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第四野战军的主要部队相继向北方进发,执行在广西的剿匪行动。广袤的广西,现仅剩第45军在执行剿匪任务,由于兵力极为不足,全省范围内的匪患迅速卷土重来,局势很快失去了控制。
为了彻底消灭匪徒,四野的首长下令刚成立不久的第21兵团,在司令陈明仁的指挥下,从湖南出发,前往桂北进行剿匪行动。陈明仁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第21兵团的士兵们也跃跃欲试,战斗的热情非常高涨。兵团成立已有一年多,始终处于训练调整阶段,这对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和战士们而言,无疑是一种煎熬,大家心中都充满了深深的失落感。第21兵团之所以被边缘化和忽视,主要是因为他们必须面对的土匪问题。在去年八月,陈明仁和程潜带领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在长沙宣告起义。然而,由于起义的策划不够严谨,起义军队发生了大规模的叛逃事件。在起义的通电中提到的39位将领中,有33人选择了叛逃,包括李默庵和熊新民等蒋军的著名指挥官。起义军总人数为77,000人,其中超过42,000人选择叛变。起义军中的九个师里,有四个是完整的师,而另一个团则没有一个人逃脱。大规模的逃兵现象使得起义军士气低落。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支部队的崩溃就在眼前。陈明仁意识到自己已无法掌控起义部队,遂向四野的领导发出请求,希望他们能够派兵剿灭叛军。由于叛军的去向不明确,野司只能四处搜寻,第49军主力向宁乡和湘乡进发,而该军的第147师则朝新化方向推进。第46军的主力部队正向衡阳挺进,其中的第138师则朝湘潭和湘乡方向展开追击。第40军向攸县推进。二野陈赓兵团的第十三军开始向茶陵和安仁地区挺进。为了打击叛军,四野调动了四个军的力量,这表明当时的局势非常紧迫。各参战部队迅速展开行动,展开猛烈追击。
第49军146师的追击速度过于迅猛,导致其形成孤立的突出部,这为桂军名将白崇禧提供了可趁之机。白崇禧提前在永丰县的青树坪设下了一个口袋阵,孤军深入的第146师因此陷入了重围。经过长达30多个小时的激烈交战,双方对峙了一天两夜,第146师在第145师的支援下艰难突围成功。青树坪之战中,四野第49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伤亡人数众多,而最令人感到不甘的是叛军竟然成功逃脱。在战斗中要保持谨慎,遭受损失的情况很少,只有三次例外: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以及最近的青树坪战役。有趣的是,这三次失败都与陈明仁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在四野百万大军中,关于陈明仁的评价并不少见。比如,四野的著名将领李天佑在得知陈明仁起义的消息后,忍不住评论道:这小子真是太轻松了。四野的第21兵团包括第62军和第63军,合计兵力达到2.9万人。而四野较早成立的13个主力军,像第50军等,每个军的兵力至少也超过五万。四野拥有五个兵团,除了第21兵团外,其余四个主力兵团的兵力均在17万以上。因此,第21兵团的成立具有更为重要的象征意义。毕竟陈明仁的举动使得三湘大地避免了战乱的侵袭。到1950年初,四野的士兵士气高昂,连同留守在东北的35万人,军队总人数已达186万。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战争,这个第21兵团可能就不会有机会参战了。第21兵团于12月20日抵达广西,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愤懑。