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数百万年进化历程中,人类似乎并未像其他动物那样演化出尖锐的獠牙、锋利的爪子等直接的攻击性器官。
但实际上,人类所拥有的嘴和双手,才是生命进化史上最为强大的攻击性武器,没有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20697237627b44b3a284521ee1a01ee.png)
“知道越多,恐惧就越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人类这最强攻击性武器的进化之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c00d34319716b2af1881484f217d657.gif)
回溯到生命演化的源头,真正意义上有嘴的生物是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
多细胞动物出现后渐渐有了口,但最初只有一个口,吃喝拉撒都通过这一个口进行,这便是“原口”。
这种状况显然不太方便,于是生物逐渐进化出了第二个口。
原来的口作为嘴部,后开的口作为肛门的是原口动物;反之,原来的口作为肛门,后来开的口作为嘴部的则是后口动物。
在众多生物中,头足纲的软体动物、昆虫、龙虾等节肢动物属于原口动物,而所有鱼类、两栖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等脊椎动物都是后口动物。除极少部分门类外,后口动物基本都是脊索动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9afa441c6dad00a23b71331daa528fc.jpg)
三叶虫
时间回到5.4亿年前的寒武纪,三叶虫凭借身上的盔甲和成熟的口器,在海洋中占据了物种的60%,捕食行动迟缓的原始腔肠动物易如反掌。
然而不够发达的口器限制了它们成为真正的霸主。
到了寒武纪中期,初代顶级掠食者奇虾出现了。尽管与后世的霸主相比,奇虾体型不算大,但它那长达25厘米的口器在原始海洋中所向披靡,堪称初代“嘴强王者”,也由此拉开了生物进化史上军备竞赛的序幕。
此时,人类的祖先——5.3亿年前的昆明鱼,还只是拥有过滤嘴的生物。为了在奇虾的统治下生存,昆明鱼进化出了眼睛和发达的肌肉,以便更快地躲避危险。
进入奥陶纪,板足鲎(hòu)的崛起让奇虾走向灭绝。但板足鲎依靠原始附肢和口器的称霸也未能长久。不久后,长达9米的房角石出现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67525a77e19e75f77fb31f235b1542.jpg)
板足鲎
它身上的“房子”不仅拥有类似潜水艇的功能,能灵活沉降,还演化出了喷水动力,捕食时如同深水炮弹。
房角石是最初海洋霸主中第一位拥有柔软触手的掠食者,其可以碾碎硬壳的嘴喙,让它在海洋中吃得盆满钵满。
而此时人类的祖先,配置依旧简陋,只能猥琐发育,为了生存给自己披上了铠甲,这就是新甲鱼。
4.5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带走了85%的物种,包括大型房角石。海蝎子趁机发展壮大,甚至进军陆地。
而人类的祖先新甲鱼则在“换处理器”,进化为古甲鱼后,将原始传导神经替换成了髓鞘,神经传导速度从节肢动物的两米每秒提升到100米每秒,实现了数量级的碾压。
同时,古甲鱼还进化出了偶鳍,这一最初用于辅助平衡的结构,最终进化成为了高等陆生动物的四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1899535efe41c08567a5b08751a4c5.png)
但仅凭这些,古甲鱼还无法崛起。直到4.3亿年前始祖全颌鱼的出现,它进化出了下颌,凭借内置骨骼的种族天赋,在咬合方面大大优于原始节肢动物。
始祖全颌鱼就此告别了过滤嘴的生活,迅速崛起,鱼类也在进化之路上飞速前进,最终邓氏鱼称霸了原始海洋,成为脊椎动物的初代最强王者。
不过,人类的祖先走向了硬骨鱼的进化方向,4.5亿年前的梦幻鬼鱼是最早的硬骨鱼,它虽然没有雄霸海洋的能力,但防御力较高,能在邓氏鱼的统治下艰难生存。
随着海洋生存环境越发艰难,大约3.8亿年前,硬骨鱼中的一支进化成为肉鳍鱼,开始尝试在浅滩活动,提塔利克鱼甚至进军陆地,最终化身鱼石螈,成为最早的陆地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进化为最早羊膜动物后,分别向蜥形纲和合弓纲两个方向进化。恐龙和鸟类的祖先来自蜥形纲,而合弓纲这一支最终进化成为了哺乳动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7fc38655f0a58d519c82f65b3f5983d.gif)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大量史前哺乳动物灭绝,直到恐龙灭绝后,人类远祖兽孔类的同胞水龙兽曾在陆地争雄,其他哺乳动物则一直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让所有大型哺乳动物灭绝,存活下来的是类似鼩鼱的小动物,如无齿巨颅兽。
为了在进化中取得优势,人类元祖再次捣鼓出了新变化——胎生。
胎生在社群发展、后代存活和知识迭代等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1.3亿年前的潘氏始祖兽,不仅在恐龙的威胁下苟活,还熬过了导致恐龙大灭绝的灾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9376ec0f935ea43ffc819b1f461a5a3.png)
此时,由鱼类偶鳍进化而来的四肢逐渐有了抓握能力。根据抓握能力的不同,攀援始祖兽的后代走向了五个不同的进化方向。
高等灵长类通过强化抓握能力,尤其是对生拇指的出现,智商得到了极大提升。
早在1900万年前,以长臂猿组为首的古猿就因抓握能力的强化,智商远超其他灵长类。1600万年前,人类和红毛猩猩的共同祖先已经能使用简单的现成工具。
在进化过程中,抓握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从始祖全颌鱼进化出下颌开始,咽腔缩小为管道,为大脑的发育提供了空间。
经过数亿年的进化,到人类时,大脑已占据人体最大的比率。早期人类元祖乍得沙赫人拇指较短,限制了抓握能力,而它的后代南方古猿进化出了更长、更灵活、更具抓握能力的大拇指,开启了下地干活的“副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9de0726f32eab3087c8c3db9d8cb72.png)
为了驱动灵活的双手,大脑不断升级,族群发展和社交需求又催生了语言,两者相互促进,大脑进一步提升。进化到直立人时,嘴和双手在大脑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人类已经初具雏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6821655761b07f84140ef06e2ae342.gif)
纵观整个生物进化史,攻击器官主要集中在嘴和手。
獠牙、咬合、利爪是最原始的攻击手段,而人类对其进行了彻底的升级。人类将嘴变成了攻击前的联络工具,把手变成了工具的驱动。
曾经需要肉身生长出来的攻击性硬质或传动结构,如牙齿、爪子、肌肉等,如今都不再需要人类自身提供,大自然中的各种强者为人类制造武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如今,人类的嘴和手所能发挥的攻击力,甚至可以达到200亿吨TNT当量,那些原始的攻击器官自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1fbe98926b94d2634abc6872b48cb37.jpg)
在现代社会,人类的嘴和手被赋予了更多的用途。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类更是演化出了“嘴强王者”的最高形态——键盘侠,他们在网络上指点江山,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为什么人类没有发展出那种低端的攻击器官?用两个字总结,就是“没需求”。
从人类的进化之旅可以看出,正是一次次失去獠牙、强健的肩胛和强大的体魄,人类才得以点出其他技能,随着技能的精细化发展,脑容量不断提升。
生物演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如果外在条件能够适应环境,就无需过度提升内在。
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如今的人类社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双手究竟应该用来做什么,毕竟我们发达的大脑,就是为了思考这些问题而存在的。
文本素材来源@三个老爸实验室