三年后,唐军成功夺回了两京,唐肃宗迎接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唐玄宗回到长安,最终正式将张氏封为皇后。同时,太子也在此时被册封。然而,张皇后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温柔的女子了。随着她的地位不断上升,获得了唐肃宗的宠爱,儿子也逐渐成长,她心中开始萌生更强烈的野心。唐肃宗所立的太子,并非张皇后的孩子,而是他的庶长子李豫,也就是在《大唐荣耀》中扮演男主角李俶的角色。张皇后希望她的儿子能够继承大唐的皇位,成为下一个帝王。

马嵬坡之变后,唐肃宗的第三子李倓展现了比长子李豫更为出色的军事才能。面对这两个儿子,唐肃宗感到困惑,不知该将军权交给哪一个更为合适。张皇后在两人之间不断挑拨,时常对唐肃宗暗示,李倓心怀野心,企图取代他的哥哥。弟弟的能力往往超过哥哥,这在大唐历史中并不罕见。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都是那些比哥哥更出色的弟弟,最终成功取代了他们的哥哥,登基成为皇帝,而他们的父亲也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唐肃宗对李倓卓越的军事才能十分敏感。张皇后向他揭发李倓的种种不是,他也毫不怀疑地接受了。李倓性格十分刚毅,他并不愿与哥哥李豫争斗,同时也对张皇后的行为深感不满,常常在唐肃宗面前对张皇后进行反驳。唐肃宗在愤怒之际,端起一杯毒酒,亲自赐死了李倓。后来,他多次流露出对轻易处死儿子的懊悔,但仍坚信李倓罪有应得,张皇后的揭发是有理的。

在击败李倓之后,张皇后的下一个瞄准对象便是唐肃宗的长子李豫。李豫在外征战,得知弟弟李倓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但他不敢显露出对唐肃宗的不满,更不敢与唐肃宗对抗。张皇后一直在唐肃宗的身边,差点让李豫失去地位。然而在关键时刻,她的长子李佋因重病去世。根据历史记载,张皇后因受到唐肃宗的特别宠爱,她的长子李佋也是唐肃宗最为宠爱的孩子,“多次威胁嫡长子”。如果李佋没有早逝,唐肃宗或许会为了个人情感而选择李佋作为皇太子。李佋去世后,唐肃宗非常悲痛,特意追封他为太子。后来,张皇后随唐肃宗回到长安后,便与宦官李辅国暗中合谋,掌握了宫中的权力,唐肃宗几乎完全听从她的安排。张皇后对唐玄宗在花萼相依楼过得逍遥自在感到不满,便将他驱赶至偏远的西宫。唐肃宗对此感到畏惧,最终“内制於后,卒不敢谒西宫”,因为他害怕张皇后,连一句话都不敢提及。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可能性,这件事情唐肃宗可能非常乐意看到,而张皇后不过是出面替他扮演反面角色罢了。

03、唐肃宗为什么不立张皇后的嫡子为太子尽管唐肃宗对张皇后宠爱有加,但在最为重要的立储问题上,却并未让张皇后如愿以偿。张皇后育有两个正儿子,尽管她的长子李佋早逝,但她的次子仍然健在。然而,唐肃宗并没有选择张皇后的儿子为太子,而是册封了庶出的长子李豫,后来成为唐代宗。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国家需要依赖贤明的领导。唐肃宗执政时期,所面临的局势极为错综复杂。他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即位的,直到他去世,整整经历了7年的时间,安史之乱依旧没有平息。即使安史之乱能够结束,藩镇之间的混战局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留给孩子的是一个极其混乱的世界。在这种情形下,大唐拥有一位成年且才华横溢的继承人,确实显得极为重要。张皇后的长子年纪确实非常小。她的小儿子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的,直到唐肃宗去世时,他才七岁。而她的大儿子比小儿子大两岁,但依然年纪轻轻,且早早夭折。在这种情形下,什么嫡长子继承权,什么真爱,都只能抛诸脑后。培养出有能力的继承人,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

其次,张皇后的长子夭折得太早。即使在如此危急、国家依赖长君的时刻,唐肃宗仍然考虑立张皇后的儿子为太子,这足以说明他对张皇后确实是真心的。他所考虑的是张皇后的长子李佋。历史记载显示,李佋多次威胁到李豫的地位。如果李佋没有过早去世,唐肃宗或许真的会在国家危机时做出废除长子而立幼子的决定。

第三,李豫才华横溢,表现出色,没有出现失误。李佋去世后,张皇后的幼子李侗,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小了。毕竟,李侗年纪尚小,仍然是个婴儿。在太平盛世中,这样的孩子是否能够胜任皇帝一职都令人怀疑,更何况在安史之乱这样动荡的时期。在唐肃宗犹豫不决的时刻,长子李豫在前线拼搏奋战,成功指挥军队夺回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赢得了卓越的战绩,名声也随之大增。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年幼的李侗都没有机会与李豫展开竞争。连张皇后本人最终也放弃了为儿子争夺皇位的念头,转而关注唐肃宗的次子李系。她认为,尽管李系的成就和名声不及李豫,但他与李豫的年龄相仿,并没有年龄上的劣势。而且,有了她这位真爱皇后的支持,他争夺皇位的机会依然相当可观。李系登基后,作为有辅佐之功的太后,依然能够掌握权力。不过李豫和他身边的人识破了她的计划,反而将她控制住了。连唐肃宗也因这场变故而受到惊吓,最终去世。唐肃宗虽然一生中做了不少愚蠢的决定,但最终没有罢黜李豫,选择立张皇后的幼子,这也算是难得的明智之举。毕竟,无论唐代宗李豫的表现如何,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的能力总是超过一个小孩。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