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万物转码的年代,我从IBM辞职,跑去北大读MBA。

博雅汇MBA 2020-11-30 16:04:32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研究生读的北大光华MBA,实际上我本科在北邮,读的是计算机专业。

毕业后发展也很不错,直接去了IBM,头牌外企,当时身边一个部门的同事,基本都是来自三所院校,清华、北大,外加对比之下显得暗淡的北邮。

这些年看知乎,发现有一种风潮,就是各路大神疯狂劝退“生化环材天坑专业”、“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劝退之后去哪呢?

计算机。

按年龄算,老徐应该是知乎上大多数人的学长,今天就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生涯规划的角度,谈一谈我们究竟要如何选择。

先说一说计算机专业的优势:

起薪高。

程序员是当今中国起薪最高的行业之一,并且涨薪速度很快,干个三四年跳槽,履历不是特别难看的,涨个30%不成问题。

入行门槛一般。

限于环境,我国大多数程序员,在大学之前并没有真正接触过编程,也就是说直到大学,大家在专业方面的起跑线依然是一致的。

只有极少数极少数人可能在中学阶段学过竞赛,这部分人对行业的冲击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行业透明。

实际上,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类的行业,由于互联网本身有很多开源的东西,它的资源局限性很低。

在小学生都能剪辑基因的年代,你很少会看到计算机专业的“学阀”。

唯一的特殊通道可能就是NOI学科竞赛,不过据我了解,计算机的竞赛又是所有学科竞赛里最公正透明的存在,所有考生的代码都要上传到网站公开,更没有某些学科所谓的“东道主优势”。

很少有计算机学阀的原因很简单,大家毕业了都是要找工作的,给出的问题你能解决,遇到的bug你能修复,这才是关键,除此之外什么都是虚的。

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你爹手把手教你,你下次只要能独立完成,那就算你的能力。

它的标准和难度,都比较容易衡量。

包括在各大企业,走关系进来的人,不可能安排到计算机的岗位上——太容易露馅。

…………

从商业的角度看,上述的优势,都建立在计算机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的本质是重复,码农就是利用计算机的庞大算力,来替我们人类进行那些重复作业的。

这些程序,让一个人,有了过去上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功效,让这些公司荷包鼓鼓,所以码农才容易被市场认可。

可以说,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初入社会一穷二白,计算机是一个积攒启动资金的理想专业。

它不会涉及太多资源变现,更容易让技术归技术。

代价也显而易见:35岁中年危机,行业更迭迅速随时可能被淘汰,996起步的工作强度,因为996而衍生的一系列问题。

让技术归技术,当你是年轻人的时候你觉得很公正,但是当你具备了资历时,你反而会加入到吐槽的行列。

比起其他生涯曲线更平滑的行业,这是一饮一啄的代价。

综合考量,作为没得选的“后浪”,学计算机的性价比应该算不错。

上述是关于是关于要不要计算机的全部建议。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家里具备很好的资源条件,我个人的建议就是一定充分利用。

大多数工作,目的只是糊口,跟热爱关系不大。

比如生在医学世家,那选择从医,真的会少踩很多坑,而且会容易进入长辈有一定辐射的大医院。

不要脑子一热,觉得自己不应该靠家里,打算从零打拼,最后头破血流都没地方哭的。

除了那种夕阳产业有待转型,家里有多少资源,在你选择专业、选择行业的时候,就请充分利用。

接下来再谈一谈,我明明已经有了大众眼红的职业与收入后,为什么毅然从计算机这个行业离职。

1、身处大公司平台的忧虑。

刚工作的那几年,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是谁。

我能从公司领取不低的薪水,可我对公司而言的价值到底有多高?

当时有时候会有外出的项目,遇到的客户对我态度都很好,但我不知道,他们是真正认可“我”这个人,还是只是认可我所处的平台罢了。

平台是会为每个人赋能的。

我必须要清楚,假如没有平台,自己究竟几斤几两,我的能力到底能不能被全行业、乃至于行业之外所认可。

平台可能出现任何意外,自己和平台的关系也可能随时变更,对后路进行提早考虑,是人类几千年的生存经验。

圈子里当时是有一些前辈,认为自己既然能在大公司混得很好,自己单干也没问题,结果离开公司后以前的资源根本不买账。

2、身处高端圈层的危机感。

前文讲了,机缘巧合之下,当时我们那个部门的人,基本都来自于清华、北大以及我所在的北邮。

放在外面,北邮是211,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很顶尖的大学,可在帝都的顶尖外企,这张入场券,有点不够看。

中年危机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概念,早先的程序员很多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聪明的就会在合适的机会转到管理岗。

中年危机的本质,是我们容易被替代,在市场中,你的可替代性越高,你对公司的重要程度就越低。

市场经济里,“情分”是一个很不值钱的东西。

公司可能一定需要xx人在这个岗位,不过xx人里不是非得有你的。

更何况这些年浩浩荡荡的去中心化,离了谁,公司的运转基本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这些种种,都给了当时我的巨大的危机感和焦虑感。

危机和焦虑,迫使了我有更大的提升自我的动机。

3、发现自己对外界事物兴趣的衰减。

工作较长时间的人,会陷入到一种索然无味的循环往复中。

时间越久,你越适应工作时机械的麻木,与之对应的,你的创造力便会惨遭磨灭。

我发现自己对于一切事物,都越来越丧失敏锐的感知力了,对于一个以前没接触过的算法、框架,能搬来用就可以,至于其逻辑如何,懒得在乎。

我上学时候,很喜欢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所以当我发现自己失去了探索欲时,内心是很难以接受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分析了自己工作几年后的经济条件,决心要进修,再加上一直会有的创业心气,最终选择的是更能拓宽交际圈层的MBA,侥幸考上了北大(学费也不便宜的)。

MBA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益有几点:

重新唤醒了我对于外界事物的热爱。

拓宽了交际圈层,增加人脉。

拥有更高认可度的“名片”与“通行证”,xxMBA,基本上是金字招牌。

若干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思维。

在这里我把专业知识排在了最后,是因为当我完整在北大读完了MBA后,“术”的价值已经低于“道”的价值了。

临近毕业时,就有几家公司愿意花100以上的底薪签我,最高的一家我记得甚至给到了200。

当然,只是我自己创业的欲望比较强烈,所以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组建团队打拼至今。

像我有的同学,就是去了地产公司当区域总,年入百万,也达到了知乎的人均水平。

还有一个同学是做快消的,做饼干的某些市场营销工作,最后是去了蚂蚁金服,三年内也成了区域总。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哪怕我是从事MBA教育相关的,我也不建议所有人都去学这个。

只有当你在职场中感受到无法突破的瓶颈,急需增加自己的底牌含金量,并且经济条件良好的时候,考取MBA才会更加有效。

很早我就说过,尽量不要贷款上我的课,不是说我的课不值得这个价钱,而是值得的东西也要在你能力范围之内才可以选取。

从我个人的发展路径来看,前期从事高回报率、低成本的计算机行业打工赚钱,中期考取北大光华MBA提升管理能力,后期从技术岗位转型到管理岗位,或许有侥幸的成分,整体还算得上顺风顺水,至今公司在业内也算享有盛名。

希望能给到各位些许的参考价值。

0 阅读:1

博雅汇MBA

简介:名校MBA辅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