如果不是那次令人羞耻的叛逃,他们本不会遭受如此屈辱,受到兄弟部队的轻视。目前大多数叛军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那些参与叛逃的国民党军官,很多已经被消灭,而陈明仁最为信赖的熊新民、刘进等人,目前正被关押在战犯管理所里,吃着窝头。要不是当初走错了一步,熊新民本可以轻松获得中将军衔。那些侥幸逃脱的叛军指挥官,基本上也都成了“光杆司令”,他们的军队早已被白崇禧整合了。对陈明仁而言,他对叛逃的部队中的三个团长愤恨至极,心中早已下定决心。一个是蒋军第一兵团的警卫团长吴祖伯,这家伙从小就跟随陈明仁,在东北的时候就已经升任为副团长。后来,陈明仁因陈诚的陷害而不得不离开东北,而吴祖伯则在辽沈战役中被抓捕。四野对吴祖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给予他路费以便返回故乡。没想到这家伙毫无悔意,辗转找到了已经晋升为兵团司令的陈明仁。陈明仁对吴祖伯十分器重,特意提拔他担任了兵团警卫团的团长。令人意外的是,吴祖伯恩竟然选择了背叛,在长沙起义之后,他成了第一个带领队伍叛变的团长。吴祖伯作为陈明仁的得力助手,他的背叛让人觉得陈明仁已经失去了人心。如今吴祖伯已经全军覆灭,传闻他在桂西的百色地区成为了土匪。陈明仁心中有两位无法宽恕的人,一个是蒋军307师的团长范广鉴,另一个是蒋军197师的团长曾祥斌。这两个人虽然并非陈明仁的得力助手,但在他们叛变之前,使用冲锋枪杀死了二十多名不愿意叛变的基层军官。此外,他们还打算除掉程潜的侄子程杰,幸而307师的团长陈显微与程杰关系密切。陈显微秘密拨打电话告知程杰,程杰因此幸运地避过了一次危机。
四野领导为陈明仁颁发军旗。陈明仁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他的部下愿意为他拼命,主要是因为陈明仁对下属非常关心,有人形容他像父亲一样爱护士兵。可范广鉴和曾祥斌如今公然开枪击杀同事,这无疑是在当众狠狠打了陈明仁一个耳光。陈明仁性情如火,发誓要让范广鉴和曾祥斌为那些被冤屈而死的部下付出代价。根据可信的信息,范广鉴和曾祥斌在战败后,隐匿于四十八?,成为了土匪。陈明仁在军中服役多年,是一位著名的抗日将领。尽管目前第21兵团的两个军队实力不足,但有陈明仁这样的专家指挥,他们面临的敌人不过是一些杂牌土匪,因此陈明仁依然充满了胜利的信心。陈明仁将部队分为两路,以第四野战军第21兵团第52军为主力,配合来自柳州、平乐、梧州、宜山和桂林等地的地方部队,在大小瑶山地区开展剿匪行动。第53军前往百色地区,承担桂西地区的剿匪任务。大小瑶山的面积超过两万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峰峦高耸,谷深幽邃,满是茂盛的原始森林,还有无数天然形成的溶洞。自古以来,瑶山地区一直存在严重的匪患。自广西解放以来,大量残兵败将和恶霸流氓纷纷涌入瑶山地区。截至1950年末,潜伏于大小瑶山的武装匪徒人数已达到3.8万人,分为八个军、13个师、7个旅、19个团,以及两个纵队和7个支队。百色地区的土匪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土匪总数超过12,000人,分成70多个小组。据估计,广西当时有大约36万土匪,其中绝大部分聚集在桂南区域。四野45军被誉为桂军的主要对手。在衡宝战役中,45军的一支师与桂军的两个主力军正面交锋,最终导致自认为无敌的桂军第七军惨遭覆灭。第四十五军在广西打击匪徒,早期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由于错误的俘虏策略。剿匪指挥部对土匪的顽固性判断失误,导致在抓捕土匪后,规定每个县只能处置一个匪首,对于其他被捕的土匪,经过简单的教育后便允许他们返回家中。被放出来的土匪,甚至连家都不回,直接上山继续干起老本行。