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慈禧太后,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奢靡、掌权、晚清衰败的象征。
可你是否知道,这位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一生却只留下了一首诗?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首诗并没有被尘封在深宫中,反而悄然走进了课堂,甚至被编入了小学语文教材,成为我们父辈朗朗上口的童年记忆。
一代权臣的寥寥数语,何以经得起时间筛选,流传至今?
从贵族小姐到咸丰宠妃叶赫那拉氏,在清朝是赫赫有名的大族。
作为八旗之一正蓝旗的旗下贵族,他们的地位尊崇无比。
就是在这样一个家族里,一个叫做慈禧的女孩儿呱呱坠地。
慈禧从小就天资聪颖,不仅容貌出众,而且精通诗书礼仪,琴棋书画样样在行。
17岁那年,正值选秀之时,慈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
谁曾想,她不仅一举中选,还成为了咸丰皇帝青睐有加的兰贵人。
宫里头的日子,慈禧过得可谓是风生水起。
以她的智慧和手腕,很快就在嫔妃之中脱颖而出。
19岁那年,咸丰帝破格提拔她为"懿嫔",位分仅次于皇后。
这在后宫可是前无古人的殊荣啊!
慈禧的飞黄腾达,除了她自身的过人之处,也离不开家族的大力支持。
叶赫那拉一族在朝中根深蒂固,朝内的大臣们对这个得宠的懿嫔,自然也是敬重有加,生怕得罪了去。
就这样,慈禧在宫里站稳了脚,一时风头无两。
母凭子贵:慈禧权力攀升的关键棋子风云变幻的后宫,靠的可不仅仅是美貌和宠爱。
慈禧深谙内宫的潜规则,她知道,一个得宠的妃嫔想要站稳脚跟,最可靠的依仗就是"母凭子贵" —— 也就是要为皇帝诞下皇嗣,最好是个小皇子。
慈禧在这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
她精心调理身体,严格按照太医的嘱咐饮食起居,就是为了能尽快怀上龙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21岁那年,慈禧终于如愿以偿,为咸丰帝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皇子。
这个小皇子,日后就是同治皇帝。
他的降生,无疑极大地巩固了慈禧在宫中的地位。
一时间,慈禧成了后宫的红人,她的娘家叶赫那拉氏也跟着沾了光,在朝中的势力越发坚不可摧。
有了皇子这张王牌,慈禧在宫斗中就更加如鱼得水了。
她一面精心培养亲信,笼络人心;一面通过皇子,时时讨好咸丰帝,让皇帝对她的宠爱与日俱增。
就这样,慈禧的权势如日中天,后宫之中,再无人能与之抗衡。
命运无常,天不遂人愿。
咸丰帝驾崩时,慈禧才不过26岁,本该在后宫的全盛时期,却不得不面对丧夫之痛,还要为稚子登基而忧心。
人生际遇,实在是叫人唏嘘。
然而,慈禧可不是个软弱之辈。
她没有被悲伤击垮,反而激发了更加强烈的欲望 —— 要亲自执掌大清江山,要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女皇帝"!
于是,慈禧联合慈安太后,打着"垂帘听政"的幌子,实则是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起初,慈禧还要和八位辅政大臣分庭抗礼。
但她很快就找到了制衡的法子 —— 拉拢恭亲王奕䜣。
这位亲王是皇室宗亲,军权在握,朝中的势力不可小觑。
有了他的支持,其他大臣再也不敢对慈禧说个"不"字。
之后的岁月里,慈禧的势力如日中天。
先是联手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将不听话的辅政大臣一网打尽,把持朝政的是慈禧一人。
等到同治帝驾崩,慈禧更是顺理成章地扶持幼主光绪帝登基,继续垂帘听政。
48年啊,这一听就是48年。
这期间,慈禧的权势达到了巅峰,号称"女皇帝"一点都不为过。
奏折传阅,军政大事,无一不出自慈禧的决断。
大清朝的兴衰存亡,也尽数掌握在她的手中。
回望慈禧的一生,这48年无疑是最辉煌的时刻。
她一手遮天,呼风唤雨,将那些达官贵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然而,也正是在这几十年里,大清王朝日渐式微,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一个泱泱大国,就这样在慈禧的手中,走向了没落的深渊。
君权与母权的交锋:戊戌政变权力,真真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毒药。
一旦尝到了它的滋味,就再也难以割舍。
慈禧对权力的迷恋和眷顾,与生俱来,与日俱增。
然而,她毕竟不是真正的皇帝。
当光绪帝渐渐长大,开始对政事产生自己的见解时,两人之间的裂痕就悄然而生了。
这位年轻的皇帝,胸怀壮志,意气风发。
他痛心于大清日渐衰败的局面,决心变法图强,力挽狂澜。
"戊戌变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拉开了序幕。
戊戌变法可谓是触动了满清统治的根基。
废除科举,精简冗官,这在慈禧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更何况,变法的核心团队,都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旦变法成功,她的权柄还能保得住吗?
于是,"戊戌政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慈禧雷厉风行,毫不留情。
她先是软禁了光绪帝,逼迫他就范。
随后又下令逮捕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并处决了谭嗣同等六君子。
变法派就这样被连根铲除,万马齐喑,天下归于死寂。
政变之后,慈禧与光绪帝的关系降至冰点。
原本就缺乏母子之情的两人,此番更是反目成仇。
光绪帝对慈禧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作为一国之君,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慈禧夺权篡政,将大清推向深渊。
慈禧呢,虽然再次掌控朝政,却也不得不提防着光绪帝的反扑。
于是,宫里宫外,到处都是她的耳目。
光绪帝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这位失意的皇帝,只能做一个傀儡,在寂寞中度过余生。
回顾戊戌政变,不得不感叹母权与君权的无情碰撞。
这场变法原本有可能挽救大清的衰败,却被慈禧的一己之私所扼杀。
从此,中国错失了向现代化迈进的机会,落后挨打的命运就此注定。
而光绪帝,这位满怀抱负的青年天子,也只能在历史的废墟上,黯然神伤,无可奈何。
疚和眷恋。
结语慈禧太后,一个在权力的漩涡中沉浮了一辈子的女人。
她是一代女政治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她又是一位母亲,念念不忘儿女情长。
读史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权谋算计,但如果你用心去体会的话,她不争朝夕的背后,又何尝没有血浓于水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