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在使用脏弹使用上的相互指责,实际上表明核威慑的程度正在逐步降级。
俄乌冲突刚起的时候,俄罗斯以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的说法,来威慑美国和西方不得介入。美国和西方对此作出的解读是“核威慑”。
俄乌冲突的过程中,在俄军大踏步从赫尔松撤退、损失比较严重的时候,车臣总统卡德罗夫提出俄军应该考虑使用战术性核武器的动议,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议论和指责。
在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俄军对乌克兰发起强烈报复的时候,又有情报说乌克兰考虑使用脏弹来嫁祸于俄罗斯,于是俄罗斯向多个西方国家通报这一信息,而乌克兰反诬这是俄罗斯考虑使用脏弹之前的信息战。
从核武器退到战术性核武器,再从战术性核武器降到脏弹,从核威慑的烈度和杀伤力来说,这是一个下楼梯的趋势,说明国际社会的公义还在。不管俄乌冲突双方在战场上如何厮杀,不管西方国家与俄罗斯舆论上怎么相互攻击,在对反人类、高强度杀伤性武器的威慑问题上,双方实际上是在降低烈度、减轻程度,这是一种严格的自我控制和底线约束。
另外,在处理方式上,也不同于战场,不是因为对方有这样的考虑和打算,我就报之以同样的思路和方式,不因为对方可能使用脏弹,我就也要用脏弹去报复。而是掌握这一情报之后,紧急通报国际社会、公开危险信息、借助国际舆论,去反对、谴责、阻挡和制止,这个处理思路和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双方一定会相互指责,尽管那一方也不会认账,但在国际社会公开讨论这一问题、世界舆论共同谴责这一做法的情况下,这就有效降低了脏弹使用的可能性。从时机上说可以把危险化解在酝酿阶段、萌芽状态,从效果上说这是代价最小、效果最佳的处理方式。
当然,这毕竟还是一件玩火的事情,尽管核威慑的烈度在降低,处理的方式更理性,但风险没有彻底消失,危险随时存在。随着风向的改变,火势的猛烈,或者其它外因的引爆,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触发和导致核武器使用的极大危险。因此,最好的思路还是劝和促谈,最安全的办法还是远离危险,不要玩火。
俗话说天下,关注躬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