匪首伍达欧,曾亲手杀死超过200名无辜百姓。这样一个罪行累累的人物,竟然被反复抓捕又放走九次。因此,广西的匪患问题愈发严重。1950年10月,广西剿匪总指挥部遭到通报批评,明确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宽容过度,后果严重。就如同获得了尚方宝剑的第45军,终于摆脱了束缚的限制。在短短两个月内,他们消灭了超过78,000名土匪,并缴获各类武器超过79,000件。如无意外,匪首伍达欧第十次被捕。对于这些屡次犯错的顽固分子,剿匪部队采取了强有力的镇压措施。桂南的土匪们感到惊恐,纷纷结伴下山,前往剿匪部队设立的登记站,自愿上交武器,重新开始生活。
土匪登记站二月中旬,桂南的匪患基本得到控制。第45军派驻了一个师负责当地的治安工作。主力部队则前往广东沿海,准备防范蒋军的登陆。第45军在剿匪行动中的卓越表现,使得陈明仁感到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多么的明智。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一向好胜的他又下定决心,要为新成立的第21兵团打几场漂亮的仗,也为自己争光。那三个险些导致起义部队陷入绝境的叛军首领,必须被生擒,并在众人面前执行死刑。让21兵团的士兵们见识一下背叛者的结局。剿匪队伍于1月8日夜晚启动了对大小瑶山的进攻。截至1月15日,参与剿匪的各个部队基本上已完成对匪窝的包围。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明仁曾指挥过声势浩大的松山战役,尤其擅长于山地战斗。那时候,他让日军的尸体遍布战场,如今却用这样的战术对付一群分散的土匪,实在是大材小用。确实如此,土匪们很快就崩溃了,纷纷四散而逃,朝着深山的方向逃去。陈明仁再次陷入深思,原本他计划快速解决问题,却没料到土匪如此狡猾。接下来,剿匪部队将不得不应对严酷、艰难且漫长的山区游击战。经历了无数战斗的陈明仁苦思冥想,依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在他感到左右为难之时,这个巨大的难题,竟然奇迹般地得到了化解。超过五万名翻身农民,主动团结起来,齐声高喊“打倒恶霸,消灭土匪,讨回公道”的口号。他们深入偏远山区,对可能隐藏土匪的区域展开全面搜查。陈明仁再次感到震惊,他终于明白了,尽管蒋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但他们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久,当地居民便捕获了一条大鱼,匪军新一军的指挥官余铸。余铸曾在东北与陈明仁相识,之后在长沙起义时,他也随叛军进入了广西。狼狈不堪的余铸在见到陈明仁后,忍不住倾诉:“司令,你带多少士兵我都有办法应对,但你却不讲道理,带来一群不懂规矩的乡下人来挡枪,我实在无法接受。”陈明仁脸色凝重地说道:“在离开长沙的时候,你有没有开枪?”余铸说道:“天地良心,我绝对不会对我的兄弟开枪。”陈明仁问道:“这次你有没有杀人?”余铸说道:“我本打算开枪的,可惜身边的警卫把我的枪收走了。”战斗仍在进行,仅仅过去10天,便有超过8000名土匪被抓获。此外,在当地群众的劝导下,还有上万名土匪自愿下山缴械投降。陈明仁没有预料到的是,一些土匪竟然逃离了大小瑶山,打算越过边界前往越南。当地居民自发设立了防线,急于逃生的土匪们在短短几天内发起了超过40次攻击,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全军覆灭。5260名土匪全部被俘,没有一个人逃脱。
