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产业园区,代表了我国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形态。
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形成区域特色的地方“名片”。比如中西部园区是以能源、农副产品等为主导产业,江浙一带的园区以小商品、纺织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的国际汽车城、宝山钢铁基地等产业园区,还有科技资源驱动的中关村等教育资源密集的区域以及高新区等。
在上海,产业园区是这座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在青岛,产业园区同样是活跃经济的价值高地。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载体,产业园区的发展将为实体经济的腾飞插上“翅膀”。
对标上海发展产业园
当“服务实体经济”的口号一经喊出后,原本并不是主流的产业园区被推向了大众的视野,成为撬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以上海为例,产业园区是上海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地。上海45.5%的独角兽企业、58.3%的潜在独角兽企业都选择在各类产业园区“落脚”。相比起来,产业园区比办公楼和商业综合体更适合成长性、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生存发展。
有数据表明,2021年,上海市产业园区的经济总量预计超过1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经济总量5年内增长了近1倍;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超3.1万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近264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的84%。
作为对标的城市之一,上海成熟的经验做法值得青岛学习。日前,青岛市崂山区率先出台了《崂山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三年行动方案》,并配套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而抓好实体经济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具体举措的第一条,就是把四大专业化园区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提振器”,四大专业化园区亩均税收将达到150万元以上。
在要素资源日益趋紧的前提下,崂山区将建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健康四个“千亩”专业化园区。对标上海、深圳、苏州等城市的经验做法,规划产业园建设格局,注重园区人文景观、综合服务等配套要素的整合完善,打造生产高效、生活便捷、生态优良的“三生融合”园区。
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与企业的成长相辅相成。让龙头企业壮大园区,充分发挥歌尔、易来智慧照明总部等大项目的“虹吸”效应,精准招引更多链接紧密、分工互补的优质企业入驻。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完善退出机制,以亩产论英雄、用实绩比高低,推动企业优存劣汰、园区提质升级,让“寸土”真正能生“寸金”。
在管理服务方面,崂山区将以“产业链专班+平台公司+ 基金”模式推进四大专业化园区建设。由四大产业链链长主抓,产业专班统筹抓好专业化园区建设。每个专业园区确定一家区属平台公司,建立园区建设、招商促进、管理服务专业化团队,以“专业化、市场化、法制化”要求,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双招双引、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工作。
建设千亿级产业链
对比2016到2020年的发展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千亿级产业园区规模较为稳定,从最早的跨越式发展已逐渐进入稳定健康的增长阶段。上海的产业园区类型众多,代表了各个产业的高度集中,也为各条产业链创造了高附加值的运转“发动机”。
2个“千亿元”,同样表明了青岛的决心。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以专业化园区为支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七条重点产业链将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总抓手。未来,崂山区将把产业链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 7 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产业链专班,制定实施产业链行动方案、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梳理产业链重点企业、支撑项目、招引目标,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
在四大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建设方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健康等细分领域产业,崂山区已经聚焦发力多年,目前既有产业基础,又有头部企业,更有创新能力。未来将继续瞄准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目标,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支持“链主”企业创新一批行业核心技术、形成一 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产品,并依托“链主”企业的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优势,协同推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到 2024 年,高端制造业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在三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建设方面,现代服务业是拉动崂山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的关键支撑。崂山区将坚持现代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深度耦合,加快推动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旅游3条产业链发展,推动崂山产业不断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到 2024 年,现代服务业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政策先行人才来青
有数据表明,2021年,上海市营业收入超过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近20个。政策的制定和优化,始终是吸引企业发展的“先行者”。
对此,崂山区制定了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楼宇经济和高端中介服务四个专项激励政策。系统集成了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楼宇经济和高端中介服务等四个方面的政策,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和完善,形成了共45条一揽子政策;政策还同近期出台的崂山区人才新政进行了紧密衔接,为崂山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造政策洼地,青岛市崂山区深度对标了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先进地区政策,全面吸收了省内、市内各兄弟区市的优势条款,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每年安排 2.6 亿元资金,支持力度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比如,对于企业技术改造、机器换人、工业互联网改造等奖补,突破同市级奖励资金 1:1 的比例,按照 1:1.2 进行配套奖励。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崂山区还与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企业诉求,特别是对企业当前普遍关注的技术改造、工业楼宇、房租补贴、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诉求,力求政策更加精准、更加有力。下一步,崂山区还将陆续出台虚拟现实、微电子等细分产业激励政策,不断优化完善各项政策举措。
“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过半
实体经济的“生命”,是城区发展的延续。崂山区因实体经济而生、因实体经济而兴。崂山的发展史就是实体经济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实体经济为崂山区创造出70%以上的 GDP、4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
到2024年,崂山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5%,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1%左右。到2026年,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也就是说全区一半以上的GDP将由“四新”经济贡献,标志着“四新”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如何壮大“四新”经济发展?用产业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崂山区全力打造“企业强磁场”,加快推进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四新”经济企业在崂山发展壮大。到2024年,“四新”经济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专精特新企业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推动“四新”头部企业集聚,新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省瞪羚企业10家,加快推动6家新经济企业境内外上市。推动高成长企业集聚,新经济潜力企业、高成长企业累计分别达到40家、新锐企业6家。“四新”企业总体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2021年,崂山区成功创建了高端智能家电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青岛市首家获批的国家级创新中心。下一步,崂山区将积极支持歌尔、产研院牵头争创虚拟现实和机器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海尔牵头创建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并推动产业互联网集聚,进一步支持卡奥斯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培育能源管理、冷链物流等垂直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产业园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载体,那么制造业就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
目前,崂山区拥有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今年将争创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个,独角兽企业7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个,省瞪羚企业15个,市中小企业“隐形冠军”7个,市“专精特新”企业386个。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山东分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等纷纷落户崂山,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两年居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榜首。制造业已然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在培育建设高端创新平台方面,崂山区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对新获批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在鼓励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方面,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创新运行机制、整合创新资源、提供优质创新创业服务,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提升等各功能有机聚合,原则上每个共同体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配套支持。在鼓励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方面,支持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方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独立法人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新认定为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并经省级绩效评价为优秀的单位,给予20万元奖励。
在高企培育方面,崂山区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家给予30万元奖励;非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家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引进崂山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市级确认后,每家给予3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面,对符合条件的规上纳统企业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新增部分按5%的比例给予奖励,每年扶持资金最高50万元。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月度纳统企业,三年内根据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给予最高200万元的研发经费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在库企业,按照纳统营业收入和工资总额指标情况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的研发经费奖励。
在扶持创业孵化服务方面,崂山区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认定的孵化器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备案的众创空间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对驻区高校院所和区内企业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按照供需双方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0%分别予以补助,每个企业年度补助资金最高100万元,每个高校院所年度补助资金最高200万元。鼓励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对驻区高校院所和企业上年度为崂山区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00万元以上的,每家单位按照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的1‰给予奖励,每家单位年度奖励资金最高10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构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走在发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崂山区势在必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