在1951年3月8日,剿匪部队成功地完成了对大小瑶山的剿匪行动,共消灭了土匪38,037名,镇压了1905名罪大恶极的匪首,缴获了16门火炮、三部电台、37,500支各类枪支以及170挺轻重机枪,此外,还获取了三挺当地极为稀少的美制高射机枪。陈明仁坚定的面容上,没有流露出丝毫满足的微笑。大小瑶山的剿匪战斗的烟火尚未平息,剿匪部队的威力,已经扩展到了桂北的四十八?地区。通过对俘虏陈明仁的审问,得知两个叛军的团长范广鉴和曾祥斌正藏身于四十八?。如今,叛军几乎全军覆没,范广鉴和曾祥斌只能屈从于匪首廖世祥,成为两个微小而无足轻重的头目。然而,抓获他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四十八?位于柳州北面的中渡县(现为鹿寨县中渡区),据说这里有72个巨大的天然溶洞,以及48个险要的地形,因此得名四十八?。在四十八?的区域,主要是由石头山构成,并没有原始森林,山坡上则布满了灌木和荆棘。这样的地形虽然容易防守,但却难以攻克,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土匪的乐土。当年怀着雄心壮志的白崇禧,调动了两个师的军队,计划彻底根除四十八团的匪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较量,白崇禧意识到胜利已无希望,只得黯然撤退。日军在占领柳州后,曾对四十八?展开进攻,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没有获得显著的成果,最终只能带着失望撤退。在衡宝战役之后,形势对白崇禧已极为不利,他终于想起了险要的四十八?地形。白崇禧派遣了亲信将领向天雷前往四十八?,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招降和招募叛军,聚集力量。据推测,驻扎在四十八?的土匪人数约为2.9万。匪首天雷也是个能人,虽然他是广西人,但平常说话却带有河南的口音。鲜有人见过向天雷的真实样貌,剿匪部队掌握的唯一线索是他左手的小指畸形,拥有四个指关节。向天雷担忧剿匪部队会获得地方居民的支持,因此下令对当地群众实施了残酷的屠杀。在这场暴行中,行动最为凶狠的正是匪312师的师长廖世祥。廖世祥是四十八?本地的土匪,性格冷酷无情,且心思缜密,手段高明。大部分土匪都明白自己从事的行业会影响阴德,因此通常会选择化名。廖世祥也不例外,他的匪号是“山诸葛”。白崇禧被称为“小诸葛”,而廖世祥在四十八?战胜了白崇禧,从此声势浩大,自称“山诸葛”,暗含着要压过白崇禧的意思。之后,白崇禧利用丰厚的待遇将廖世祥招募入麾下,廖世祥随即改头换面,自称为“三诸葛”,其中诸葛亮为首,白崇禧次之,而他自己则排在第三位。这种毫无自知之明的排名,似乎深受阿三的影响。这位假冒的诸葛亮根本没想到,剿匪部队为何会将他视为首要的剿灭对象。
几天前,廖世祥依然在策划行动,在短短五天内掠夺了七个村庄,他亲自杀害了15名无辜的村民,还肆意侵犯了七名未婚女子。土匪经过的地方,珍贵的财物被掠夺一空,所有男性都被杀害,而女性则不论年龄,全部被视为战利品,分配给手下的土匪们享用。村民的房屋全部被焚毁,却冠以“坚壁清野”的美名。剿匪部队选择廖世祥作为首要清除对象,主要是因为他庇护了范广鉴和曾祥斌。如果廖世祥早知道这两个人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麻烦,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交出去。剿匪部队在四十八?展开行动,但经过几天的搜寻,廖世祥依然没有任何踪迹。剿匪队伍在屯秋地区,遇见了一个老熟人,姓魏,曾是蒋军71军的团长。在辽沈战役的最后阶段,他主动向四野部队投降,回家后过上了安静的生活。向天雷曾亲自去找他,希望能邀请他加入,但老魏以委婉的方式拒绝了。老魏对剿匪的队伍充满热情,但当李教导员请求他带路去剿匪时,老魏却显得犹豫不决,内心不愿拒绝。于是,他带着士兵们在深山中穿行了一整天,走的都是最难走的路,士兵们疲惫不堪,却连一个土匪的影子都没见到。最终大家意识到这是老魏的诡计,决定对他进行处决。陈明仁是蒋军71军的资深军长,尽管他与老魏并不相识,但出于旧情,他还是决定饶恕老魏一命。陈明仁表示:他没有支持我们,但也没有陷害我们。他只是觉得两边都不能得罪,因此选择了保持中立。老魏千恩万谢的去了。两天后,廖世祥带领手下在板桥乡温良村展开血腥屠杀,杀害了包括村干部、民兵及其家属在内的37人。民兵陈祖祥和覃祖正受伤后奋力突围,在深山中相互支持,艰难前行了超过三十个小时,最终找到了剿匪的队伍。剿匪队伍迅速启程,当他们抵达温良村时,映入眼帘的是被火焚烧后的残垣断壁,以及数十具焦黑的尸体。廖世祥逐渐得势,还带领人马攻击融安县沙子区的公所。区公所内驻扎着剿匪部队的一支工作小组,连同工作人员在内总共有23人,全部英勇牺牲。廖世祥在抢劫了区公所的所有财物后,放火将其焚烧成一片废墟。随后,廖世祥带领一群匪徒,袭击了雅瑶区的公署。区公所里仅有10名工作人员,兵力远远不足以与土匪的30倍相比,本来就难以守住阵地。然而,在土匪袭击区公所之前,剿匪部队已经接到了老魏传来的消息。剿匪部队的一支连队迅速赶到,廖世祥无法判断情况,只好匆忙撤退。在半途得知真相后,廖世祥怒火中烧,命令将两名被捕的区公所干部残忍地处决,随后将他们的尸体肢解,并将碎片悬挂在路边的树枝上。廖世祥的自以为聪明的举动,实际上将那些犹豫不决的两面派完全推向了剿匪部队的阵营。他们纷纷开始主动向剿匪部队提供匪匪的情报,而各地新组建的农会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已经装备了将近一万名民兵。
广西民兵四十八土匪的终结时刻,终于来临了。作为剿匪部队的主要打击对象,廖世祥接连遭遇失败,他的手下1500多名匪徒,在短短半个月内,已经减少到不足100人。廖世祥听闻,剿匪部队之所以对他穷追猛打,主要是因为他手下有两名成员触怒了陈明仁。然而,廖世祥始终无法确认这两个人的身份。为了保险起见,他决定将原本就不多的土匪团队再细分成两组,把所有他认为可疑的成员都剔除出去。然而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剿匪部队的范广鉴和曾祥斌,尽管势在必得,仍然被廖世祥留在了身边。又过了几天,剿匪部队对廖世祥的追捕依旧没有丝毫松懈。廖世祥下定决心,选择与手下仅存的土匪分开。廖世祥相信,凭借他的卓越智慧,独自逃脱危险的机会非常大。剿匪队伍迅速捕获了范广鉴和曾祥斌,但仍然没有放弃对廖世祥的追捕。廖世祥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跋涉,终于抵达下翁村附近。此时他感到疲惫和饥饿,偏偏天空又开始飘起细雨。山下有一个三叉路口,路口处设有剿匪部队的检查站。廖世祥的脚下一滑,一块拳头大小的松动石头滚落下来,正好砸在一名叫王永钦的战士的背部。小王年轻气盛,固执地认为山上有人在图谋害他。因此,他不顾天色已晚、道路湿滑,独自一人攀山去寻找那个想要加害于他的敌人。在细雨中,天色昏暗得让人无法看清前方,小王在崎岖的石头中小心翼翼地走着,忽然脚下一滑,恰好踩到了廖世祥的后背。廖世祥大喊一声,随即与小王纠缠在了一起。战友们听到声音后迅速赶到,手电筒的光束照射下,满头鲜血的廖世祥无力地坐在地上,嘴里低声重复着:“别杀我,我是三诸葛。”王永钦气愤不已,狠狠地踹了廖世祥一下,怒吼道:“我非得弄死你这个鸟诸葛!”令人意外的是,廖世祥此刻竟然开始开玩笑:“鸟诸葛在隆中,虽有翅膀却难以飞翔。”几天之后,廖世祥、范广鉴和曾祥斌被一起带到刑场。望着两个沮丧不已的下属,廖世祥不禁感慨:“想我廖某人聪慧一生,结果却被你们这两个无名小卒拖累,这四十八?竟成了我老夫的五丈原。”廖世祥遭到镇压后,驻守在四十八?的土匪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迅速被彻底消灭。唯一需要提及的是匪首天雷,在兵败后,他的河南方言成功地欺骗了剿匪部队的一名营长武福友。武营长也是来自河南,他擅自决定将向天雷留在部队担任马夫。一个多月后,偶然间,天雷小指四节的秘密被人揭示出来。身份暴露,两年后,向天雷在雒容镇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向天雷范广鉴和曾祥斌这两名叛徒被执行死刑,终于让陈明仁感到一丝解气。然而,他最仇恨的吴祖伯依然逍遥自在。为了避免提前暴露动向,陈明仁指示第52军进行战后调整,而第53军则迅速在桂西百色地区展开大规模的剿匪行动。百色地区常被称为桂西,地处三省交界,北接贵州,西靠云南,向南则延伸至越南。桂西地区被高耸的山脉环绕,与大小瑶山和四十八?相比,这里的山峰更加众多且陡峭,而且溶洞分布密集,治安问题也更加突出。当地居民形容桂西的情况是:“山山相连都有洞,洞洞里藏着匪徒,家家都备有枪,户户都有匪徒。”进入桂西的剿匪部队,由于对当地情况不够了解,初期遭遇了相当大的损失。一些规模较小的剿匪小队,常常会被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土匪所击败。后来,剿匪部队的排级以下作战单位,已无法独立展开行动。被动局面的形成,除了以上提到的客观因素外,主要还是由于桂西的土匪们能够获得邻近两省土匪的支持,尤其是在三省交界区域。负责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剿匪任务的部队,属于第二野战军的管辖。尽管在进军大西南的战斗中,四野和二野曾经有过良好的配合,但在桂西剿匪时,四野的第53军是起义的部队,这使得过去的默契完全消失了。经过几次接连的失利,野司首长最终下定决心,将隶属于二野的剿匪部队和相关各军分区的地方部队,统一交由第53军进行指挥。实际上,二野的剿匪部队都是主力军,经验丰富,战斗力强。让他们听从第53军的指挥,主要是为了照顾陈明仁的情况。四野的军团指挥官,个个都是战绩辉煌,所向无敌。1951年4月15日,桂西的剿匪战斗正式开始。第53军派遣了两个师,全面展开进攻,企图一次性消灭桂西的土匪。然而,由于战线过于延伸,数千名土匪逃入了云南的广南县和贵州的安龙县。剿匪部队灵活应对,迅速从围攻转为远程追击。剿匪队伍在贵州地区获得了当地驻军和众多民兵的全力支持。他们负责为剿匪部队提供食物和弹药,并充当向导。一些村庄甚至组织了大量的民工,利用竹竿制作的软床,白天黑夜地抬着剿匪部队的士兵们行军。土匪们逃命的苦楚无以言表,沿途遍布因饥饿而死的尸体。在南盘江边,超过600名民兵阻挡了土匪的去向。身处困境的土匪们,别无选择,只能掉头返回。民兵与土匪之间存在着深厚的仇恨,土匪们只有投降给剿匪部队,才能获得一丝生存的机会。因此,拥有超过一万士兵的“西南第七集团军”在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样的战斗后,就这样化为乌有。这也表明桂西剿匪战斗获得了关键性的胜利。陈明仁随即发出指令,要求各参战的剿匪部队立刻展开对残余匪徒的清剿行动。这项工作原本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在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下,那些隐藏在偏远山区的匪徒陆续被抓获。9月1日,随着匪贼“第九纵队”首领林盖雄在云南郎恒被当地驻军击杀,桂西地区的剿匪行动圆满结束。然而,陈明仁直到五天后才向野司发送了胜利的电报。他心中始终挂念,俘虏中并没有找到吴祖伯的身影。陈明仁心有不甘,再次在吴祖伯可能隐匿的地方进行了细致的搜寻。然而,最终仍然没有任何发现。
吴祖伯真的逃脱了。几个月前,吴祖伯听说陈明仁进入广西进行剿匪后,心中十分焦虑,无法平静。他最初从柳州逃往桂西,随后又辗转前往越南。最终被侵越的法军抓获,关押在富国岛的集中营中。吴祖伯在意外中获得了意外的好运,成功避开了陈明仁的制裁。这使得这位刚毅的将领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